《洛阳往事》跋章 回旋流连
跋章 回旋流连
“七星级”的城市
我们简略地行走了洛阳,我们比较系统地认识了洛阳。
一本书是这样的微小,相对来讲,城市是一本大书,每个城市都是一部个性专有的大书,洛阳尤其厚重、丰富。
对于“洛阳往事”,我们已经讨论了七个携带着洛阳城市性格特征的“最”——最初的文明;最牛的奴隶主;最“神气”的王朝;最无我的民族;最耀眼的花卉;最“二”的军阀;最历史的河。
这七个“最”是闪耀在洛阳这个东方名城历史上的七颗星宿,因此,就历史文化而言,我戏赞洛阳为“七星级”的城市。
七颗星宿,照亮了洛阳的重要景区、景点,让我们看到璀璨的历史文化光辉。
七颗星宿,穿起了洛阳的历史,穿起了华夏的历史,亦可谓“欲知天下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了。
然而,任何一座城市,甚至任何一座城市的任何一个侧面,都是无法穷尽的,何况洛阳。
更何况,有人走过了洛阳,有人正走在洛阳,还有人错过了洛阳呢。
读者朋友您有缘随着我的请引,回归洛阳历史大事件的现场,触摸到了历史的脉动,看到了事件的前因后果,找到了某些现象的症结所在,但说实话,我们在一座丰富而厚重的城市面前,仍然是如此的微小啊。
城市的生命是复杂的,尽管如今中国大地上,到处都在建设所谓“国际风格”的大都市,乍一看无不像兄弟姊妹,细察之,它们也不会全然一样。
无论如何,每个城市都不容易褪掉它的自然、它的人文和它的历史的本质特色。
有时候,大致相似的城市仅仅因为某些或许次要的存在,让我们凝望时有所发现,离开时有所感念。
洛阳这个丰富而又厚重的城市,在我们的七颗星宿之外,确实是繁星满天呢。
平民百姓的影子
实在说,洛阳的“七颗星宿”也好,由“七颗星宿”看洛阳往事也好,无非是些权势者们你争我夺的故事。
最初的文明;最牛的奴隶主;最“神气”的王朝;最无我的民族;最耀眼的花卉;最“二”的军阀;最历史的河……——都列数过了,都翻拣过了。
可是,广大的平民百姓在何处?推动了历史的恒河沙数般的劳苦民众在何处?
这是作者的无奈,也确乎令人伤感。洛阳就是这样一座城市,洛阳就是这样一部权势者们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历史啊。
鉴于此,我要在这里,在全书的压轴位置,隆重推出“洛阳民俗博物馆”和“洛阳匾额博物馆”,聊补民众位置之阙如——
洛阳民俗博物馆是一家专题性的博物馆,位于洛阳市老城区东关新街南端。
这个所在,原称东会馆。原为山西潞安府、泽州府商人所建,是当时潞安、泽州在洛阳商人聚会之所,是他们越王屋、渡黄河后,南下经略江淮的重要会议之所。
明清时期,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南北相映生辉,在全国商业、金融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洛阳则是晋商南下、徽商北上、陕商东进的必经要地。因而潞泽会馆附近还有一处山陕会馆。
潞泽会馆始建于乾隆九年,即公元1744年,在当时洛阳老城密密麻麻的青砖青瓦民房中,这组占地一万五千多平方米的宏伟建筑群相当显眼。
潞安在今山西长治市,泽州在今山西晋城市,两地都位于晋东南,与洛阳隔河相望。
清代潞、泽两州商人在洛阳营建同乡会馆,也是认可洛阳为第二故乡的见证。
这组结构严谨、风格独特的古建筑群,现有舞楼、钟鼓楼、穿房、廊房、正殿、后殿、配殿等,多为清代建筑遗存。
该建筑群挺过了改朝换代的天翻地覆,经历了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闯过了九死一生的“文革”焚火,挣扎着苟活到了今天,成了洛阳屈指可数的尚存几许原汁原味的建筑群。正因为如此,它成了洛阳市区内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会馆,我们一下就被戏楼上精美的木雕所吸引。
据说,这群古建筑的精华便是装饰于房屋框架上的木雕。
在每层建筑的构件上,特别是屋檐下边的木桁、额枋、斗拱、雀替、挡板、垂柱上,几乎都有木雕装饰。人物、动物、花卉、树木、亭台、楼阁、民间传说故事等应有尽有。
所有木雕均采用浮雕、透雕等雕刻技法,其表现内容可分为人物、动物、花卉三大类。
人物中,有八仙雕刻于舞楼东、西的“雀替木”上,八仙各持宝物立于祥云之中。有金甲神人,雕刻于大殿明间额枋上,神人身披金甲,一手高高举起,一手按于胯上,威风凛凛。
在大殿东次间额枋上,雕有一幅非常精美的衣锦还乡图。图中老翁神情怡然,骑于马上,马后紧跟一书僮,肩扛一花枝。
在大殿西次间额枋上,雕刻的是一幅“安乐农耕图”。此图将不同的情景雕刻于方寸之间,有手扶犁把的农夫、饮水的牛,头戴草帽的渔翁,恰似一幅生活气息浓郁的田园风情画。
动物中龙的木雕最多,尤其在大型的框架中。这显然是被统治文化浸染透了的设计师的杰作。
在大殿东次间的雀替上,雕刻的龙最为典型,该龙爪抓荷叶,口含荷叶,似在仔细品味,整个雕刻惟妙惟肖。
凤凰也不少,与龙呼应,立于祥云之中,形态各异,气氛祥和。
麒麟雕刻在木结构框架装饰中也是较多的一种,据说麒麟是有德性的仁兽,是吉祥、如意的象征。麒麟的造型较为奇特,因此它又叫“四不像”,犀角、麟身、马蹄、牛尾,别具一格。
馆内建筑物上,还雕有诸如狮子、狻猊、马、羊、鹿、长尾鸡、仙鹤等。
这些灵禽瑞兽的雕刻,采用多层透雕的技法,同时还采用夸张等手法使之呼之欲出。
将诸多民间传说中的灵禽瑞兽运用到古建的结构框架之上,一方面装饰了这些古典建筑,另一方面也起到了木框架加强固定的作用。
民间艺匠自然要雕花卉。花卉中以牡丹的图案最多。牡丹花朵硕大、雍容华贵,在古人心目中一直是祥和富贵的象征,用在古建筑的雕刻中,显得富丽堂皇。大殿、后殿、舞楼的许多部位都有以牡丹为题材的木雕艺术品。
葡萄雕刻于后殿,旁边配有一只灵动的小松鼠,这种民间称为硕果累累的葡萄与松鼠的结合,构成一幅吉祥如意的画面。
在潞泽会馆中以花卉为题材的雕刻很多,诸如以“本固枝荣”寓意的荷花,以“麻姑献寿”寓意的蟠桃,以君子之称的梅花,以“万古长青”之称的松树乔木等等,都具有较高的雕刻艺术水平。
潞泽会馆的石刻艺术也非常有特色,尤其是大殿上柱础石的雕刻,生动活泼,精湛丰富。
柱础是古建筑中为了加大柱子下面的承压面又兼具防潮保护而设置在木柱下面豪华美观的石制构件,是古建筑中重点装饰的部位。潞泽会馆的石柱础形式多样,雕刻生动,主要以珍禽、瑞兽、花卉、祥草、几何图案为主,现存有142个。
舞楼的三组石柱础十分生动。
金睛兽驮莲花、狮子驮莲花、麒麟驮莲花,三兽的身躯部分均为方柱体,柱体上部绘有祥云,云纹之上烘托出一朵硕大的八瓣仰莲,莲花宝座支撑着根根巨柱,每个花瓣外又运用线刻技法绘出朵朵盛开的莲花。
方柱体前分别雕刻三兽的头、胸和前腿,方柱体后面分别雕刻三兽臀部、尾巴和后腿。三兽四肢直立于地,表情沉静,神态稳健。
这三组柱础充分体现了民间艺人超人的想象和精湛的技艺。
最典型与完美的石柱础在大殿。其前外檐六个石柱础尤具特色,六个石柱础图案皆由三层组成。
上层为二龙盘鼓,二龙首尾相连作环绕状,整体采用透雕、浮雕。
中层系六兽钻桌透雕,六兽为传说中的吉祥瑞兽,由幼象、幼羊、鹿、狮子、老虎、狻猊六兽组成,它们有的钻进,有的钻出,神态十分可爱。
下层为十二覆莲莲瓣纹,每瓣里面用浅浮雕刻出燕子、蜻蜓、蝙蝠、蝴蝶。
此外,大殿东西两侧各有四个石柱础,三层石雕皆富有生活气息。
上层用浅浮雕刻出荷花、石榴、竹子、兰花、梅花、菊花,梅花表明不畏严寒,兰花表明清洁典雅,竹子代表气节高尚,菊花代表铮铮傲骨,石榴代表多子多福,荷花表明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
中层束腰雕刻灵禽异兽,由仙鹤、鸳鸯、牧牛、乌龟、猴子、鹌鹑、鲤鱼组成,仙鹤代表长寿,鸳鸯代表夫妻和睦,乌龟代表延年益寿,鹌鹑有平安的意思……
潞泽会馆的石柱础雕刻,取材广泛,造型新颖,大多为飞禽走兽与吉祥植物相结合,一动一静,交映生辉,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潞泽会馆虽然因近三百年的历史和保存较为完好忝列“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但是,它的部分精华却永远消失了,我们再也看不到那上面的手工艺术和匠人心血,这部分精华就是戏楼前的九龙壁、文昌楼和魁星楼,它们统统毁于上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的“文化”浩劫。
洛阳民俗博物馆,就在潞泽会馆。
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河洛民俗文化不仅是优秀平民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且是重要的旅游文化资源。
洛阳民俗博物馆正是展示民俗风情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该馆除有刺绣厅、婚俗厅、寿俗厅、民间工艺厅、匾额厅等基本陈列外,还有皮影表演、婚俗表演、民俗服饰表演等演示活动。这些陈列和活动,不仅具有浓郁的中原地方特色,还处处洋溢着强烈的时代气息。
洛阳民俗博物馆还坚持在春季举办洛阳民俗文化庙会,展示民俗风情。
民间工艺厅内,不同形状、不同花色的云肩、霞帔、荷包、扇袋、绣衣、年画、剪纸、皮影、社火、唐三 彩、面塑、木雕等艺术品种繁多,工艺精巧。
服饰从银光闪闪的凤冠、造型别致的狗头帽,到绣工讲究的三寸绣鞋、虎视眈眈的虎头鞋,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从主衣到配饰,从雍荣华贵的富家箱藏,到民间村姑渔翁遮风避体的土织布衣,无所不有,令人眼界大开。
这些绣品不仅美化了人们的生活,而且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像常见的石榴多子多福、鱼戏莲喻连年有余等借物寓意的图案,在这些艺术品中比比皆是。
另外,人们把翩翩起舞的蝙蝠绣在衣服上,寄托福多天降的心愿;把形象高大魁梧的大象和花瓶绣在一起,反映春和景明、安定祥和的太平景象。
豫西的剪纸风俗非常盛行,洛阳民俗博物馆内汇集了众多巧手的得意之作。
剪纸展示中,有人物,有动物,有植物,有花卉。有的结构简单,有的复杂多变,有的精巧细腻,有的粗犷豪放。
洛阳民俗博物馆将皮影戏移进馆内,不仅在玻璃柜内展出了大量用驴皮、羊皮制作的皮影道具,还在民间工艺厅的一角搭起一个豪华的亮窗。游客们在此观赏皮影作品的同时,还可以看到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实地皮影表演。
如果你有兴趣,也可以自已亲手拿起道具,在亮窗上演出自己的节目。这些有声有形有动感的活剧,给游客增加了无穷的乐趣。
婚俗厅陈列的是清代人结婚的场面和洞房陈设。
含羞的新娘、憨厚的新郎和笑容满面的傧相、顽童,重现了一个庞大隆重的拜堂场面。
洞房内古色古香,鸳鸯缎被、刺绣香枕光彩夺目,加上一侧手执各种乐器的民间乐师,那种欢天喜地的娶亲场景又重现在游客的前面。
寿俗厅是一个复原的寿堂。
寿帐、寿屏、寿星、寿桃,装饰古朴,庄严肃穆。老寿星寿眉高扬,笑口常开。
贺礼者彬彬有礼,叩头祝福。众亲友欢聚一团,愿老人寿比南山、福如东海的气氛溢满寿堂。
信俗厅陈列了民间信仰中的各路大神,以卷轴的形式向游客介绍了诸神的相貌和作用。
近年来,洛阳民俗博物馆一直致力于古代匾额的征集,先后从河南及山西、湖北等地征集回古匾数千块。在民俗博物馆西侧建设了洛阳匾额博物馆。
洛阳匾额博物馆是全国第一个匾额专题博物馆,主要任务是收藏、展示和保护历代匾额。2009年4月11日正式对外开放。
洛阳匾额博物馆现展出近年来征集的明代天顺六年即公元1462年至民国时期各类匾额数千块,每块匾额都配有“匾文”和“释文”解说牌。
洛阳匾额博物馆分为医德教泽匾额厅、功德声望匾额厅、官府门第匾额厅、婚喜寿庆匾额厅、贞节贤孝匾额厅、寺庙宗祠匾额厅和书斋堂号匾额厅等。
官府门第匾额是指门阀类匾额。
中国古代门阀制度颇为严格,匾额其实是自表家门的一种形式。
医德教泽类匾额,描述了古代良医在追求医术的同时,更注重医德的培养,从而为人们所拥戴的情形。
精品匾额是从民俗博物馆收藏的数千块匾额中遴选出来的,展出精品匾额三十块。
功德声望匾额。古时对有功于民者或人格品行为世人所仰慕者多以匾额述其业绩懿行,以示褒奖,功德声望类匾额厅汇聚了此类匾额。
功德声望匾额厅展出有“德重闾里”、“质直好义”、“桂兰焕彩”等匾额。其中“耆英望重”匾额长约三米、宽近两米,需六个人合力才能将其搬动,因而被誉为匾额博物馆的“匾王”。
婚喜寿庆匾额厅中的匾额多为祝颂之词,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礼尚往来和人事交流的社会风貌。该厅分尊老祝寿、新婚贺喜、科举高中等内容。
另外,还展出有婚喜寿庆类匾额。
贞节贤孝匾额多用来赞颂女性,主要展出有“从容就义”、“陶母遗风”、“机杼荻画”等匾额。
寺庙宗祠匾额是指寺院、庙宇、祠堂悬挂的匾额。
史料记载,仅北魏时期,洛阳就有寺院1367座,匾额之盛可想而知。展出有“共溯本源”、“唐氏宗祠”、“先泽是皇”等匾额。
堂号反映了一个家庭的历史渊源和尊崇信奉,此类匾额是家族文化状况的遗存。
堂号类匾额厅展出有“务本堂”、“永思堂”、“爱竹堂”、“锦文堂”、“培元堂”、“乐义堂”等匾额。
作为一种集书法、文学、雕刻艺术和装饰美学于一体的传统文化载体,匾额被广泛应用于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其用辞雅致,书法精美,雕刻细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历来深受人们喜爱。
细微处见性情
在电子信息时代,阅读纸质书籍是怀旧和经典的选择,是值得敬重的老式智慧。
鉴于此,衷心感谢朋友们与我一起在本书、在漫长而喧嚷的历史中的徜徉,在徜徉中不受权势挟迫、不受流风左右的独立思考和审慎辨察。
在旅游消费、旅游经济被反复刺激的时代,旅游活动往往成为后波推前波的时尚风潮。既是时尚风潮,它就不见得会顾及个体。
团体旅游是时尚的,风潮的,自由的体验考察是陶情怡性的,也是饶有趣味的。深入城市的大街小巷之内,深入未遭哄闹的山水风光之地,触摸轻小,感受细微,自会有不同他人的收获——
因为,长江大河都是由水滴组成的,而每一道流水都是它自己。
还因为,历史与现实不可分割,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