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传》第八章 风流太守爱魂销
移步登舟,船行湖中。在宽阔的水面上,轻轻的寒烟似有似无,蓝蓝的湖波共长天一色。
回望孤山寺,檐牙错落、各抱地势,加之夕阳晚照,红砖绿瓦,金光明灭,真是佛陀胜地,宛如仙境啊。
若游玩湖景,白居易提醒:到岸请君回首望,诗情画境若蓬莱仙宫,漂荡着,在海水中央……
余杭形胜,四方无双,州治傍着青山,县城则枕湖而在。绕郭荷花三十里,拂城松树一千株。梦儿亭古传名谢,教妓楼新道姓苏。
遗憾的是,独有使君年太老,风光不称白髭须。哈哈。
21 驿路诗情
商山驿馆,梁上题诗处,尚能看见自己与好友元稹遭贬经过时的诗句。
阶前下马时,梁上题诗处。惨澹病使君,萧疏老松树。自嗟还自哂,又向杭州去。
看见道旁枯桑,生出一些禅悟——
道傍老枯树,枯来非一朝。皮黄外尚活,心黑中先焦。有似多忧者,非因外火烧。
面前飞过秋蝶,也让人不无遐想——
秋花紫蒙蒙,秋蝶黄茸茸。花低蝶新小,飞戏丛西东。
日暮凉风来,纷纷花落丛。夜深白露冷,蝶已死丛中。朝生夕俱死,气类各相从。不见千年鹤,多栖百丈松。
白居易出守杭州,虽说依然走过迢迢商山道,但上次含冤遭贬的蹉跎伤心已荡然不见。
行将前去主宰一个江南大郡,廊庙之局促,朝谒之繁琐,都将远去,自由闲适即得,怎不在马背上愉快地歌吟呢——
处世非不遇,荣身颇有馀。勋为上柱国,爵乃朝大夫。自问有何才,两入承明庐。又问有何政,再驾朱轮车。
矧予东山人,自惟朴且疏。弹琴复有酒,且慕嵇阮徒。
暗被乡里荐,误上贤能书。一列朝士籍,遂为世网拘。高有罾缴忧,下有陷阱虞。每觉宇宙窄,未尝心体舒。蹉跎二十年,颔下生白须。何言左迁去,尚获专城居。
杭州五千里,往若投渊鱼。虽未脱簪组,且来泛江湖。吴中多诗人,亦不少酒酤。高声咏篇什,大笑飞杯盂。
五十岁的人,不算全老啊,尚可到人间天堂欢娱一番——
用兹送日月,君以为何如。秋风起江上,白日落路隅。回首语五马,去矣勿踟蹰。
经内乡,过邓州,见日下风高,野路凄凉,萧萧谁家村,秋梨叶半坼。漠漠谁家园,秋韭花初白。
路逢故里物,使我嗟行役。不归渭北村,又作江南客。去乡徒自苦,济世终无益。自问波上萍,何如涧中石。
缓缓驱着劳累的疲马,马背上人,却忍不住思念故乡。
枣子赤红,稻穗金黄,渭河岸边的秋作物,也应该是这样吧?
进入江汉平原,白居易由陆路改为汉水舟行。
船过郢州,受到刺史王镒的热情接待。白居易同王镒僚友情深,分外亲切。王镒是被贬到郢州的,白居易与他相会之际,还有所劝勉——
昔是诗狂客,今为酒病夫。强吟翻怅望,纵醉不欢娱。鬓发三分白,交亲一半无。郢城君莫厌,犹校近京都。
放舟东下,比及洞庭。烟水浩淼,风景阔大。美中遗憾是每逢夏秋,灾害频仍——
江水从西南流来,浩浩荡荡,不舍旦夕。
长波逐若泻,连山凿如劈。千年不壅溃,万姓无垫溺。不尔民为鱼,大哉禹之绩。
洞庭湖与岸边的青草,大小悬殊啊。每岁秋夏之交,大水吞没七泽。水族钻出的窟穴较多,农人的土地又少。
我今尚嗟叹,禹岂不爱惜。邈未究其由,想古观遗迹。疑此苗人顽,恃险不终役。
大禹亦无奈何,留下祸患直到今天。
水流在天地之内,如人的身体有血脉。滞塞则为疽疣,治疗它要靠针石。安得大禹复生,为唐水官伯。手提倚天宝剑,重来指画。疏河好比翦纸,决壅似同裂帛。渗作膏腴田,蹋平鱼鳖宅。龙宫变成闾里,水府生长禾麦。这样,凭空就会增添百万户人家……
扬帆顺流,指日到达江州。
到了江州,许多知交排队出郭欢迎,向白居易询问别后的情况,他很谦虚地告诉他们,又较三年老,何曾一事成。
沿途遇到的州民,重逢以写诗出名的白司马,备感高兴,仿佛犹认得司马咏诗声。
江州刺史李渤,是白居易声气相投的好友,热忱欢迎,盛情款待。
唐宪宗李纯元和十年,二人同时被贬,白居易作江州司马,李渤改丹王府咨议参军、分司东都。二人还有一层厚谊,乃源于共同偏爱庐山山水。
白居易在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山水形胜处建造草堂居住,而李渤早年曾与其兄李涉隐居庐山东南的白鹿洞,营白鹿洞书院——
曾住炉峰下,书堂对药台。斩新萝径合,依旧竹窗开。砌水亲开决,池荷手自栽。
五年方暂至,一宿又须回。纵未长归得,犹胜不到来。
泉石尚依依,林疏僧亦稀。何年辞水阁,今夜宿云扉。谩献长杨赋,虚抛薜荔衣。不能成一事,赢得白头归。君家白鹿洞,闻道亦生苔……
在浔阳,白居易专门去看望访问自己的旧居“遗爱草堂”,并于中留宿一夜,以托怀念。当晚四处走动,久不能眠。
但见泉水石头依稀尚存,附近林木仍然扶疏,旁边寺中僧人已经找不着了——
何年辞水阁,今夜宿云扉。谩献长杨赋,虚抛薜荔衣。不能成一事,赢得白头归……
当年精心营造的草堂,陪白居易伴度过数年的寂寞岁月。宦运冷落时,他曾想以之为退居之所,但终生留恋仕途的他,终也难下息影林泉的决心,经宿之访,算是还了心愿,“遗爱草堂”从此遗失于寂静的山间了。
草堂主人,将开始风流潇洒、诗酒宴游的钱塘岁月。
唐穆宗长庆三年十月初一日,白居易到达杭州城。
杭州,属江南东道,不仅山水奇秀,而且是东南大郡,地广人稠,系朝廷赋税源地之一。
作为守土大臣,白居易深感肩头担子非轻,所以疾速向穆宗上表谢恩——
去年七月十四日蒙恩除授杭州刺史,时汴路未通,取襄阳路赴任,水陆七千余里,昼夜奔驰,今月一日到本州,当日上任讫。
臣谬因文学,忝列班行,自先朝黜官以来,六年放弃,逢陛下嗣位之後,数月徵还。
生归帝京,宠在郎署,不逾年擢知制诰,未周岁正授舍人,出泥登霄,从骨生肉,唯有一死,拟将报恩。
旋属方隅不宁,朝廷多事,当陛下旰食宵衣之日,是微臣输肝写胆之时,虽进献愚衷,或期有补,而退思事理,多不合宜。
臣犹自知,况在天鉴,忝非土木,如履冰泉。合当鼎镬之诛,尚忝藩宣之寄,才小官重,恩深责轻,欲答生成,未知死所。唯当夙兴夕惕,焦思苦心,恭守诏条,勤恤人庶,下苏凋瘵,上副忧勤。
万分之恩,莫酬一二,仰天举首,望阙驰心。葵藿之志徒倾,蝼蚁之诚难达,无任感恩激切之至……
白居易离开长安后不久,李逢吉利用元稹与裴度的矛盾谋私。
李逢吉说元稹要谋杀裴度,唐穆宗李恒极是震怒。旋即,元稹被撸下相位,贬为同州刺史。
元稹出为同州刺史后,寄诗给白居易解释。羸骨欲错犹被刻,疮痕未没又遭弹。唯应鲍叔犹邻我,自保曾参不杀人。希望取得的白居易的同情和原谅。
白居易及时回信,原谅了元稹,二人又和好如初。
白居易开始理事了,郡政公务,兢兢业业,不敢稍有懈怠——
平时起视事,亭午卧掩关。除亲簿领外,多在琴书前。鳏茕心所念,简牍手自操。何言符竹贵,未免州县劳。
此时,钱徽任湖州太守,李谅是苏州太守,杭、苏、湖三州鼎足而立,而且都是比较富庶的州郡。
钱徽、李谅本是白居易的老友,白居易开玩笑道:“湘溪殊冷僻,茂苑太繁雄;唯此钱唐郡,闲忙恰得中。”自足之意溢于言表。
杭州既不冷寂,也不热闹,恰恰适中。白居易对远离朝廷,解除拘束,身安闲、心欢适的杭州生活非常满意。
真愿在杭州多做几年官,只可惜皇恩有度,只许三年。
白居易除了忙于郡政,就是忙于宴游,呼朋引客,到处留踪。
自三十二岁进入仕途,至今已二十多年,可以说是老于官场了,但白居易没有染上那种媚上压下的官场习气。
身为一州之尊,白居易无论是对待僚属幕宾,还是白衣秀士、空门佛徒,都是如友如朋,常常聚在一起,褰帘待月出,把火看潮来。艳听竹枝曲,香传莲子杯,从不拿什么州尊的架子。
开怀畅饮的时候,酒味又馥郁绵长、令人振奋了,酒后养生香茗复也讲究起来。
杭州是产茶的地方,以前寄赠茶叶的朋友可以挑选茶叶还寄他们了。
余杭一带乃至武夷山地的友人,书信交流中,诗酒之外也有茶话了,就茶叶甄选与烘焙、品饮,互通经验。
美丽的钱塘湖更是白居易流连忘返的地方。
湖光山色,风景如绣,常常诱得他诗兴大发,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美诗篇——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蹋晴沙。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酤酒趁梨花。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政事之余,白居易常喜欢到佛寺里听听僧侣讲经。
孤山寺前,湖上垂柳掩映,莲花盛开。天近傍晚时分,撑船人摇动桡橹,准备接客归去。
枇杷硕果累累,金实翠叶,本来就令人喜爱,山雨过后,清香四溢,连果枝都被压得低垂下来。
棕榈树高叶大,俨若凉扇遮径,雨后清风,阔叶颤动,似乎它也感到了水风的清爽。
移步登舟,船行湖中。在宽阔的水面上,轻轻的寒烟似有似无,蓝蓝的湖波共长天一色。
回望孤山寺,檐牙错落、各抱地势,加之夕阳晚照,红砖绿瓦,金光明灭,真是佛陀胜地,宛如仙境啊。
若游玩湖景,白居易提醒:到岸请君回首望,诗情画境若蓬莱仙宫,漂荡着,在海水中央……
余杭形胜,四方无双,州治傍着青山,县城则枕湖而在。绕郭荷花三十里,拂城松树一千株。梦儿亭古传名谢,教妓楼新道姓苏。
遗憾的是,独有使君年太老,风光不称白髭须。哈哈。
西湖的春天,像一幅醉人的风景画,三面群山环抱中的湖面,汪汪一碧,水平如镜。
群峰之上,松树密密麻麻排满山面,千山万峰显得一派苍翠。
一轮圆月映入水中,好像一颗明珠,晶莹透亮,跳荡悬浮。
早稻初生,似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上面铺满厚厚的丝绒线头;蒲叶披风,像少女身上飘曳的罗带裙幅……
半醉闲行湖岸东,马鞭敲镫辔珑骢。万株松树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楼角渐移当路影,潮头欲过满江风。归来未放笙歌散,画戟门开蜡烛红。
白刺史之于杭州,实可谓相得益彰啊。
22 声色政绩
杭州是个音乐歌舞之乡。
白居易非常喜欢观赏乐舞,所以他的业余生活,大半沉浸在乐舞中,陶醉在声色里——
五十江城守,停杯一自思。头仍未尽白,官亦不全卑。荣宠寻过分,欢娱已校迟。
肺伤虽怕酒,心健尚夸诗。夜舞吴娘袖,春歌蛮子词。犹堪三五岁,相伴醉花时。
在杭州,白居易写了不少赠妓诗,也代妓女写了些赠客诗,还有关涉妓女的杂诗,如《代卖薪女赠诸妓》——
乱蓬为鬓布为巾,晓踏寒山自负薪。一种钱塘江畔女,著红骑马是何人……
白居易常常携妓十余人,如容满、张志等名角儿,夜游西湖虎丘寺,并赋诗纪胜。
白刺史于家中也蓄养了很多妓女,幼妓石竹、香钿、小蛮、樊素就被呼来唤去,颇得宠爱。
白居易一生中最为放达的岁月,便是居官杭州时期。贵为一郡之尊,甚至可以号令数百名妓女共同活动,连天冶游。
风流太守爱魂销,到处春翘有旧游,想见当时疏禁纲,尚无官吏宿娼条……
唐穆宗长庆三年八月,元稹升任越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浙东观察使。
十月十日,元稹赴任途中经过杭州。白居易与老友相晤,得叙契阔,十分高兴——
稽山镜水欢游地,犀带金章荣贵身。官职比君虽较小,封疆与我且为邻。
郡楼对玩千峰月,江界平分两岸春。杭越风光诗酒主,相看更合与何人?
举办宴会,招待元稹。富贵无人劝君酒,今宵为我尽杯中。我住浙江西,君去浙江东。勿言一水隔,便与千里同。
两人约定,置备一个诗筒,专门用来邮递唱和之诗。“两浙唱和赠答,于筒中递来往”。
在杭州幕府,白居易与之唱和的朋友众多,他们能诗善画,有的是僚属,有的是后辈,均推白居易为浅白诗风的领军人物。
白居易与湖州刺史崔玄亮和苏州刺史李谅也有许多唱和之作,各自成集,但惟白居易与元稹诗风相近,才名相当,又交谊深厚,二人相戒、相勉、相慰、相娱,终生唱和逾千首,中有太半,作于两浙,尤其是两人的“和韵”之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古来但有和诗无和韵,唐人有和韵尚无次韵,次韵实自元白始。依次押韵,前后不差,此古所未有也。
而且长篇累幅,多至百韵,少亦数十韵,争能斗巧,层出不穷,此又古所未有也。
他人和韵不过一二首,元白则多至十六卷凡一千余篇,此又古所未有也。
以此另成一格,推倒一世,自不能不传。盖元白自觑此一体为历代所无,可从此出奇,自量才力,又可为而有余,故一往一来彼此角胜,遂以之擅场……
元白二人创此体后,次韵者固习以为常,而篇幅之长且多,终莫有及之者,至今犹推独步也。
在白居易与元稹的次韵酬唱中,往往是白居易首先赠诗,然后元稹次韵酬答。一般认为,接酬者难度更大。
他们的诗歌酬唱,短到数韵,长达百韵——
微之呀,老弟!你是海内声华并在身,箧中文字绝无伦啊。遥知独对封章草,忽忆同为献纳臣。走笔往来盈卷轴,除官递互掌丝纶。
我与你前后寄和诗数百篇,近代无如此多有也。
我除中书舍人,是微之你撰写的制词;你除翰林学士,是乐天我撰写的制词。
微之你自长庆初念知制诰,文格高古,始变俗体,继者群起效之。因而,制词从长庆起,变得词法高古,犹如诗歌到元和时,变得新颖宜人。
各有文姬才稚齿,俱无通子继余尘。琴书何必求王粲,与女犹胜与外人。
乐天呀,老兄!律吕同声我尔身,文章君是一伶伦。众推贾谊为才子,帝喜相如作侍臣。次韵千言曾报答,直词三道共经纶。
元诗驳杂真难辨,白朴流传用转新。蔡女图书虽在口,于公门户岂生尘。商瞿未老犹希冀,莫把籝金便付人……
元、白二人交情之厚,不禁表现于诗歌,还深藏于生活。
交换妓女,相互狎玩,竟然也出现在此期杭州、越州任间。
白居易刺杭州,春风得意,风流潇洒,有不少青楼知己,最看中的是一位艺名叫玲珑的官妓,经常携此妓外出游玩,留下了段段风流。
玲珑聪明伶俐,巧于应对,色艺过人,名声远播,白居易日以诗酒与之寄兴。
当地的文人骚客,也以拜倒在玲珑之石榴裙下为自豪,能请到玲珑作陪,便是有大面子。
元稹听说后,心里痒痒。为了搞到玲珑,元稹厚币相邀,花了大把银子。
元稹将玲珑弄到越州,包养一个多月,方才将她放回杭州。
元稹送玲珑归日,附诗于白居易曰:休遣玲珑唱我词,我词都是寄君诗。却向江边整回棹,月落潮平是去时……
白居易在杭州的几年,心情比较愉快,写作比较勤奋,诚如他自己所言——
新篇日日成,不是爱声名;旧句时时改,无妨悦性情,但令长守郡,不觉却归程。损心诗思里,伐性酒狂中。
苦吟的结果,在诗作技巧上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反映世事,如《秦中吟》、《新乐府》那样具有强烈意义的诗作,却是很少。
不久,白居易将其唱和元稹的诗《题真娘墓》寄给刘禹锡欣赏。
真娘墓在虎丘寺内,吴之妓人,歌舞有名者……吴中少年从其志也,墓多花草,以满其上——
薝卜林中黄土堆,罗襦绣黛已成灰。芳魂虽死人不怕,蔓草逢春花自开。幡盖向风疑舞袖,镜灯临晓似妆台。吴王娇女坟相近,一片行云应往来。
白居易玩赏了柘枝妓的舞蹈和歌咏,非常兴奋,也赶紧把诗寄给刘禹锡——
平铺一合锦筵开,连击三声画鼓催。红蜡烛移桃叶起,紫罗衫动柘枝来。带垂钿胯花腰重,帽转金铃雪面回。看即曲终留不住,云飘雨送向阳台。
刘禹锡及时以诗作评——
柘枝本出楚王家,玉面添娇舞态奢。松鬓改梳鸾凤髻, 新衫别织斗鸡纱。鼓催残拍腰身软,汗透罗衣雨点花。 画筵曲罢辞归去,便随王母上烟霞……
《竹枝词》,是四川东部一种与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民歌。这种民歌具有“含思宛转”的特色,抒情味浓厚,多用于歌唱爱情和抒发愁绪。
夔州一带是《竹枝词》的故乡。
刘禹锡有意识地向民间学习,写了不少《竹枝词》体的小诗,开创了一派清新的诗风。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凭寄狂夫书一纸,住在成都万里桥……
刘禹锡以诗豪之名在士人中良多知音,在百姓中也广为流传,青年人折花兼踏月所唱,“率多禹锡之辞”。
刘禹锡对《竹枝词》十分喜爱,不仅听到了心里,而且还学会了咏唱。
白居易知道了,谓“梦得能唱《竹枝》,听者愁绝。”
牧杭州期间,郡政之暇,醉心歌舞,属意诗酒,优游湖山,是白居易怡情适性的生活方式。而栖心释梵,亲近佛道,也是他摆脱尘世烦恼的一种途径——
壮岁忽忽,已然远去,浮沉荣辱又何足论。身为百口之长,官是一州之尊。不觉白双鬓,徒言朱两轓。病难施郡政,老未答君恩。
惹愁谙世网,治苦赖空门。揽带知腰瘦,看灯觉眼昏。不缘衣食系,寻合返丘园。
人到暮年,告别兄弟,前来为官,遗憾的是,年岁已衰,还没有子孙。
别看白居易已年过半百,鬓发已白,但“登山与临水,犹未要人扶”。
招隐寺,留下了白居易的足迹,恩德寺,也有他的游踪,天竺、灵隐二寺,则光顾更多了——
在郡六百日,入山十二回。宿因月桂落,醉为海榴开。寺暗烟埋竹,林香雨落梅。渐出松间路,犹飞马上杯……
灵隐寺和孤山寺,白居易常往游憩,与韬光禅师及一班僧众,汲泉煮茶,笑谈古今。
有僧友听说白居易的六班茶,意欲一饮为望,白居易便于下次带来自家香茗,与他们共饮。
交往中,白居易对二寺僧友也不断有所题赠——
小书楼下千竿竹,深火炉前一盏灯。此处与谁相伴宿,烧丹道士坐禅僧。
两鬓苍然心浩然,松窗深处药炉前。携将道士通宵语,忘却花时尽日眠。明镜懒开长在匣,素琴欲弄半无弦。犹嫌庄子多词句,只读逍遥六七篇……
白居易于刺史任上,当然绝不是纵情声色、溺性禅释,荒废郡政,无所作为。他在任数岁,简政宽刑,薄征爱民,还是非常受百姓赞美的。
唐穆宗长庆三年六月,天气暴热,江南干旱,杭州也未能幸免。白居易带领幕僚,到处祈雨,希望救助百姓于灾难之中。
祈雨自然没有结果。严酷现实使白居易认识到,靠跪求神灵消灾弭祸是不行的,只有靠人的力量,兴修水利,才能改变环境。
于是,白居易动用人力、物力、财力,展开了一场增修湖堤的蓄水活动。
几个月以后,从钱塘门石函桥至余杭门之间,便筑起了一道大堤,百姓称之为“白公堤”。
唐穆宗长庆四年三月十日,白居易撰写了一篇《钱塘湖石记》,让石工刻在碑上,立于堤头,以告后来刺史,用水抗旱之法——
钱塘湖事,刺史要知者四条,具列如左。
钱塘湖一名上湖,周回三十里。北有函,南有笕。凡放水溉田;每减一寸,可溉十五余顷;每一复时,可溉五十余顷。
灌溉时,必须先行遴选公勤军吏二人,一人立于田头,一人立于湖边,以户册所载人口及其他资料确定顷亩,然后确定放水时间长短,确定放水的尺寸限度,节约用水。
如若年景干旱,百姓请求放水,须令经州陈状,刺史自便押帖,所由即日与水;若待状入司,符下县,县帖乡,乡差所由,动经旬日,虽得水,而旱田苗无所及也。
杭州此地,大抵春季多雨,夏秋多旱,若堤防如法,蓄泄及时,即濒湖千余顷田,无凶年矣。
自钱塘至盐官界,应溉夹官河田,须放湖入河,从河入田。
准盐铁使旧法,又须先量河水浅深,待溉田毕,却还本水尺寸。
往往旱甚,即湖水不充。今年修筑湖堤,高加数尺,水亦随加,即不啻足矣。脱或水不足,即更决临平湖,添注官河,又有余矣。
俗云:决放湖水,不利钱塘县官。县官多假他词以惑刺史。
或云:鱼龙无所托。或云:茭菱失其利。
且鱼龙与生民之命孰急?茭菱与稻粱之利孰多?断可知矣。
又云:放湖水即郭内六井无水,亦是妄言之一。
湖堤高,井管低,湖中又有泉数十眼,湖耗则泉涌,虽尽竭湖水,而泉用有余;况前后放湖,终不至竭。而云井无水,大谬矣!
郭中六井,李泌相公典郡日所作,甚利于人,与湖相通,中有阴窦,往往堙塞;亦宜数察而通理之。则虽大旱,而井水常足。
湖中有无税田约十数顷。湖浅则田出,湖深则田没。田户多与所由计会,盗泄湖水,以得私田。
其石函、南笕并诸小笕闼,非灌田时,并须封闭筑塞,数令巡检,小有漏泄,罪责所由,即无盗泄之弊矣。
又若霖雨三日已上,即往往堤决。须所由巡守预为之防。
其笕之南,旧有缺岸。若水暴涨,即于缺岸泄之;若不减,兼于石函、南笕泄之,防堤溃也。
予在郡三年,仍岁逢旱,湖之利害,尽究其由。恐来者要知,故书于石;欲读者易晓,故不文其言。
除了蓄湖水灌千顷这一功绩外,白居易还把从前李泌在杭州时淘过的六个大井,重新浚治,为杭州城用水,带来很大的方便,解决了州民生活中的一大难事……
唐穆宗长庆四年夏,白居易杭州刺史任满,诏除太子右庶子,他却舍不得离开给予了他愉快和充实的杭州城。
杭州的湖山之胜,郡中诗酒优游的僚友,居官邻州诗筒酬答的挚友元稹,都使已经接诏,返还京师的白居易深深流连,不忍离去——
吟山歌水嘲风月,便是三年官满时。春为醉眠多闭阁,秋因晴望暂褰帷。更无一事移风俗,唯化州民解咏诗。
白居易以深厚的惜别之情,把杭州景致又重新游赏一遍,留题,留别,表达心怀——
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绿藤阴下铺歌席,红藕花中泊妓船。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
去年十月半,君来过浙东。今年五月尽,我发向关中。两乡默默心相别,一水盈盈路不通。从此津人应省事,寂寥无复递诗筒。
三年为刺史,无政在人口。唯向郡城中,题诗十余首。惭非甘棠咏,岂有思人不?
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蘖。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其实,杭州百姓还是热爱白刺史的。
白居易启程的时候,前来送行的州民很多,男女老少,相扶而夹道相送,洒泪而别,口中称白公离去,但“白公堤”永在,这动人的景象,使得白居易感到很是惭愧——
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甘棠无一树,那得泪潸然。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
唐穆宗长庆二年,白居易离开长安赴任杭州刺史时,走的是襄阳道,这次自杭州经常州、洛阳返回京都任职,走的是汴河道。因为白居易得到了几块天竺石,走船方便些。
经常州等地,白居易均受到老朋友的热情款待。
常州之后,继续北行。符离,徐州。
23 履道宅园
白居易的父兄曾在符离为官,这一带也是白居易入仕之前居住和生活的地方。
这里还有白居易的家族弟侄们,这里更埋藏着白居易珍贵的初恋。
然而多年之后,旧居衰败凋敝,让人不胜唏嘘——
埇城北边的旧居,抛却已有二十春秋了。道路全都改移了,村邻也全变换了。
因为赋税,田畴微薄,由于无官,弟侄和乡亲们依然十分清贫。至于原来的田园,不用问,大半已经属于他人。
湘灵一家,早已不知所终。沉默中,走过曾经跟湘灵一起牵手漫步的小路,凭吊曾经跟湘灵留下美好情愫的草地,无法遏止心中的万千感喟。
离开符离,经过洛阳,当然又要停留了。
白居易一路上行走加游览,没有日程限制,走到长安,已是秋风渐起了。
长安宫廷里,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三十九岁的唐穆宗李恒,追求长生不老,沉溺金石之药,中毒而崩,十六岁的太子李湛柩前继位,是为敬宗。
唐敬宗李湛,比他爹更加昏庸,年幼无知,嬉戏无度,根本就不会处理政事,于是宰相李逢吉得以专权。
生性奸诈的李逢吉,利用唐敬宗李湛的无知,勾结宦官,做尽坏事,势倾朝野,朝廷上下均敢怒而不敢言。
回到长安后, 白居易被任命为太子右庶子,又是朝局不安的时候。
太子右庶子,本是闲职,可以说是“官寮幸无事”,因为局势的因素,白居易对它又不十分满意,心中遗憾“可惜不分司”。
白居易把自己的想法委婉地表示给宰相牛僧孺。
牛僧孺是白居易的门生。朝中有人好做官,白居易很快就被任为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
白居易收拾行装,很快到了东都洛阳——
秋馆清凉日,书因解闷看。夜窗幽独处,琴不为人弹。游宴慵多废,趋朝老渐难。禅僧教断酒,道士劝休官。
太子左庶子分司,同样是一闲散之职,俸禄优厚而无所职事,白居易比较满意。
白居易一直有归于“吏隐”的韬晦想法,既有官俸,又得清闲,现在差不多算是实现了。
白居易想在洛阳营构一所庭院,以作长久之计。
经过友人帮忙,从一田姓人手中,购得故散骑常侍杨凭故宅一处,位于洛阳长夏门之东第四街履道坊西门内。
履道坊内的这处庭院,既有竹木之致,又有林泉之雅,白居易非常满意,果断买下,现钱不够,添上了两匹马。
履道坊,在东都洛阳城东南部,宅西和宅北有伊水小渠流过,隔水相对是中书令裴度在集贤里的宅院。
裴度被李逢吉排挤,此刻正在外任。
同住履道坊的,还有吏部尚书崔群——
门庭有水巷无尘,好称闲官作主人。冷似雀罗虽少客,宽于蜗舍足容身。疏通竹径将迎月,扫掠莎台欲待春。济世料君归未得,南园北曲漫为邻。
遗憾的是崔群时在宣州担任观察使,后来回到长安,直到逝世也未能回到洛阳,老友终也未能在履道坊相聚。
履道坊新居使白居易爱不能释——
履道坊西角,官河曲北头。林园四邻好,风景一家秋。
门闭深沉树,池通浅沮沟。拔青松直上,铺碧水平流。篱菊黄金合,窗筠绿玉稠。疑连紫阳洞,似到白苹洲。
所居之地仿佛与尘世远远隔开了,人与环境一样的幽深——
僧至多同宿,宾来辄少留。岂无诗引兴,兼有酒销忧。移榻临平岸,携茶上小舟。果穿闻鸟啄,萍破见鱼游。泛潭菱点镜,沉浦月生钩。
一大早,厨房升起炊烟,雨过天晴,寒气半收的时辰,早早地披上长裘,粥做熟了,正是最爱的饭食。
午后,从杭州带回来的妓女石竹、香钿、小蛮、樊素等,殷勤服侍,或弹琴,或小曲,乐无尽时——
洛下招新隐,秦中忘旧游。辞章留凤阁,班籍寄龙楼。病惬官曹静,闲惭俸禄优。琴书中有得,衣食外何求?
济世才无取,谋身智不周。应须共心语,万事一时休。
履道坊宅,经白居易精心修葺与营建,十七亩大的地方,亭台廊庑,砖石草木,无不契合于主人的兴致与意趣。
白居易主动要求分司东都,离开长安,意在回避李逢吉一帮人把持的混乱朝政。建宅洛阳,怡然期间,闲适则闲适矣,失落与惆怅之意又产生了。
白居易不喜寂寞,酷爱交游。
长年在外任职,洛中毕竟陌生,初来乍到,堪与诗酒唱和的朋友不多,能够畅叙心曲的如元稹、崔玄亮等挚友,更是稀少——
洛阳陌上少交亲,履道城边欲暮春。崔在吴兴元在越,出门骑马觅何人?
跟白居易一样分司东都的,有太子右庶子杨归厚,还有皇甫镛,这两位都是老朋友,他们先白居易在洛阳为官,多年来与白居易交厚,酬唱不绝。
尤其是皇甫镛,其弟皇甫铺本是一介佞臣,以厚赂结吐突承璀,窃据相位,但皇甫镛守道不阿,傲然不附其势,因而其弟失宠,皇甫镛也不为所累,受人赞誉——
何因散地共徘徊,人道君才我不才。骑少马蹄生易蹶,用稀印锁涩难开。妻知年老添衣絮,婢报天寒拨酒醅。更愧小胥咨拜表,单衫冲雪夜深来。
小病初愈,还不宜于策马。既懒得出门去,亦没有客人来访。没有什么事情,闲步绕过园林——
天晓烟景淡,树寒鸟雀深。一酌池上酒,数声竹间吟。寄言东曹长,当知幽独心。
闲游去何必带很多人呢,酒席上相劝,举一杯即可。博望苑中,无事无役,建春门外,有池有台。绿柳剪叶,绿蒲新长,红蜡黏枝,红杏欲开。骑着白马,身着朱衣,一二朋友,喜爱这样的天气,相携相伴出城来……
长庆四年冬天,远在浙东观察使任上的元稹,不辞辛苦,开始为白居易编辑《白氏长庆集》,此时成五十卷。大功竣时,元稹并高兴地为之序跋、绍介——
长庆四年,乐天以杭州刺史以右庶子诏还。予时刺会稽,因得尽征其文,手自排纂,成五十卷,凡二千一百九十一首。
前辈多以前集、中集为名。予以为陛下明年将改元长庆,迄于是,因号曰《白氏长庆集》。长庆四年冬,十二月十日,微之……
长庆五年,唐敬宗李湛改元宝历,大赦天下。
唐敬宗年幼临朝,荒嬉无度,朝政一直为李逢吉一帮人和宦官们所把持。白居易的好友、宰相牛僧孺无法施展,多次上表,求为外任。李湛同意了,授牛僧孺武昌军节度、鄂岳观察使。
如果说白居易对朝廷尚存一丝希望的话,那么随着牛僧孺的外任,那点希望霍然散尽——
捧籝献千金,彼金何足道。临觞赠一言,此言真可宝。
流光我已晚,适意君不早。况君春风面,柔促如芳草。二十方长成,三十向衰老。镜中桃李色,不得十年好。胡为坐脉脉,不肯倾怀抱。
白居易的苦闷情绪无人可以倾诉,便在梦中告知弟弟白行简——
天气妍和水色鲜,闲吟独步小桥边。池塘草绿无佳句,虚卧春窗梦阿怜。
宝历元年早春,白居易把自己的精力投入于履道坊的又一度营建。
植树种草本是白居易的爱好,何况又是绿化与建设自己的私宅,亲率童仆,栽松植柳——
江州司马日,忠州刺史时。栽松满后院,种柳荫前墀。彼皆非吾土,栽种尚忘疲。况兹是我宅,葺艺固其宜。
平旦领仆使,乘春亲指挥。移花夹暖室,徙竹覆寒池。池水变绿色,池芳动清辉。
寻芳弄水坐,尽日心熙熙。一物苟可适,万缘都若遗。设如宅门外,有事吾不知。
唐德宗贞元末年与白居易一起登第的“同年”王起新任河南尹,出资为白居易宅内水上造桥一座,并率领下吏前来劳动。
弊宅须重葺,贫家乏羡财。桥凭川守造,树倩府僚栽。朱板新犹湿,红英暖渐开。仍期更携酒,倚槛看花来。
经过宝历元年早春一个多月的营建,履道坊宅面目一新。
竹篱绕舍,逶迤流碧,十几亩面积,太半为池水。食饱窗间新睡后,脚轻林下独行时。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何必悠悠人世上,劳心费目觅亲知。
五亩宅,十亩园,水一池,竹千竿,履道坊白家差不多成了名噪遐迩的洛阳名园——
白蘋湘渚曲,绿筱剡溪口。各在天一涯,信美非吾有。
何如此庭内,水竹交左右。霜竹百千竿,烟波六七亩。泓澄动阶砌,澹泞映户牖。蛇皮细有纹,镜面清无垢。
白居易在履道坊宅,不用出户,即可优游。
过桥时的景象是,一双家妓扶着一位老叟,恐污清泠波,尘缨先抖擞。
水上,有一叶小舟,舟中载着一尊酒。
酒打开,舟不系,放任自流。或绕蒲浦前,或泊桃岛后。未拨落杯花,低冲拂面柳。
半酣迷所在,倚榜兀回首。恍然不知到了什么地方,惊问身边童子,此间还是人寰否?
这处宅第,辗转多人,才有好的归宿了。谁知始疏凿,几主相传受。杨家去云远,田氏将非久。天与爱水人,终焉落吾手。
白居易欣赏自己宅第的同时,不忘外出觅春,不忘酬唱朋友,与皇甫镛、杨归厚、皇甫湜、尉迟汾等,均有大量辞章来往——
年来数出觅风光,亦不全闲亦不忙。放鞚体安骑稳马,隔袍身暖照晴阳。迎春日日添诗思,送老时时放酒狂。除却髭须白一色,其余未伏少年郎。
字里行间,隐约又见伏枥老骥,志比年少。
老朋友牛僧孺虽然罢相,但白居易另外的好友李程、裴度均在为相,他们适时地向皇上提醒白居易的情形,于是,宝历元年三月四日,敬宗诏除白居易为苏州刺史——
为问三丞相,如何乘国钧,那将最剧郡,付与苦慵人?岂有吟诗客,堪为持节臣!不才空饱暖,无惠及饥贫。
三月二十九日,白居易从洛阳出发——
老除吴郡守,春别洛阳城。乱雪千花落,新丝两鬓生。江上今重去,城东更一行。别花何用伴,劝酒有残莺。
白居易此次往苏州,走的是水道。
乘船顺洛河下至汴州,汴州刺史令狐楚,奉陪游宴,凡经五日——
客有东征者,夷门一落帆。二年方得到,五日未为淹。
选幽开后院,占胜坐前檐。平展丝头毯,高褰锦额帘。雷捶柘枝鼓,雪摆胡腾衫。发滑歌钗坠,妆光舞汗沾。
回灯花簇簇,过酒玉纤纤。馔盛盘心殢,醅浓盏底黏。陆珍熊掌烂,海味蟹螯咸。
福履千夫祝,形仪四座瞻。羊公长在岘,傅说莫归岩。眷爱人人遍,风情事事兼。犹嫌客不醉,同赋夜厌厌……
别过汴州,循运河南行,经淮南,入长江流域。“孤烟生乍直,远树望多圆”的两岸风光十分怡人。
舟中无事,乃抚琴以娱之。
鸟栖鱼不动,月照夜江深。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