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炎帝与黄帝

 

 

 

伏羲之后,岁月漫长。河洛流域的沃土上,出现了许多新的部落。

其中有个热爱农事的部落:烈山氏。部落主是“神农”先生。

神农的母亲据说叫任娰,她还有个“字”呢:安登。

远古时期没有文字,有记载的时候已经过去年头太多,又是竖着写,所以有把盖头弄丢,说她是“女登”的。

上古时代,人少兽多,大家的伙食以肉食为主。但是,人齿繁衍增加,禽兽肉越吃越少,不能解决温饱问题了。神农就带领他的部落民,烧草,耕耘,种植庄稼作物,吃素,不饿肚子了,能够继续繁衍生息了。

烧荒的烈火使人们惊恐难忘,于是,这个有功的首领被称作炎帝。有时候整座山都给燃着了,炎帝又被叫做“烈山氏” 。

炎帝烈山氏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尝遍了各种植物,苦辣酸甜,都起了个名字,“日遇七十二毒” ,无怨无悔。

炎帝“教民耕种,美其实,德浓厚若神,故为神农也” 。“神而化之、使民宜之,谓之神农” 。

神农氏,烈山氏,炎帝,是中国的农耕始祖。《周易·系辞》记载说:“神农氏斫木为耜,揉木为耒。”砍下木料做“耜” ,弯曲木料做“耒” 。

农耕用具耒和耜的发明,是原始农业进步的标志。

炎帝这位中国第一农业合作社社长,领着他的团队,放火烧荒,大搞农业连片开发。对于逐水捕捞、蹚草猎狩的生活方式而言,农业开发是个巨大的进步,使人类实质上的定居得以实现,所以炎帝功劳巨大。

炎帝他们也在河洛大地的杂草林木间,发现伏羲氏开发的居民小区旧址,早已是荒蔓护坡的土坑了,先是拾掇拾掇,个别时候藏一藏身子,后来不断加盖新屋,又一代聚居场所给开发了出来。

炎帝的后人中有个厉害的,比炎帝出奇,他就是黄帝。

说起黄帝得先说清楚“鲋宝” 。鲋宝是当时部落里的一个女子。她在窝棚里睡觉,天下雨了,又是闪电,又是打雷,而且有什么动物闯进来了,她很恐惧,不停地蜷缩自己。

当然鲋宝最后又睡着了。清晨醒来,她发现自己怀孕了。别人好奇啊,问她孩子的爹是谁,她就说,是呼雷,是闪电。

鲋宝怀孕二十五个月,生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小东西,一到人世就向四下巡视,而且浓眉大眼,表情十分严肃,像个高级干部,这就是黄帝。

前代长者炎帝神农氏,相土地,植五谷,带领人们放火烧山,用石刀耕作,用木棍播种,积累口粮,然而他不会打仗,“无力征战” ,动辄即败。

黄帝跟炎帝大相径庭,特长是跟野兽较劲,跟他人打架。

黄帝厉害到什么程度?二十出头的时候,就已经能轻松地猎获熊、罴、虎、豹了,巨兽们都怕他,很多老虎生了孩子,都要领着到黄帝这里认干爹。

黄帝的“黄”字,就是一张悬挂在墙上的兽皮。人们看见的,是黄帝家墙头上张贴着最大的兽皮。

所以说,黄帝是个猎手。相对于具有一定的先进性的炎帝来说,他有点“回归”——朝古代方向回归了一些。耕种是生产,是进步的路数,猎杀是攫取,是蒙昧时代的干法,他当然落后些。但历史确实往往如此,是秧歌步。

黄帝所领导的部落,当然是个游猎部落。

纵观世界各地,上古时期的部落,游走和打猎,更自由自在,也往往更强悍凶猛。

黄帝沿着洛河与黄河之间的山地,向下游探索,带着他的部族,吆三喝四。在黄河枯水季节,他们更乐意跑到黄河北岸去玩,那里野物挺多。

在黄河流域,两岸之间,长久游荡的黄帝部落,要运行李,要运猎获的犀牛之类大型动物,——那时候黄河流域气候炎热,犀牛是有的,大象也是有的——而且,黄帝作为最大的奴隶主,要坐车,让别人拉着,于是,他们发明了木轮车。

黄帝部落的车轮是实心的,没有辐条,又是死轴,旋转得十分缓慢,但却是权重势大的标志,因而,黄帝又被称作轩辕氏。轩者,车扶手,辕者,车杆子也。高轩粗辕,朝前翘着,轰隆轰隆,你害怕不?

黄帝坐在大车上面,徒子徒孙们轮流拉着,走南闯北,耀武扬威,熊、罴、虎、豹都来朝拜。

有个女生,眉目俏丽,身姿妖冶,抬脚动步,韵味四溢,权势熏天的黄帝拥有了她,她成了黄帝的贴身人之一。

这个女生叫“嫘” ,很不简单,她有一手抽蚕丝和织毛衣的绝活,后人为了记住他的本领,追封她为“嫘祖” 。

事实上,我们作为后人,至今弄不清楚,炎帝和黄帝,到底是男性还是女性。

在母系社会尚未完全转化为父系社会的当时,炎帝和黄帝是女性首领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但是,女不显得太过软弱了吗?应该是男性才对啊。尽管常说“祖国母亲” ,但“历史父亲”更能使我们的民族精神得胜。

好吧,黄帝是个大男人,大力士,老虎的干爹,英雄得要命,除了打野兽,还特别爱找其他的大腕儿打架。

黄帝把打猎的武器做了改良,能一下打死人。他听说本族的共工跟大力士蚩尤打起来了,就去参战。

 

 

 

04 英雄的蚩尤

 

 

 

蚩尤,是华夏历史上跟炎帝、黄帝并列的人文先祖。

蚩尤是黄河下游的部落盟主,统领着东夷众多部族,俗谓九黎族大首领,《尚书·吕刑》是官方文件,说:“九黎之君,号曰蚩尤。”

古籍《述异记》也间接告知我们,蚩尤手下有八十一个部落:“蚩尤氏兄弟八十一人,铜头铁额。”还都戴着头盔呢。

蚩尤统帅的东夷,是个善于射箭的民族。汉字的“夷”,就是“一”副“大”“弓”套合起来组成的。

本来,蚩尤领着他的东夷族众,在黄河下游过家家。下游虽说平坦,但是常常闹水灾。生活不下去了,他就领着家眷们朝上游走,跟黄帝家族的共工发生冲突了。

蚩尤生得雄伟猛悍,手下哥们儿也都身裹兽皮,头戴兽角,全属十足的野兽派。

共工呢,红头发,水蛇腰,猛一看很俏媚,细一看很艳丽的。“共工氏,蛇身朱发。”这是《山海经》告诉我们的。

但是,民间说共工是水神,正是共工挑动大水,让它泛滥,淹没了蚩尤他们家,蚩尤因此愤恨共工,跟共工展开了决斗。

红头发,水蛇腰的共工,打架实在不行。不过她本家堂哥黄帝厉害。黄帝带着人马,作速赶来,叫道:“好啊!我正想找个对手过过招呢!来来来!”

黄帝向蚩尤发起猛攻。石球如雨,倾泻向敌人阵地。还有石镞——石箭头。疯狂攒射,送给蚩尤一个下马威。

蚩尤先进,拥有致命的武器。炎黄部落把石头玩得团团转,蚩尤的武器更厉害。

蚩尤有哪些武器呢?古籍《世本》说“蚩尤作五兵:戈、矛、戟、酋矛、夷矛。”

戈、矛、戟、酋矛、夷矛,哪一样杀人武器,基本上都是划时代的军事技术发明。

炎帝和黄帝的部落十分了得,就是不会整治金属,蚩尤怎么搞到的金属?

《管子·地数篇》说:“蚩尤受葛娄山之金,作剑、铠、矛、戟。”

葛娄山又曰柯娄山,位于今天的山东邹县城东不远处,山势东南西北走向,分南北两峰。南峰为前葛娄山,北峰为后葛娄山,现称葛山。

葛娄山洪水暴发,冲出了许多黄绿色的石块,蚩尤率领族人来到此山,架起石块做烧烤,没想到石块经不住高温,竟然熔化成一种液体,冷却后黄灿灿的。

铜!蚩尤部落发现了铜,就用铜炼造兵器了。

不过,蚩尤炼铜之说,找不到更为可信的佐证。反正,蚩尤和他的手下将军们,都是勇猛无比的英雄。

蚩尤率领的东夷勇士们,戴着金属头盔,穿着金属铠甲,刀枪不入,威武异常。他们手中高举着金属武器,演绎了一场击戈鸣镝的壮剧。

蚩尤身先士卒,率领八十一弟兄,挥舞戈矛,奋厉逞强,呼啸冲杀,战如雷霆,黄帝人马被冲得纷乱不堪,一片哀嚎,屁滚尿流。

黄帝奔命而去,抛弃了几百具肢体不全的伤兵在原处呻吟挣扎。蚩尤乘胜追击,攻势雄劲。

黄帝大丢面子,最后决定后退,诱敌深入,设伏消灭蚩尤。他带队离开中原,主动向北撤退,退至涿鹿沙滩上。

涿鹿,并非今天的地名,实为“浊陆”,即两条浑浊的流水之间的陆地,沙滩。两条浊水,其中之一就是黄河。那时候黄河要比今天偏北。

蚩尤率领弟兄们追来。黄帝的手下应龙献了个馊主意:“我们在灵河上游筑个坝,聚起一大坑水,然后决堤,把蚩尤淹死。”

灵河就是黄河,应龙显摆斯文呢。古时候的“河”叫“水” ,或者称“川” ,惟有黄河叫“河” ,河里出过马面鳄,非常神奇,故而又称“灵河” 。

黄帝说好,让应龙领着人干。干了一半,天降暴雨,堆筑了一半的大坝突然溃决,洪水排山倒海,淹没了黄帝自己的军队,部卒们自相践踏,哭天叫地,落花流水。

蚩尤则跑到了土岗上,带领部下,又唱又跳。

黄帝恼怒已极,认为土坝溃决是蚩尤在兴妖作法,是蚩尤以巫术请来了风伯、雨师,助力攻击。

黄帝醒悟了,就在土堆上也作起法来,先请魃妇,后请玄女,两个巫婆帮忙,竟然都奏效了。

蚩尤远距离作战,孤军深入,后勤不继,加上环境生疏,敌情不明,武器残损,逐渐狼狈。在最后的大决战中,被黄帝击败。

黄帝翻过身来,十二分的凶狠,杀了蚩尤之后,把蚩尤的头发连同头皮扯下来,高悬到杆子上,谓之“蚩尤旗” 。

黄帝杀了蚩尤,收编了蚩尤的残部,成了中原老大。《黄帝内传》说:“帝斩蚩尤,因立台榭。”还建造一个亭子,记载功劳。

蚩尤部落剩余,为免受死,“举家”南逃。

“东夷九黎”一直逃到南方人烟罕至的深山里,后来成了南方人的祖先之一。

在与蚩尤的战争中,黄帝最后取胜,权力欲膨胀,越看自家的同宗长者炎帝越不顺眼,叫嚣说:“神农老叔?他算个毛啊!”

炎帝发怒了,举兵讨伐黄帝,双方在黄河岸边来了一场大战,叫做“阪泉之战” 。

阪泉地望,古来说法不一。吵吵杂杂,资料均无早于《灵河赋》者。《灵河赋》说“涉津洛之阪泉” ,阪泉是黄河之滨的一个湖泊,具体位置在今天的孟津黄河段,白鹤镇和会盟镇一带地方。

就是说,阪泉大战发生在洛阳的孟津。

阪泉之战没有涿鹿之战那样激烈,但是仍然经历了三次战役,炎帝的军队最终溃败,炎帝被黄帝俘获。

鉴于炎帝在农业上及植物学方面的巨大功劳和在百姓中的威望,黄帝未敢杀他,释放了,并要给他个一般性职务。

炎帝阴沉着脸说:“我不在洛阳干了,我身体不好。”

黄帝说:“那你去收揽蚩尤部落逃跑那一摊子吧,作九黎之君好了。”

炎帝带着自己的部族前往南方,做了九黎王。是故,个别地方历史家把蚩尤和炎帝混为一谈,他们实际是两个英雄。

炎帝死于南方,传说人们将他葬在湖南省东南部、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西麓的鹿原陂,在今天的炎陵县。

黄帝解决了炎帝,又收拾共工、榆罔和其他部落,有的收入自家的势力圈子,有点被打跑了。

 

 

 

05 黄帝的飞升

 

 

 

黄帝一辈子极爱打仗,“大小五十五战” ,“天下有顺者,从而征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不曾安生过。

黄帝对外打仗厉害,部落内部的统治也是严酷的。《商君书·画策》说他:“内行刀锯,外用甲兵。”铁和血的风格啊。

尽管黄帝能打,不服气的还是很多,刑天就是一个敢跟黄帝争锋的部落主。

黄帝捉住刑天,扭掉了他的脑袋,血柱冲天。但英雄的刑天,尸身不倒,以二乳为目,以肚脐为口,手执干戚乱舞,还要跟黄帝死拼。

黄帝做主中原之后,炎帝在南方死了,他的儿子“少昊”继续统管南方九黎。而蚩尤家族已游荡到了西南方的大山里,人们称之为“三苗” 。

黄帝时期不算太短,社会发展基本上是全方位的。除了嫘的纺织,据说还有仓颉的简笔画,捣碎粮米的杵臼,粗陶的釜、甑、碗、碟。

黄帝习惯于攻伐,也刺激了军工企业的产生和发展,弓和矢都出现了。

卜问命运的“易学”也得到了发展,“易学院”的院长叫常仪,辩阴阳,断吉凶,“牛”过所有院士及野生的易学家,连眼跳、喷嚏、面热、耳鸣、犬嗥、鹊噪,釜炸、火逸……都能铺排出名堂来。

传说,黄帝在洛阳西边的青要山筑建了行宫,叫“蜜宫”或“密宫”。

“蜜宫”说,称青要山有蜜蜂,黄帝是到那里喝蜂蜜的。上古时候大自然中的美味,蜂蜜数第一,最大的大佬当然最有资格猛喝了。

“密宫”说,是黄帝知道人口最宝贵,搜罗天下美丽的女生,圈在青要山间,由黄帝操纵着她们,增殖人口。

随着年龄的增长,黄帝愈来愈忧虑权位,不甘心丢掉,日夜思摸这个事儿,精神出了问题。具体地讲,症状是幻视、幻听。看见蚂蚁像猪那么大,蚯蚓像彩虹那么粗,凤凰跑到他面前叫唤,麒麟进他家院里跳舞。

黄帝自己反省:莫非是杀人太多,罪孽深重,这些吉兆、祥瑞,是天神来拯救他?是天神在召唤他?

神职人员建议黄帝,在洛阳西山,结茅而居,坐修以待羽化成仙。

所谓洛阳西山,在今天的孟津小浪底镇一带,“津西八十余里。观厥胜状,黄流为带,金山做屏,右临天台,背接嵩峰,龙蟠虎踞,崖悬岗耸,山清水秀,聚气藏风。洵古盟之名区,亦横州之胜界。”

黄帝在西山“坐”了几年,“修”了几载,终是无效。听说崆峒山上的广成子是个得道者,就去拜问。

黄帝登上崆峒山,但见云雾缭绕,霞光弥漫,青松立地,翠柏接天,好一派醉人心脾的仙境啊。

广成子坐在山巅闭着眼睛养神儿。黄帝小心趋行向前,求问大道的精髓。

广成子微微睁开了眼睛,开示黄帝:“阴阳之气,各居其所,天地万物,各司其政。无所用心,神形自宁, 百和之境,万物昌盛。照这样做,一切都可以有了,长生自然不在话下。我已经一千二百多岁了,你看得出来吗?”

黄帝默默地背诵着广成子教给他的诗歌,回到洛阳西山的茅草房里。

隔日,黄帝在神职人员指点下,领着干部们在洛阳西山祭拜天神。

祭着拜着,来了一条巨蜥,又叫猪龙,对黄帝喷喷鼻子,黄帝眉开眼笑地说:“这不是天神来接我的吗!”遂跨上猪龙的脊背,抱着猪龙的脖子,飞升了。

猪龙在飞升过程中,抖擞身子,不知怎地把黄帝背着的弓也弄掉了下来。

黄帝宫廷的干部们也想升天啊。说时迟那时快,一群猪龙跑了来。各个部委的正职都在前排的,七十多人都抓住了猪龙,升天了。猪龙数量有限,基层干部们拽住龙髯不放,龙髯被拔掉,和人一起坠落下来。

黄帝在百姓的仰望中飞向天庭。唐朝诗人李白,写有诗歌《飞龙引》两首,追载此情此景。

黄帝升天以后,人们将他的衣冠葬埋在他的老家堆了一座黄陵。

黄帝之后,以洛阳为核心的中原乃至更广大的神州地区,部落愈来愈多。

多种原因吧,各个部落需要联合,所形成的比较松散的联盟,需要一个盟长,即联盟首领、部落长。人们就进行推选。

唐尧、虞舜和夏禹,先后成为部落联盟的盟长。他们的统治,先后延续了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