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传》第十一章 易水河畔潇潇风
第十一章 易水河畔潇潇风
61
话说曹操挂帅,曹丕、曹植为中坚,带领邺中文士,开辟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盛世,热烈而文雅,呈一时之美景。
“三曹” 、“七子”的诗文,“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造怀指事,不求纤密之巧,驱词逐貌,惟取昭晰之能” ,其现实主义精神,即谓“建安风骨” ,竟成了后世诗文创作的标的,及文学批评的尺度。
但当曹操扬起头来,看到国家乱象仍然没有止息,雄心壮志复被激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了。
曹操占领邺城后,袁谭并没有无所作为,他乘机夺取了冀州东北部的地盘,进击猫在中山国的袁尚。袁尚毕竟嫩,败了,逃到幽州去,找他二哥袁熙。
袁谭收纳了袁尚余部,准备夺回邺城。
曹操在观察着呢,这时派遣使者给袁谭送战书,指责袁谭背信负约,宣布断绝亲家关系,准备开打。
这时是公元204年,建安九年,冬天,曹操挥军,进攻袁谭。
袁谭哪里是曹操的对手,退守南皮,他的渤海郡治所,河北省东南。公元205年正月,曹操不顾天气寒冷,身先士卒,跟袁谭大战于南皮城下。
从早晨一直打到下午,曹军远来,伤亡很大。
曹操见硬拼效果不佳,想后撤一下,另想办法。本家侄子曹纯建议,不撤,继续猛打。
曹纯说:“我军远道而来,前进尚无法克敌,后退必定有丧军威,有伤军心。我们是孤军深入,难以持久,现在敌人新获胜利,势必傲慢,我们坚持不撤,胜利就在眼前。”
曹操认为侄子有道理,便亲掌鼓槌,擂鼓督战,结果袁谭大败逃走,被曹纯的骑兵追上,砍下了脑壳。
袁谭手下有个王修,去外面为袁谭运粮,回来听说袁谭已经死了,便来见曹操,要求收葬袁谭的尸首。
曹操答应了王修,同时要求王修顺便将拒不投降的乐安太守管统的头取来。
王修认为管统不降,杀了不是办法,就说服管统,一起来见曹操。
曹操对王修的做法很满意,赦免了他俩。
曹操攻破邺城时,抄没审配等人的家产,数以万计,这次攻破南皮,查阅官吏,见王修家谷物不满十斛,藏书倒逾万卷。曹操感叹不已,立即任命王修为司空掾,司空副手,另代理司金中郎将,管财务。
曹操破南皮,还征召了士人刘放为己所用。
刘放,字子弃,曹操得邺城后,刘放曾劝上司王松归附曹操。曹操在南皮攻打袁谭时,王松让刘放代笔给曹操写回信,然后投归了曹操。
曹操见信很有文采,又听说王松的来归是刘放劝说的结果,非常高兴,以刘放为军事参谋。
接着,曹操领兵北上,进攻盘踞幽州的袁熙。
在曹操大军压境的形势下,袁熙部将焦触、张南突然发动兵变,打得袁熙措手不及,带着袁尚投奔乌桓去了。
袁熙带着袁尚跑了,留守幽州的焦触和张南率领一些郡县的官员向曹操投降。曹操接受了他们的投降,封焦触、张南为列侯。
经历了数月的征讨战争,到了八月间,曹操占据了幽州的大部地区。接下来,要讨平的,轮到并州刺史高干了。
公元206年,东汉建安十一年,正月份,曹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亲自领兵西征。
此时天气,已经进入严寒季节,军队经过太行山,行军异常艰难。
车辆负重艰难地攀援。迂回曲折的羊肠小路,常常将车轮折损。
没有人烟,只有漫天飞扬的大雪,北风吹啸着枯树,发出“沙沙”之声,让人感到无比的苍凉。
虎豹的嚎啸回荡林中山谷,熊罴等寒带凶猛动物,常常出现在队伍前面,贪婪地望着这支远征大军。
告别家乡,告别都市的征人,谁都不免无限伤感。
曹操的心情尤其沉重而忧郁,他和大家一样,多想回到东方的故乡。但不能啊,不能。
北征,艰苦的北征,这可是最后一次北征行动了,咬紧牙关,一定要挺下去。
然而,河水深冻,桥梁断绝,军士们常被阻挡在半途上。
行军途中更常迷失方向,到了晚上没有投宿的地方,可不能停下来,那可有变成冰人的危险啊。
走呀走,从日出走到日落,再从日落走到日出,人马困饿不堪,战士们背着行囊就地拾柴生火做饭,砸碎坚冰,坚冰融化后便烧开水,你一瓢我一箪,没有言语,彼此只有念头,赶快翻越这冰封皑皑的太行山。
面对此情此景,曹操又孕育了一首气势磅礴的长诗《苦寒行》 ,谱成曲子,由军士们传唱。
曹操站在巍峨的太行山之巅,捋着胡须,面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世界,放声歌吟: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谿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东山》诗,悠悠令我哀。
向北登上太行山,山势高耸,多么艰难呀。山坡上的羊肠小道崎岖不平,车轮都因此而摧毁。树木萧条冷清,北风送来悲伤的声音。
巨熊盘踞在我们的前方,虎豹在路的两旁咆哮。山谷中少有人居住,而且正下着大雪。伸长脖子眺望时,不禁深深叹气,这次远征,内心感触尤多。
内心郁抑不平,几乎想要返回。水面深广,没有桥梁,行军途中,迟疑难进。迷失道路,因而困惑,接近天黑时,还找不到过夜的地方。
走啊走啊,不觉已有好久,人与马也都饿了。我们担着行囊,边走边捡柴火,宿营时,开凿冰块,煮成稀饭。
想起《诗经里》的《东山》诗,让我产生连绵不绝的哀伤。
环境恶劣,行军艰辛,内心的感受无比苍凉。但比之于当年周公的东征平叛,曹操最后落笔削平群雄,实现统一的愿望,抒发了自己的阔大胸怀。
62
春正月,曹操大军终于到达了壶关,和乐进、李典的先遣部队会合。
壶关拼死固守,曹操回眸茫茫太行,回想北征的辛酸,感到无比愤慨。于是,他向大军下令:“胜利在眼前了,将士们,奋勇攻下壶关城,艰难的行军将获报答!”
曹军士气大振,全力强攻了一个月,而壶关却依然屹立不动。
曹操召集众将领研究对策。
曹仁说:“壶关城的防御工事相当坚固,存粮又多,一味强攻,只能白增加伤亡。即使双方陷入僵持,平白耗费时间,反而会增加我方补给的困难。不若网开一面,减轻压力,利于攻克。”
曹操觉得颇有道理,便实行之。
高干见到有隙可乘,遂将壶关交给夏昭、邓升两人防守,自己率队向袁氏盟友南匈奴求援。
南匈奴见袁氏衰微,不愿再和他们有任何联系,宣布保持中立,并拒绝高干的投奔。
高干不得已,只好带数亲信投奔荆州刘表。
夏昭见援军的希望落空,大势已去,只好打开城门投降曹操了。
高干逃出并州,渡过黄河,到达洛阳一带,被上洛督尉王琰的守军所擒,因反抗而被杀。
壶关之役后,曹孟德已完全掌握青、冀、幽、并四州的经营统辖权。
这年八月间,青州东莱郡长广县三千多家贫苦百姓造反,领头人叫管承。另有徐州东海太守昌豨,为人反复无常,降而复叛。
曹操又挥师向东,前去平定管承和昌豨。
曹操到了淳于——今天的山东莱阳市东南地方,派乐进、李典率兵前去攻打管承,派于禁、臧霸前往讨伐昌豨。
管承失败,逃海上小岛去了。
昌豨耐打,曹操又派夏侯渊前去支援,昌豨战败请降,将军们都认为他服软了,可以赦免他。
于禁却说“你们难道不知道曹公一贯的命令吗?敌人提前投降,可以接纳,在被围以后投降的,一律不予赦免。奉行法律,遵守命令,这是我们侍奉曹公的大节,昌豨还是我以前的朋友呢,纵然是朋友,我也不会为此丢掉原则。”
之后,于禁亲自到昌豨那里与他诀别,说:“我很难受,但没办法。”
于禁流着眼泪将昌豨斩首了。
曹操听说这件事后,叹息说:“他不到我这里投降,而去找于禁,这不是命中注定要死了吗?”
公元207年,汉献帝建安十二年,春天,曹操打了一圈胜仗。
论功行赏。曹操此番大封功臣,给汉献帝写了个请示报告,擢拔二十多人为列侯,其余的,也按功劳大小依次奖励,还下令抚恤牺牲将士家属,免除他们的徭役负担。
曹操把自己封地的收入拿来,给将士们又奖了一遍,下文件说:“我和诸位共同征战,有智之士出谋划策,全体将士竭力奋战,才克服险阻,平定叛乱,我享受着三万户的封邑,现在把封地的租税分给大家,以表心意。”
在这次大总结过程中,曹操特别对尚书令荀彧、军师荀攸提出表彰,说:“忠心正直,精心谋划,镇抚内外的是荀文若,仅次于他的是荀公达。” 文若是荀彧,公达是荀攸。
荀彧、荀攸早已分别封为万岁亭侯和陵树亭侯,曹操便申请汉献帝,给荀彧增加食邑一千户,荀攸增加食邑六百户。
曹操向汉献帝申请的奏议《请增封荀彧表》 ,是一份关于荀彧的先进材料。
以前袁绍叛逆,连兵官渡。当时我军数量较少,粮食不多,想退。尚书令荀彧,深刻向臣指出坚持下去的好处,启发臣改变了原来不高明的主张。
兹后,坚固营垒,稳固防守,击毁了袁绍的粮仓,打败了强大的敌人,转危为安。
袁绍被打败以后,我军的粮食也用完了,臣尤要放弃进取河北的计划,想谋取荆州之地。荀彧又详细说明利害得失,使臣改变了原来的想法,回师攻打冀州,取得了平定北方的巨大胜利。
荀彧提出的这两个计策,转亡为存,变祸为福,计谋和功劳都不同寻常,是臣赶不上的……
曹操手握重权而不贪人功,对荀彧的策划给予了充分认识和肯定。不能不说他具有优秀政治家的博大襟怀,特别是公开承认自己赶不上属下,难能可贵啊!
北方大部平定,幽州的一角还没有收复,就是辽西。
袁尚、袁熙在辽西,依靠乌桓族的势力,进行反抗。于是曹操又展开了针对乌桓的军事行动。
63
乌桓,是古代居住在我国辽宁西部和河北东北部的少数民族, 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曾封他们大小首领八十余人为侯王,设置了校尉进行地方治理。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乌桓和内地的汉族相贸互易,相安无事。
东汉末年,乌桓的势力逐渐强大起来。
袁绍曾经利用乌桓力量攻打公孙瓒。公孙瓒败后,袁绍假托汉献帝名义,封蹋顿为乌桓单于,封辽东属国乌桓大人峭王苏仆延为左单于,封右北平乌桓大人汗鲁王乌延为右单于。
袁绍死后,乌桓继续为袁氏效力,收留袁尚、袁熙,发兵攻击曹操的部属,曹操因之要收拾它。
为了保证军粮供给,曹操派董昭开凿了平虏渠和白沟两条水运通道——北方运河。
平虏渠和白沟沟通了黄河和海河水系,是曹操在北方中国大地上创造的水利奇迹。
要出兵了,曹操召集文武官员讨论。
不少人担心北征乌桓,荆州的刘备会劝说刘表袭击屁股,后方不利,后悔可就晚了。
镇守兖、豫本州的军团头目,以曹仁为首,都强烈反对北征。
反对派认为,远征乌桓,劳师动众,意义却不甚大。
他们的理由是,袁尚目前已无实力,乌桓人贪而无义,不见得会支持袁尚到底。再说,连年在北方用兵,西南刘表已经坐大,加以刘备军团在活动,若大军北征,难免南方空虚,刘表、刘备袭来,大本营危险。
郭嘉极力赞同远征。说:“袁氏在河北影响深远,又有恩于乌桓,如给他们留下反扑的机会,青州、冀州仍有丢掉的危险。曹公虽威震天下,但乌桓人恃其地远,对我们不会防备。突然袭击,一定能彻底解决北方问题。”
曹操也觉得袁绍长久统治北方,对乌桓人影响颇大,若舍此而南征,万一袁尚兄弟乘机死灰复燃,那么冀、青两州就永无宁日。
荆州刘表,坐而言却不能起而行,他对刘备有戒心,委刘备以重任,怕控制不了,不予重任,刘备也不会真心实意帮助他。
刘表绝不可能把大权交与刘备,他们之间名为合作,实则较量,即使大军北征,刘表也不会有什么大的举动。
分析了局势,曹操遂决定出兵。
为巩固后方的防务,曹操将荀攸留在冀州,曹洪协助之。乐进负责右翼的防务,曹仁驻军并州负责左翼防务,夏侯惇负责豫州防务,并监视刘表军团的蠢动。
命于禁及李典驻扎西南区外围,随时在必要时支援夏侯惇。
布防完毕,曹操以张辽、张郃、徐晃、韩浩、张绣等主力,组成北征军团,在易水河畔集结,并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寒冬地带作战的演练,随后进军。
早在上年十一月间,曹操为军粮押运出塞北的交通问题,征询意见。董昭建议开挖通海的沟渠,由海上转运。曹操认为可行,当即动工。
水运工程主要有两个:一是呼沱入孤水的,叫平虏渠,一是由白沟入潞河的叫泉州渠。这样,大部分粮运均在海上进行,免除了河水结冰造成运输困难。
五月,北征大军到达右北平郡的无终城,郭嘉因水土原因上吐下泻,卧病军中。
塞北地域,黄沙滚滚,狂风四起,道路崎岖,人马难行,郭嘉的病一天天加重,由人以车推着前行。
曹操十分不安地到车上探望郭嘉。
英俊儒雅的郭嘉已被病魔折腾得不成人样,面容憔悴,嘴唇干起了一个又一个茧壳。
曹操抚着郭嘉的手背,很是无奈地说:“困难重重啊,你这样难受,我有意撤军另图,想求教你的意见。”
郭嘉听了大为吃惊,挣扎着起身。曹操连忙将他扶起来。
郭嘉说:“军国大事,怎可因我的身体而延误! 千里遥远,想袭击敌人,兵贵神速。我军辎重太多,行动迟缓。敌人得知消息,必然做好防备。不如留下辎重,轻兵昼夜兼程,出其不意,快速制胜。”
郭嘉声音越来越低,最后曹操差不多是贴在他的病体上倾听了。
郭嘉的话坚定了曹操的信心。
曹操留郭嘉在无终城养病,并在无终成探访到在此隐居多年的旧将田畴。
田畴,字子泰,袁绍父子多次给他将军印绶,都被他拒绝。田畴不满乌桓侵扰,多次想讨伐,恨力量不够。
曹操听说了田畴的情况,派人去请,田畴愉快地归附,曹操任命他为县令, 但暂不赴任,先随军参战,为向导。
时间已近夏天,雨水充沛,道路几乎全为雨水淹没,袁氏及乌桓联军又严守住交通要道,曹军无法行动,更无力进攻。
曹操同田畴商量如何进军。
田畴说:“这条道路沿海,夏秋时节,经常涨水,浅的地方不能通车马,深的地方又不能行船。但我知道一条小路,可以通行。乌桓以为我大军被阻,不得前进,放松了戒备。我们如果绕道而去,掩其不备,袭其空虚,蹋顿可以不战而擒。”
曹操采纳了田畴的建议,立即佯退,派人在路旁立下“方今暑夏,道路不通,且待秋冬,再行进军”的大木牌,乌桓人得到情报,信以为真。
曹操惑敌成功,组织轻兵,疾进山路,逼向乌桓。
乌桓王蹋顿和袁尚、袁熙得知曹军忽到,慌忙率数万骑兵迎战。
曹操一向以擅长指挥轻骑兵野战而著名,但这却是第一次面对擅长骑战的游牧民族,要来一场大规模野战,自己的军力尚未全部到达,有的将领难免感到紧张。
但曹操却充满了自信的力量,他似乎为能进行一场轻骑兵大会战而感到兴奋。
当张辽前来禀报敌军动态时,他立刻在虎豹警卫的保护下勒马登高瞭望。
乌桓兵虽满山遍野,却紊乱不堪,不懂得布阵作战,也谈不上与袁氏兄弟军队的配合。
曹操决定以突击的方式予敌人以重创。
将张辽的军团分成三部分:前锋采用尖锥队形,另两部分组成波状攻击队形。以徐晃和曹纯的轻骑兵作预备部队,由侧面攻击。
勇猛无比的张辽,一马当先,率骑兵攻入敌阵,展开屠杀。蹋顿联军抵挡不住,节节败退,阵脚大乱。
乌桓兵团的三位部落首领虽集结了部分兵力准备反攻,但很快就被曹军的第二波、第三波的攻势冲散。
袁尚及袁熙军团想前来支援,又被徐晃的轻骑兵挡住。
乌桓兵见大势已去,三位首领两死一伤,只得纷纷投降。蹋顿在逃跑时,被曹纯的部骑擒获,当即斩首。
清点结果,汉族和少数民族投降、归附者有二十多万人,走投无路的袁尚、袁熙及苏仆延、乌延、楼班等人,逃往辽东郡,投靠辽东太守公孙康去了。
曹操抚慰乌桓兵团劫后余生的将领,将降兵再交还由他们重新编组。在投降仪式完成后,便释放他们返回各部队原来的家乡。
在白狼山下,曹操感叹道:“这北方原野又可以太平一些时日了!”
曹操手下人主张乘胜追击袁氏兄弟,斩草除根。
曹操说:“我要让公孙康把袁尚、袁熙的头送来,不需要将士们再辛苦了。”
大家听了,迷惑不解。
退兵不久,公孙康果然将袁氏兄弟及苏仆延、乌延、楼班等人杀掉,把他们的头颅穿成一串,给曹操送来,表示归附。
众人只叹曹操如神,胆大的向曹操请教其中奥妙。
曹操笑着回答说:“公孙康素来畏惧袁氏,二袁投降他之后,如果我们攻打他们急了,他们就会联合起来对付我们,我们不打,他们之间就要互相残杀,这是势所必然的。”
曹操立即任命公孙康为左将军,封襄平侯,继续实行乌桓自治。
64
乌桓人败北,袁氏残余势力归零,意味着曹操完胜,统一了北方,彻底结束了中原地区的长期混战。
客观上,曹操对中国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已经建起功勋了。
平定乌桓之后,曹操把所得十多万汉族降众编入军队,又挑选一些乌桓骑兵,组建“天下名骑” ,在以后的战争中,他们都是立了功的。
曹操班师南返,经过渤海之滨,登上碣石之山,迎着萧瑟秋风,俯瞰澎湃浪涛,夕阳西下,碧海金光,遥望远处时隐时现的岛屿,想起经过艰苦奋战得来的胜利,脱口吟出《观沧海》诗,以志壮丽景色,激动心怀。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在这首气势雄伟的诗歌里,日月、星辰、山海、树木、花草,大自然诸种风光汇于一体,展示了曹操的壮阔胸襟。
诗中因水见山,由树写草,自风及波,从日月写到星汉,立体的画面,特别是那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宏大气势,表达了曹操的豪迈情怀。
返回军营,曹操仍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
他想:北方的袁绍、蹋顿虽然已讨平,南方的孙权、刘备却仍然盘踞一方。一统天下的大业尚未实现,豪情壮志仍在胸中沸腾。
想着想着,豪情又起,大踏步跨至案前,挥笔写下另一名诗《龟虽寿》 。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传说中可以活到三千年的神龟,终有死亡的一天,能够腾云驾雾的龙蛇,也免不了化为尘灰。人的有生之年,更其短暂匆促。虽人生近暮,但要像伏在马棚里的老骥一样,志在千里之外。
人的寿命,有长有短,这不仅仅在于自然,如果能够精神愉快,讲究养生,也是可以益寿延年的。争取更多的时间吧,实现自己的抱负。
《观沧海》和《龟虽寿》 ,同属《步出夏门行》四章,总体表现老当益壮、志在千里的积极进取,胸怀壮志、平靖天下的豪情壮志。
在班师途中,有一件事使曹操非常伤感——重要谋士郭嘉不幸病逝,年仅三十八岁。
曹操几乎不敢承认噩耗。他脑袋里嗡的一声,踉踉跄跄退后两步,尔后一团模糊,曹纯连忙上前搀住。
四下一派肃穆,曹操突然大哭道:“奉孝之死,天丧我矣!”
曹操痛心地对荀攸等人说:“你们的年龄都和我差不多,唯独郭奉孝最年轻,我准备平定了战乱,把身后的事情托付给他,不料他英年早逝,真令我心肠崩裂啊!这莫非是命里注定吗?”
曹操上表汉献帝,请求给郭嘉增加封赏。
“军祭酒郭奉孝,与臣共事,忠诚善良,智慧渊深,品性美好,通达时务,尽节为国。每逢商议重大事情,发言纷纷,而他能恰当处理,提出很好的建议,没有失算过。
“十多年里,奉孝和臣行则同车,坐则共帐。东擒吕布,西取眭固,斩杀袁谭,占据并州,扫荡乌桓,奉孝的功劳是很高的。
“奉孝不幸早逝,事业未得终结。追念他的功勋,实在非常重要。对上,臣为陛下惋惜失去良臣;对下,臣为自己痛心丧失极好的助手。
“臣建议追加郭奉孝的封邑,由二百户增至一千户,以表彰去者,鼓励后人。”
曹操还给在朝中的荀彧写信,对郭嘉的才干和品行给予热情的赞扬,对郭嘉的逝世表示深切的悼念。
北征大军回到最初的军事基地易水河畔。曹操站在萧萧风中酹酒,深切怀念那些把魂留在北方广袤的原野上的将士们。
在易水河畔,曹操将军队重新编组,部署北方的防备。
袁氏的势力总算连根拔除,不论实质上或名义上,幽、并、青、冀四州已完全纳入许都政权的体系中。
这一年,曹操五十三岁。
这一年,距离他在陈留举兵、白手创业过去了十八个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