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坑深处》第十四章 捉刀踌躇

41

 

情情“巡视”了盘泥在盘古坑酒店所住的房间,发现了盘泥的秘密:简单。

“在别人眼里我随意、松散、率性、无所谓,”盘泥说,“其实我内里一直是战战兢兢的啊。”

情情的大眼睛里波动着疑惑,她说:“乍一看表面上是你说的这样,内里战战兢兢你不说没有谁会猜想到。经营企业,你的担子应该是重的,是重的。”

“经营事业,有负重感、自觉负重,是正常的。忘乎所以,总是和中意的女性去遛车、游泳,乐不思返,轻松是轻松,会带来危险。”盘泥笑说。

企业健康,走向辉煌,需要艰辛不懈的努力,而走向衰败、走向崩塌,只需要三步。盘泥分析。一,战略失误。决策盲目,管理者独裁、幼稚或者发迷糊,方向出问题。二,地位恶化。在业务竞争中失去优势地位、有利地位了。这时,若不能审时度势,力挽颓局,接着就是三,经营危机。收入和利润滑坡,难以达到目标。继续减少,减少,困难累积,无力偿还债务。接下来可能是最后一场,煞戏。

“不是这样简单吧?报纸上总是说,某某企业家带领全体员工努力拼搏,扭亏为盈,正在步入质量兴业,做大做强的快速发展道路,什么什么的。”

“对,这是它在我所说的第二步,能够审时度势,力挽颓局,避免了滑进危机泥坑。否则,没有力量筹集资金偿还债务了,要么进行资产重组以图新生,要么申请破产保护。”

聊着闲话,盘泥正在电脑上翻看他在河岸为情情拍摄的照片,长发飘动的,泳装清亮的,展翅欲飞的,比翼连理的……情情无意间勾起了他在企业经营方面的负重,但是情情说:“我总是想一个对我来说力不能及的问题,就是怎样才能让你轻松一些。”

情情站起来走动,发现了一面墙竟然是盘泥的书柜,惊讶不置地说:“你平常单独在这里就是阅读?书柜的门严丝合缝,不打开根本不知道里面有这么多书。你外面一本也不放?单人间,没有人影响你的呀?我的意思是……这么清爽,房间里一本也看不见?”

“是的。”盘泥说,“某些企业主可以在企业之上或是企业之外,还能拨弄得企业团团转。我不行,工作,我得到现场,到矿上去。节日,或者特殊的日子,跟团英、跟孩子们会会餐,平素就在这里。某些企业主喜欢娱乐消遣,泡泡歌厅舞厅,或者穿套白西装,到高尔夫球场挥个一杆两杆的,加入俱乐部就更潇洒了。我不行,我得阅读。最好的阅读,是急躁,不张扬,全身心沉入其中。”

“外在越简单,内里反而越丰富。”情情感慨。“我好像知道你这么强大的原因啦。给我推荐点读一读。”

盘泥示意其中一组书柜说:“这三层是一位学兄的著作,值得读。我读本科的时候,他已经读过研究生了。他的本科是理化,研究生是‘文化比较’。他作为‘优秀校友’被请回大学参与活动,我刚被开除,即将离开城市。他的道路非常崎岖坎坷,最后自封为‘乡下人’,结识他让我不太悲观了。哦,记得我有意无意提起过他。他操办过企业,我曾专门造访……”

情情问:“是吗!他的这么多著作你都读了吗?”

“读了不少。”

“《学以成人》。在被科技淹没的时代,在被功利淹没的社会,在被欲望淹没的人群中,在大大、小小、层层、级级的壁垒分割中,如何“找回”本体的“人”?如何舒展个体的“人性”?如何实现生命的真正价值?本书以开笋剥葱的方式,一步步地给出了答案。”

“这是出版社的介绍语。看一下,这一章吧。”

很遗憾,中国千百年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与我们倡导的“优质人生”是有距离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中惟有“在人间”的狭隘,缺乏“在世上”的宽阔。

为什么?因为中国千百年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是“人伦至上” ,人与人的关系至上,人与物、人与世界的关系是被忽视的或被轻看的。

人与人关系的研究和规定精微之至,三纲五常、四维八德、五伦十义的宗法等级社会建设得特色突出,人与物、人与世界的关系被忽略和被厌弃,环境保护意识丧失不用说了,基于“物”的研究、进取、开发成果也难以出现,物理、化学、天体科学和地球科学、测绘、勘探、能源、冶金等等,均谈不上,至多有人夜观天象、昼察风水而已。

华夏文化中人与人关系的精深微妙,让外国人惊讶不置,美誉为“关系学” 。

“噢。”情情说。自己又翻了几页。

……千百年的传统文化精髓,见人不见物,只说人伦,不管环境,只说统治与被统治,没有平等与自由,只有“人际”,没有“世界”,只有“人生观”,没有“世界观”。

“人生在世”的“世”,不仅仅是一起生活在人群中间,更重要的是生活在世间万物之中。只知道生活在同类的“群”中间,是动物的甚至是低等动物的特性。蜜蜂、蚂蚁、蝗虫、黄鱼、带鱼、梭子鱼、角马、藏驴、金丝猴、企鹅、大雁、火烈鸟、鸡、鸭、绵羊……全都是“群生”的。

“物感”的丧失,“环境感”的丧失,导致残缺不全的人生。这不是危言耸听,正方向反方向的实例非常之多。

人与自然的疏离,人的环境意识的丧失,不是短时期的问题,也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信息化的进程,人类在逐渐远离山川、河流、原野和森林,成了蜗居在水泥堆垛中的生物。严重的是,这种令人担忧的“异化”现象,还在加速中。

在城市生活,崇尚户外运动,或者喜欢到游泳馆游泳,到体育馆参加体育活动,算是补充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的欠账吗?你认为呢?

导致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疏离的原因还有很多,譬如电视机、空调器、动画片、网络游戏、多种多样的电子产品、户外较差的治安状况等。

疏离自然,隔绝环境,新一代的人不再知道山涧、溪流、牵牛花、三叶草、各种小鸟的歌唱、春天的羊羔牛犊小马驹……对自然、环境的感知逐渐退化,人的个体肥胖率增加,动作笨拙化程度增加,注意力紊乱现象多有出现,抑郁情形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总之,身心健康的病态增加了。进而,人的智力和审美退化,对环境表现麻木,破坏环境不以为然,人类命运不去关心。

“这是我非常赞同的自然观。”盘泥说,“还有,这些,你看目录丽冰的诈降章节:古希腊哲学中的自然之根;胡塞尔、海德格尔和梅洛·庞蒂;关于‘灵性’的概念和理解……都有意思。”

“那我选定了它。这一本怎样,《巫文化诠讲录》?”

“不错。他阐述了巫文化是‘根文化’的观念。长江流域的远古文化形态和黄河流域的远古文化形态相比,前者意在天上,后者意在地下,前者意在神性,后者意在俗性。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早期印记,巫文化背后保存了许许多多文明母题,是人类童年时期的集体记忆中最为辉煌灿烂的部分。

“先民的巫文化与后世的民间‘巫术’ 应当分开,否则就难以理解巫文化背后的学术意义,积极意义。”

“从这个角度诠讲远古文化,有意思。这套是什么?《牯岭秘纪》。一位英国巨人,一座中国名山,一段历史实情,一部反思图卷。”

“传教士李德立和庐山牯岭的故事。”盘泥拿起另外两册硬壳书,介绍,“两卷《丝路密码》,也是‘揭秘’、‘解密’之作。”

意大利北部伦巴第平原的考古发现:来自东土的两枚纺轮和一枚织梭,悬疑难解。

公元1901年,匈牙利裔英国探险家奥莱尔•斯坦因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丹丹乌里克发掘出古老的木板画《蚕种西传》。画面上的公主栩栩如生。

公元646年,唐僧玄奘和辩机合著之《大唐西域记》卷十二载:汉家公主和亲西域瞿萨旦那国,私携桑籽与蚕种,谓西域桑、丝之始。

公元72年,西罗马和希腊的远程商队到达洛阳,汉明帝接见并题字:使通万里。

公元73年,汉明帝派窦固、班超镇抚西域,并答应瞿萨旦那国和亲之请,遣郑众护送十三公主秘密前往西域和亲……

“《大唐上阳》,这么多,整套?全套?”

“对。两种版本,十五卷和十卷。有时间可以慢慢看。”

……是一个朝代而且是最能凝聚情结的唐朝的篇章,是一个皇帝而且是最能激发想象的女皇武则天的卷帙。全书风樯阵马,波澜老成,架构浑厚,语词良工,不愧上佳阅读体验,堪为优秀珍藏典籍。

……宏观性与微观性兼顾,认识性与可读性并举,以“学者作家”的角度,立足大唐后院上阳宫的最高处,放眼华夏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时代云烟,鼓荡起后现代大传记旖旎动人的新风,展卷捧读,心潮涌动。

这部著作以上阳宫为圆心,以经纬线为半径,旋转了洛阳、长安、西域、东瀛、北方大漠,岭外安南,乃至中东、印度……尽管着墨的武则天其人其事,但笔触深入到华夏文明的脉髓深处,以恢诡的语词、幽深的钩沉,在历史叙事中,融入自己的见解与辨析。

这部著作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来看唐朝,站在前人不曾有过的“女性浪漫” 、“雌性柔情”和“男性心结” 、“雄性魄力”相融合相缠绕的角度,来状述、摹写一代女皇武则天的榻事、情事、家事、朝事、天下事,剖解历史悬疑,不拘前人成见,摈弃前人虚妄,其理性辨析,尖锐透辟,令人敬服。

“这个太宏大了。这个呢?”

“《西欧史传》,六卷,还有个版本,叫《浪漫国度》。”

……兼收并蓄独具特色的浪漫民族,力争上游谋求霸业的主权国家,崇尚自由热爱革命的劳工圣地,酝酿科技经济思想领先文化艺术潮流的锦绣摇篮。

如果选择一个值得了解的国家,那就是位于大西洋岸边的金色六边形法兰西,如果选择一部关于法国的书籍,那就是一百二十万字的多卷本《法国史传》,这个国家和这部著作会带给您不一样的收获……

情情选了一些书,说:“没想到你的壁板后面有矿。收获巨大。”

盘泥说:“待会儿派人搬下去装车上,我给你送过去。”

 

 

 

42

 

在盘古坑,盘泥算个人物吗?敢于捉刀踌躇、顾盼自雄的,是谁呢?

扳起指头不用算,盘金旺认为,盘古坑人最为敬服的领导人是他,他带领盘古坑人脱贫致富,从老村山皱里挺胸抬头走出来,大大方方地在盘龙山的龙腰上建新村,起新楼,过起了好日子,并且开始了奔小康的新进军。

盘金旺刚接手的时候,盘古坑已经给盘要武搞烂了,可以说,村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他起早贪黑,领着群众整修山间梯田,建设水利工程。有起色,但不大。那,怎么办?

其他山村都搞起副业来了,实际是作坊,各式各样的,编竹筐,加工电线卡子,拧草绳,打草苫,缝鞋垫,做帽子和服装,敲打螺丝帽。有副业,村民的收入就和单纯种田大有不同。

盘古坑做什么呢?盘金旺想到了开矿。很简单,盘古坑没有别的技术,有矿,扬长避短,自然是开矿了。

前些年,人们在传说盘金旺的才干时,神神的:站一个黑窟窿前,一手扎腰,一手指点,说:“就这里了,挖。”盘古坑挖矿,矿石卖出去,钱回来,全村就富裕了。其实不是这样。

盘金旺先是寻找愿意来盘古坑开矿的单位,出去了两趟。他和手下的村干部都认为有企业来开矿是最好的,村里可以收钱。求朋托友,没有企业来。逼着自己干了。

把全村的活路安排好之后,盘金旺找了几块出自盘古坑地下深处的石头,颜色深的,装在包里,背着出山去寻销路。只要炼钢厂购买这个,盘古坑有的是劳动力,挖就是。到那时候,谁想来掺乎,提着点心咱也不接纳了,晚了,兔子过岭了。

毕竟心里没底,到了县城,不知道坐哪个方向的车好。想了想,有个脑筋活络的战友,家离县城不远。请他参谋参谋吧。

找到了,战友说:“这家伙黑里泛红,掂起来这么重,估计主要含铁,得卖给钢铁厂。”

盘金旺骂了声,说:“含铁还用你说?盘古坑老八辈子都知道。我要的是往哪儿卖?谁要这玩意儿?”

“不能找大型钢铁厂,话不好说,事不好办。太小的钢铁厂也不成,他们炼不动,不会买这样的原料。”

战友聪明,如此这般、这般如此分析了一通,结论是找中不溜的钢铁厂,成功的可能性最大。

战友复原后在跑工作,跑工作即跑上跑下、跑左跑右地安置自己的工作。占有的目标是税务局。说:“这样的社会主义带头人,我到了税务局工作,一定想办法少收盘古坑铁矿的税,让你们多挣点。”

盘金旺六天半时间跑了省内四个城市,这四个城市都有钢铁厂。实际情况是那年月各城市都有钢铁厂。

那个时代,不光大面上闭关锁国,地方也是,相互闭锁。发展思路不是突出强势,铸造拳头产品,而是遍地开花,填补空白。各省、各市讲究的都是经济生产门类的齐全,追求的都是区域的自足。到处都在花钱养活着大量没有生机但是填补着某种区域生产空白的国营企业或者集体所有制企业。

四家钢铁厂都客气地接待了盘金旺,但都对他摇头。

第三家钢铁厂接待他的是个戴眼镜的老专家。老专家说:“盘古坑,我知道。盘古坑那道矿脉,国家在五十年代就全面勘察过。我参加过当时的勘察。品位嘛……好像含有其他元素。铁不是很富。截至目前,咱们省内,不会有哪一家要你这个原料。国营企业嘛,大家都在这样过日子,没有针对这种原料的分析、冶炼各方面的攻关。跟你说实在话,像咱们这样的企业,宁愿收购废钢铁,回炉,出新锭子,都不愿意要矿石。”

盘金旺的感觉好似野地里捉旋风。旋风是有,能捉住吗?

他不死心。摸摸兜里,村会计给他的盘缠,吃最便宜的饭,住最便宜的店,没费去多少。咬咬牙,奔外省。专家说省内不会有哪一家要这个原料,没说省外、没说全国到处都不要啊。

跑省外,路远、圈子大,自然花费多。奔波了将近二十日,希望没有露头,自家兜里经济危机出现了。

旅社不敢住了,他逡巡在城乡结合部的临时建筑物之间,找地方休息,为盘古坑省钱。

结识了一个同县的老乡。老乡是个小小的破烂王,拥有一处乌烟瘴气的收购站,收购站里搭建了几间简易屋。收购的废纸壳子堆满了大棚,废铁堆成了山。破烂王生意好,每日里酒肉享受不停。羡慕得盘金旺想回盘古坑组织青壮劳动力来占领它半个城市,收破烂挣钞票。

老乡留他在收购站免费吃住,三天三夜。盘金旺要走时,把包里带的几十斤石头送向老乡的废铁山,老乡才知道他所负重任。

“哎呀,我给你介绍一个海老板。”老乡说,“我们多少废铁都是海老板收去的。人又义气。我介绍你,能帮忙海老板肯定帮。”

果然,海老板听说有矿石,问了盘古坑矿藏的情况,感兴趣。

盘金旺去老乡的废铁山上找回他背来的石头块子。海老板掂一掂,砸一砸,弄掉一小片,说:“我带回去。你给我个联系电话。力争合作愉快。”

盘金旺跑腾了将近一个月,返回盘古坑。苦是苦,累是累,毕竟海老板手里牵着一线希望。在村干部会上通了气,大家都攥着一股劲了。

上地前,收工后,盘金旺站在山门前边的小桥上,观望盘龙山和盘古坑的地势,走到坑田里,察看祖先们凿出来的黑窟窿。

多年,农村“以粮为纲”,为打粮食,把田头地边的树木都砍掉了,老井在田地中间,更影响耕作,盘古坑早把它们填完了。但是随便用虚土填的井,连阴大雨的年份会塌陷,黑井口又出来了。若不再组织劳力填埋,井口生草、长树,闲存在那里。这样填埋后复又出现的黑窟窿也有几个。

黑窟窿可能是祖宗的作品,也可能是大炼钢铁时期的红旗矿、志气矿、跃进矿、青年矿,余工作和四宝领着轰轰烈烈放过的卫星。盘金旺选了一个,在盘古坑西部,山门和大槐树正东半里路的地方。

海老板的电话真的来了。而且邀请盘金旺到就近的城市详谈。

盘金旺次日五更就动身。那时盘古坑外的柏油公路没修通,坑口盘龙溪上的桥没重建,坐公共汽车得地奔,二十多里路才有个站。天亮必须赶到,否则车走了,过中午才有新的一班。盘金旺天没亮就到了车站,车一到,横着膀子就挤了上去。

海老板够意思,管了盘金旺所有的消费。

更让人心花怒放的是达成了协议:盘古坑挖矿,海老板要矿石。

海老板素常跑动的地方,有很多小炼铁。小炼铁厂是污染型企业。它不用电极冶炼,用焦炭和鼓风机,浓烟翻滚,火苗喷射,白日雾罩天下,夜里映照得数公里一片通红,污染十分厉害。但由于多种原因,取缔不掉。

海老板手下有几个炉,都不吃矿石,矿石太难炼。不吃矿石他要矿石干什么?

当地为了保障国营炼钢厂的生存与发展,实行废钢铁专收,不让污染型小炼铁得到原料。海老板跟国营钢铁厂有铁关系,他若给国营钢铁厂调进矿石,就可以换成废钢铁冶炼。废钢铁好炼,烧化了,成型,做成螺纹钢,盘元,或者锭子,再委托那家国营钢铁厂卖出去,钱就回来了。

海老板说矿石的品位他不管,“反正拉去都和别的矿石混成一堆了。”

盘金旺说:“你净放宽心了,盘古坑的矿石好着哩。”说时灵机一动,真真假假介绍了一河滩。“古时候盘古坑铁就很出名了,铸剑、铸大炮。皇上还夸盘古坑铁好呢,写了四个字,叫‘天地盘古’。现在这四个字还在盘古坑山门上铸着哩。”

感谢海老板和国营企业商定的专收政策,海老板送去矿石,转手即得废钢铁。否则,盘古坑地下的矿石哪天是出头之日啊?

 

 

 

43

 

盘金旺组织盘古坑人在大槐树下开会,然后领大家到他看好的老井前面,说:“就这个井了,下人,开挖。”

最初的井架是木料的。专门挑选的好木料,大,高,直。工业要上马,要起飞,林业做点小小的牺牲也是值得的。

三角形的木架,顶上拴个滑轮,穿过长长的皮绳。牛皮绳。一串盘古坑男人,第一代矿工,朝远处拉,状如拔河。大筐子。颤悠悠地从井口上来。污泥。黑土。半个月辰光,拉上来的都是污泥和黑土。

半个月后,拉上来的仍然是污泥和黑土,但下面的人说,看到横的巷道口了。

他们起哄,让盘根下去当指挥官,说盘根清楚地下的形势。盘根当年是大炼钢铁先进分子,自然是下过井的。盘金旺就命令盘根下去。盘根下了井之后,人们就互相挤眼睛。

年轻人不明白咋回事,和盘根同龄的人知道,盘根和惠兰相好,在矿井最底下的泥里那个,惠兰怀孕养了孩子才起名叫盘泥。

领导带头,身先士卒。盘金旺也下井。头戴柳条帽,站在大筐子里,胳膊揽着牛皮绳,吱吱吱就下去了。

盘金旺的带头是有力量的。两个月后,通往盘龙山下的大巷道清理出来,看见了矿石。

如今开矿,提升有设备,掘进有风镐、水钻什么的,那时候村里仅能买得起钢丝绳、卷扬机和钢錾子。炸药也不像现在买来一管一管的,而是散装货,自己卷。不懂得建副井,通风设备谈不上,放了炮长久排不出烟。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第八十一天出了矿石。满三个月时,第一车矿石便向海老板运去。

盘金旺很沉着,听年长的人说起当年余工作和四宝捧着牛屎铁像孝子贤孙一样飞奔报喜的故事,他嗤之以鼻。他信奉脚踏实地,而且,干出成绩是为盘古坑人的,不是为上级的。

运了三个月的矿石,海老板按照协议向盘古坑账上汇来了第一笔货款。矿工开始发工资,村里开始产生积蓄,哈哈,哈哈。

大干一年,盘古坑修建了中央大道:中路。在盘龙山的龙腰下面盖了座办公楼。

来年,盘古坑乘风破浪,大干加巧干,芝麻开花节节高。

各地的农民都在大办副业,但是,拧草绳,打草苫,编竹筐,这些活路不要啥技术,好干,但卖不出钱。缝鞋垫,做帽子和服装,得不停地找市场,价格有涨又有落。加工电线卡子,敲打螺丝帽,是给别人搞配套零件,利润分配要看对方的盈亏。独有盘古坑,卖石头,挖出来就是钱,又挖不尽。

盘古坑原来是个金盆子啊。农民们眼光也是锋利的,一看,一分析,盘古坑综合得分最高。于是外村都瞄准盘古坑嫁闺女,盘古坑十六岁的男孩子就有媳妇储备了。

过年时,盘古坑举办联欢会,村民们感激盘金旺,把个昏庸痴呆的老肥土敬在上上座,轮流灌酒,灌得更加昏庸痴呆了。

盘肥土确实老了,老死在几个月后的春日,老死在盘金旺声名日隆的时候。

好家伙,盘肥土享受了一场村敛和一场村葬。盘古坑人非常实诚,盘金旺让他们吃饱饭了,有余钱了,感激之情无以言表,全转化成了送给老肥土的痛哭流涕。

盘金旺威信高,但他不自傲。

看到盘古坑人都来孝敬自己的爹,感动,心想盘古坑得订个尊老爱幼的村规民约。想到就能做到,说订就订了。

盘古坑原本是民风淳朴的,自从斗争盘一德那时候起,恶性子被激了起来,多年间火暴而又锋利,像毒药,像刀子。继而整治盘崇仁,还有雇过长工的寡妇王贵英,卖壮丁的盘巴子,被侄子送上批斗台的盘要武大伯,甚至加上了盘肥土和四宝,阶级斗争绵延不绝,流恶漫长。

现在变化了,当然主要是全国各地的大形势变化了。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的称谓不声不响地取消了,接着,连贫下中农的叫法也不要了,种田的人统统是农民了。

盘崇仁、王贵英、盘巴子、盘要武大伯一干人等,早已前前后后入了鬼籍,但是社会温情终究还是降临了,降临在他们后代子女的身上了。

恩恩怨怨化解了,敌对情绪弥散了,盘古坑再现了淳朴。

由淳朴出发,在恶劣中沉溺,又回归淳朴,付出了血与泪的代价,也付出了几十年的光阴。

盘金旺主持制定了村规民约,盘古坑千百年温柔敦厚的民风大得发扬,声名远播,上级表彰推广,邻乡传为美谈。

盘古坑村的生活面貌出现进一步改善,是联产承包责任制弄起来。人称“分田到户”。

分田到户,农民不再是集体的一分子,村干部让干啥干啥,村干部让咋干咋干,而成了对自己的承包土地具有驾御权力的人,相对自由的人。地是给自己种的,活是给自己干的,有力气舍得下,有新的种植、养殖项目,算计算计该上就上了。因此,活络了,活络,便富裕了。

动物重视自己的窝,人也同样。穷的时候凑合着住,不穷了要盖新的。盘古坑在村办公楼的背后规划新村。一排一排地,由前往后。

盘应运、盘应权兄弟的老宅位于老村山门之外,还有少数人家,他们出来几辈子了。盘金旺原想把新村放在他们居住那一带,面向龙头,但那里不够舒展,没有放在龙腰下气派。再一个,不想去就那几家的老院子。

几年下来,新村形成了规模,老村渐渐空了。人,走出山皱,戏,真正唱在盘古坑了。

盘金旺把村副业部变成了盘古坑矿业公司。聘用了一些人,包括汪美花。建了一些管理科,包括汪美花掌管的财务科。

盘金旺和海老板互为座上客,你来我往,风云际会。

海老板带着小蜜来本省访问了,盘金旺鞍前马后地服务,盘金旺带着汪美花到贵省做客了,海老板体贴入微地照应。

盘古坑的矿石,海老板介绍的国营钢铁厂购买了多年。但海老板不是永久的赢家,他总有当不成掮客的时候。由于海老板的缘故,盘古坑矿业公司曾经停工停产两年多。很发愁啊。有矿石,不知道往什么地方送,只好关张大吉了。

有一年,盘金旺和海老板又联系上了。海老板又给更远的另一家钢铁厂联系购买矿石,盘古坑矿业公司又复了工,生产起来。

盘泥回盘古坑开矿好像就在那两年。

盘泥到底念过半拉子大学,跟参过军不一样。回来带的有资金。搞的还有什么董事会。董事在天南海北,钱也敢放心归他支派,盈利,分红……

一般来说,有吃有喝,低级要求满足了,吃喝之上的精神生活需要就出来了。英明的国家领导人不就指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嘛。一起抓,一起建设成了,自然美妙。但是,农村有农村的实际情况,一不留神儿,精神生活需要就变成了敬鬼奉神。

敬奉鬼神不是谎话,浩浩神州,泱泱上国,许多地方确是如此。好鬼复活,没啥好说的。连钟馗打还打不死的坏鬼都摇身一变,重塑金身了,该怎么讲?

那时节,盘古坑同他处一样,需要精神生活了。比起来,盘古坑不算过分,善男信女们只是强烈要求复建盘神庙。

盘神庙被造反小将、不肖逆子盘卫新捣碎了,罪过呀,罪过。

盘神庙被盘古坑的祸害领导盘要武弄成广播站,在里边调戏女知青,脏污清净地,孽债呀,孽债。

盘古是民族创世传说中的大力士、大英雄、第一人、男一号。不是鬼,是神。更重要的,盘古是盘古坑人的祖先,先祖。盘古保佑他的后代子孙有吃有喝了,而他却仍然无处安身,做着四处游荡的野鬼孤魂。这怎么行呢?很多老人都做梦了,梦见盘古穿着破旧衣裳,拄着开天辟地的大镢头在流浪,流浪……

盘金旺听得进群众意见。再说,神,会保佑人,也许会惩罚?也许会降灾?谁说得准呢?

于是决定,给盘古修建奉祀的庙堂。

盘金旺聪明,有政治水平,修建庙堂,他不承头,让村里盘根等上年纪的人成立了一个建庙委员会,负责。

盘古坑两个矿,两个企业,每个企业都得出血。盘古坑矿业公司是村里的,出血了,盘泥的盘泥矿业有限公司是董事会的,能不出吗?

建庙委员会派两名信女到盘泥那里去募集善款,说盘古坑人人都在捐款了,外村也纷纷捐款了,说盘古的后人个个都有孝敬祖先的责任了,说将来要立碑、勒石,记载捐款的善人,善矿。

盘泥做事情,不做便罢,做就大气,这是个优点。盘泥矿业有限公司第二天就由一名副经理送了钱,数目最大……

农民中蕴藏的力量是惊人的,倘若有人带领他们修庙的话。

盘古坑人迸发出空前的热情和创造性。方圆十里的百姓也自发地来了,捐钱,捐物,捐工。

旧有的窑洞被加高、加宽、加深。扩大之后,用大石块墁地,然后使大石块把整个窑洞券砌起来。在券砌一新的窑洞前面,奠石起山,盖起了统高两层、翘角飞檐、庞大而结实的殿堂。殿堂镶上了巨石匾额,匾额上锻刻了浑厚的大字:“天地盘古”,是照着老村山门上面的字放大的。

建庙委员会自然还要管塑像。从远处请来了塑像师。

从盘龙溪最上游取水,在盘龙山最顶巅取土,塑像师斋戒沐浴,抟泥成神。四方百姓兴奋莫名,盘古身胎半成,尚未细涂表面,香火已然缭绕,人们已然跪倒……

追昔抚今,盘古坑最有分量的人物,自然是盘金旺自己。

 

 

 

44

 

盘金旺有一副对联,一个业务合作的朋友送的,谁也没有告诉过,汪美花不知道,连盘胜利也不知道。

对联是桃木雕镌的。藏在高处新宅灯光优美的地下室里。他不想悬挂。做上镇长,或者退休以后也不一定悬挂,但意思他是欣赏的。

上联:左靠龙头干革命;下联:右倚盘神为人民;横批:高安门。

盘泥的盘石塘,一般化的名字,高安门,这就气派了。盘石塘的位置也低,在西边山脚,高安门呢,在盘龙山坡,坐北朝南最高处。

盘要武吹牛说他跺一脚四下掉土,他算什么东西,不知天高地厚,惹人发笑。盘金旺不愿意瞎跺脚罢了。

送走前来出席“植树造林,服务旅游”现场会的领导,邱主任随着回县城去了,说要汇报工作,还有事要办。

盘金旺跟领导一起去看过盘应权,回到办公室,养了这么一会儿神,盘应权就从盘石塘出来了,走到了盘金旺的办公楼下。

刚才,两个副县长、几个局长在老邱和盘金旺陪同下拜会盘应权,仅停了二十分钟的样子。走了一个过场而已。之后,情情说想出去走走,爬山。

在城市,夏天的燠热不舍昼夜。硬化的路面、地坪和密集的高楼大厦的墙壁,吸热能力最强,散热能力最差,太阳暴晒一天,整夜不会降温。在盘龙山,盘古坑,尽管太阳走到西山上气温就开始降了,但是降幅有限,不像城市那样热,可也并不凉快啊,爬山,汗流浃背,不是受罪吗?

盘应权说:“我嫌热,也爬不动。”刚说了这么一句,情情就说:“那我一个人去,你休息吧……”

盘应权颓丧地在盘石塘坐着,来了一个手杖高的小姑娘,拿着一封叠成小燕子的信,说:“爷爷,这是给您的。”

“嗷,谢谢你。”小姑娘走了,他展开信,见上面写着没头没脑的一句话。“你知道她跟谁好吗?”

信纸是盘古坑大酒店的菜单。翻来覆去,没发现别的有用的内容。“你知道她跟谁好吗?”只有这一句话。

你知道她跟谁好吗?她是谁?情情?除了情情,还有谁跟别人相好要汇报给我呢?

盘应权不愿意、也无法把问题和情情联系起来。但纸条,白纸黑字,清清楚楚,使他不得不警觉、不得不正视、不得不揪起眉毛、不得不脑门子发紧眼睛发黑了。

心里烦开了。把各种现象梳成辫子,深入分析,感觉到问题了。

年华似水、情怀如火,容易红杏出墙。这种事情,最伤害家庭,受重伤的当然是丈夫。如同国家发生了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严重问题,必须高度重视。

在城市,他担心情情,不敢疏忽,怕她在社会交往中堤防不固。城市里诱惑毕竟多啊。带她回盘古坑来避暑,谁想太多呢?一个深山老坑,土气十足,有什么感情色彩?再说,年久失修才会导致红杏出墙,避暑是临时的,三天两后晌,出墙,也不至于这么快吧?

看来,出墙确实是个出乎意料的行为,是个极为恶劣的行为。一是速度快,防不胜防,二是城乡不论,土洋不拘。有时候还打破辈分,不过这第三点盘应权还想不到。

关键,得找到这个通风报信的人。他想起在老村山门下向他推销什么照片的女子。

“我有点照片,想卖给您……”“我有贵重的照片,让您看。但是您得出钱,一百块钱一张……”

照片上好像有一个男的一个女的。

“老伯伯你误会了。不过今天算了,我还有事情要忙呢……”

他那一刻认为女子在传播什么不该传播的东西,贩卖黄色淫秽的图片牟利,还给那女子上了堂政治课。“没有工作要找工作,有工作就得珍惜,好好上班。国家不停地扫黄打非,这些方面是极为严厉的,该劳教的要劳教,该判刑的要判刑……”

真愚蠢啊,真晕头啊,还盘主席呢,盘猪屎。

“改日见。”苦思冥索,想起那女子最后说的几个字是“改日见”。

改日见,却只是见到这么一封信,这么一行字,未免太简单、太神秘了。这玩意儿落到公安人员手中是重要线索,在我眼前是一层纱再抹一层雾。纱也好,雾也罢,绿帽子放在谁头上能顶得住?当务之急是得立即侦察,限期破案。

盘应权上了盘金旺的办公楼,坐在椅子上,奇怪地瞄着盘金旺。

盘金旺被瞄奇怪了,问:“哥,有事儿?”

“在老村里画红圈写拆字那天,有个女子,长头发,挺时髦,你在意吧?”

盘金旺说:“不在意呀。”

“人漂亮,穿的个啥衣服我记不清了,反正时髦得很。随便跟你打听一下。”

盘金旺道:“盘古坑的闺女们如今时髦起来了,但你说的像是外来的打工妹。外来打工的人数多了。矿上有,小店小铺有,盘古坑饭店不少,新开张的歌歌美美娱乐城更多。即使记得样子,也得慢慢找。话说回来,总能找到,盘古坑只有这么大嘛。”

“随便打听,没什么要紧。随便走走,没什么事情。”盘应权说。

告辞下楼,盘应权在盘古坑北路上向东行一阵,折往南,又东行,到了盘古坑大酒店前的广场,想,这里服务员不少,那张纸片也是这里的,等闲间摸到个线索也说不定,摸摸。

到了大堂,先观察,后询问。询问门口短头发的服务员。当然比询问盘金旺更策略了,同时发挥微笑天分,像真正的长辈寻找晚辈那样无所顾忌。

“我好像看到你们留长头发的嘛,怎么都变短了?有个很长头发的,是吗?”说着,两只手在自己耳朵边一个劲地扒拉,比划长头发。

两个短头发的服务员笑。

走廊深处走出来了第三个服务员,第三个走近厅阶处庞大的凤尾竹丛碰见第四个。第四个悄悄说:“找人的。”第三个爽快而又热心,她远远就瞧见了做政治报告的首长双手在比划长头发,猜想是找他那个小夫人的,就说:“我知道,我知道。”立即走过来说,“老伯伯,我知道,我领您去。”

盘主席好高兴,就挺胸跟着走。过大堂,上楼。上一层,又一层,到了四楼。服务员纤手示意屋门,“就在这里。”

盘主席说:“谢谢。”服务员走了,他看到房门大开着。

这是盘泥的住室。当屋,站着盘泥,转椅上,坐着情情。

“啊……啊啊……”盘主席说,“原来没有……没有爬山去?”

盘泥说:“哦,叔父你好。”

“爬山了。”情情说,“我爬山了,刚刚回来。再拿几本书。上次的书,有的不成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