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传》第九章 倾国倾城的佳人
第九章 倾国倾城的佳人
52
话说官渡一战,曹操以少胜多,袁绍元气大伤。曹操见袁绍蔫了,对自己构不成威胁了,计划进兵江东。
江东原有孙策控制,孙策新死,其弟孙权继承权力,尚未稳固。
曹操手下侍御史张紘劝阻曹操说:“趁别人办丧事的机会出兵讨伐,这不符合道义。若不能取胜,反而增加一个仇人。不如利用这个机会厚待孙权,也好给自己留条路。”
曹操接受了张紘的意见,表举孙权为讨虏将军,兼会稽太守。并派张紘为会稽东部都尉,希望他逐步影响孙权,让孙权归附过来。
公元201年,汉献帝建安六年,春天,曹操的军队在兖州东平进行了休整,说:“那咱就去打刘表吧,刘表过去长期和袁绍同盟,非常讨厌。”
荀彧建议曹操,先别挥师南下:“袁绍新败,部众离散,正应趁他处境困难的时候,彻底打败他。若您远道劳师江汉之间,一旦袁绍势力复活,乘虚袭我之后,大事就坏了。”
曹操听了荀彧的话,觉得有道理,于是打消南征刘表的念头,决定进军河北,彻底消灭袁氏势力,平定冀、青、幽、并四州。
在北进之前,曹操突然南顾,亲自率兵扫荡汝南的龚都和刘备一伙。
此时关羽已经找到了刘备,拜把子弟兄们又团聚了。
龚都未战先逃。刘备也慌忙忙地开溜,同关羽、张飞、赵云等带着喽啰们到荆州投靠刘表。
曹操没打上仗,转了一圈,便肃清了汝南的心腹之患。
公元202年是建安七年,青黄不接的春月,曹操回了趟故乡谯县,见到家乡父老遭受的战争灾难,很是痛心。
于是他下了一道《军谯令》 ,说:“吾起义兵,为天下除暴乱。旧土人民死丧略尽,国中终日行,不见所识,使吾凄怆伤怀。
“其举义兵以来,将士绝无后者。求其亲戚以后之,授土田,官给耕牛,置学师以教之。
“为存者立庙,使祀其先人。魂而有灵,吾百年之后何恨哉!”
我起义兵,是为天下攘除暴乱的。中原逐鹿,导致人民大量死亡,终日行走不见人影,使我万分悲痛。
自我兴起义兵以来,凡是牺牲的将士没有后代的,要寻觅他们的亲戚来作为后代,发给他们抚恤金,分给他们土地和耕牛,由官府设立学校,免费培养他们的子弟。
曹操又命令为烈士们建立纪念馆,树立纪念碑,让后人祭祀他们。
“这样,如果死者地下有知,我死后去见他们时,也就不感到脸红了。”曹操说。
曹操利用战争间隙,组织技术人员测绘,用以工代赈的方法,主持修建了沟通汴、淮水系的睢阳渠,这项大型水利工程,对中原东部广大地区的脱贫致富,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一时期,曹操还写下了《薤露行》 ,《蒿里行》等表达恤民、靖难意识的重要诗作。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疆。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接着,曹操率军进驻官渡,作进军河北的准备。
袁绍可能感应到巨大的打击即将来临,竟然病倒,而且干脆死了。
袁氏集团失去了主帅,但仍有一定势力,仍控制着冀、青、幽、并四州。
袁绍的小儿子袁尚,继承袁绍的爵位,为冀州牧,驻扎邺城。其长子袁谭仍为青州刺史,驻扎临淄,中子袁熙仍为幽州刺史,驻扎蓟城,外甥高干仍为并州刺史,驻扎晋阳。
袁氏兄弟之间,矛盾也比较复杂,袁谭和袁尚在争夺继承权的斗争中,关系逐渐激化。
原来,袁绍喜欢幼子袁尚,打算立他为后嗣,然袁谭为长子,则理当为继承人。正在袁绍心情矛盾,犹豫未决时,他离开了人世。
袁绍手下的主要官员也是两派。支持袁尚的审配、逄纪,立即同袁尚他妈刘氏勾结,假托袁绍遗命,立袁尚为嗣子。
袁谭自然很是不满,但见大局已定,跟支持自己的辛评、郭图等,也就勉强接受了这个现实。
袁尚派袁谭领兵去镇守黎阳,以抵御曹军进攻,袁谭只好接受命令。但袁尚不信任袁谭,派逄纪去做监军。
袁谭见曹操大军压境,请求袁尚给他增派军队,袁尚听审配的话,怕他势力大起来,不给他添兵。
袁谭一气之下,把袁尚的亲信逄纪给杀了。这样,他们兄弟之间的矛盾便空前激化了。
曹操在九月间率军渡过黄河,进攻袁谭。
袁谭吃了败仗,向袁尚告急。
袁尚怕黎阳有失,想派兵增援,又怕袁谭吞掉他的军队,于是留审配守邺城,自己亲自领兵赶赴黎阳上阵。
袁尚、袁谭弟兄俩合起来,也不是他曹叔叔的对手,数战数败,只得退到城中固守。
在此之前,袁尚已经布置了西北战事。派他所任命的河东太守郭援,同并州刺史高干,联络匈奴的狐突泉单于、凉州刺史马腾,共同发兵,面向东南。
针对这种新的情况,曹操通知司隶校尉钟繇摆平西北。
钟繇一方面进兵,一方面派员前去说服马腾改变立场。马腾同意了,派长子马超率领一万多人合兵钟繇。钟繇打了几场胜仗,杀死或收降敌将,很快解决了问题。
公元203年是东汉建安八年,二月,曹操率军奋力进攻黎阳,不日攻克,袁尚、袁谭败逃邺城。
黎阳是冀州的桥头堡,曹操占据黎阳,自然取得了战略主动权。他乘胜追击袁军,四月间到达邺城。
邺城守备坚固,曹操想进行攻坚,早日拿下它。
郭嘉献策于曹操说:“主公请勿着急。袁绍生前没有确立两个儿子哪个是继承人,如今这弟兄俩各树党羽,互相争斗,我们进攻太急,他们就会联合起来对付我们,我们暂缓攻击,他们之间就会发生火并。”
曹操说:“那我们退避三舍,静观其变?”
郭嘉说:“不妨作出向南征讨荆州刘表的姿态,待到形势变化,再来进攻。”
荆州刘表此时确实在瞅着中原局势的发展,时刻准备着打过来。回师南下,也可以对刘表产生一定威慑作用,使他不敢轻举妄动。
曹操接受了郭嘉的建议,安排了黎阳的守备,于五月间率军离开了河北。
53
曹操率军离开河北,休整三个月后,于八月间动身南征,到达西平——今天的河南西平县以西地方,便接到了袁尚、袁谭互相攻伐的消息。
原来曹操一撤军,袁谭便要袁尚给他的军队更换新的铠甲,以便追杀曹操,袁尚不给。袁谭大怒,领兵攻打袁尚。
袁谭和袁尚在邺城外空地上展开激战,结果袁谭大败,退守南皮,今天的河北沧县西南。
袁尚继续追打,袁谭逃到平原,今天的山东平原县南边。
袁尚领兵将平原团团围住,攻打甚急。
在袁尚的多次围攻下,袁谭越来越难以支持,无计可施,便派手下人辛毗向曹操求救。
辛毗见到曹操,说明袁谭求救之意,曹操立即召集僚属们商议对策。
意见各种各样,不少人说应该先平定荆州,荀攸力主趁机去收拾袁氏兄弟。
荀攸认为,天下混乱,刘表却坐保一隅,可见其没有征服四方的雄心壮志,不足为虑。袁氏兄弟如果和睦相处,承守袁绍的基业,河北四州之地是很难驯服的。如今两兄弟间关系恶化,势不两全,只要一方吃掉另一方,其力量就会专一,力量专一就难以图谋了。
荀攸的意见,实际上是对原来郭嘉意见的引申,曹操认为对,便采纳了。
十月间,曹操率军北上,到达黎阳,剑指邺城。
袁尚得知曹操要攻打自己的老巢,慌忙解除平原之围,回师邺城。
袁尚回军时,其部将吕旷、高翔叛归曹操,曹操封二人为列侯。
袁谭暗中给吕旷和高翔送来将军的印绶进行拉拢,曹操知道了,表面上依然友好袁谭,派人去平原为自己的儿子聘求袁谭的女儿,以稳住袁谭。
袁谭怕曹操起疑,就答应了亲事。
之后,曹操借口粮食不足,又率军退回黄河南岸。
袁尚一看曹操退走,留审配守邺城,又亲自领兵攻打平原。
弟兄俩刚刚开战,曹操乘机挥师,直捣邺城。
邺城守备坚固,曹操指挥将士,起土山、架云梯、挖地道,招数用完,都不奏效。
最后,曹操在城的四周开挖壕沟,长约四十里。但壕沟又窄又浅,拍马一跃即过,审配在城头上望着,吃吃发笑。
只有曹操清楚,邺城的陷落已是难免了。
薄暮时分,漳河流水滔滔,莽莽田野上严霜覆盖,出来巡营的曹操,远望着指日可下的名城,昂首迎风,踌躇满志。
附近营帐中有人作歌,随风传来即兴编出的词句。
“……围城将破,玉帛何多,千金万金,不如此奴,哦……哦……哦……围城将破,玉帛何多,千金万金,不如此奴,哦……哦……哦……”
曹操听得,忽然悟到了所唱所指,不觉一笑,心里半天未得平静。
军士们唱的,是邺城中倾国美貌的女子,袁绍中子袁熙的妻子甄氏,中山郡无极县人,名字唤做甄洛。
甄洛的家庭累世簪缨,本属高门望族。其先祖中有位叫做甄邯的,曾经做过汉室太保,终身辅佐朝廷。甄洛的父亲甄逸,官居清原令,也名重一时。
可是正如俗话所讲,水满则溢,月满则亏,甄家不久又归于败落。
甄洛三岁丧父,十岁殁兄,只留得孤母寡女,相依为命。后来又遭战火,烧得片瓦不存,无处可以栖身。
幸有甄逸生前好友野城令刘复怜她母女生活无着,把她们接到家中居住。
两家并为一户,生活虽非旧日可比,倒也衣食充裕,心绪安宁。
刘复有位公子,名叫刘桢,字公干,生得眉清目秀,英俊潇洒,而又才思敏捷,下笔成章,远近誉为第一才子。甄洛小刘公子两岁,素以义兄相称,时常向他学习诗文。
甄洛的胞兄在世时,就常引导甄洛诵读诗书,甄洛也常用胞兄的笔砚习字。如今寄宿刘家,义兄是出名的文士,教她著诗作文正是她十分愉悦的事情。
甄洛整日“祯哥”地唤,刘桢教她的诗文学得奇快,一两遍后,即可出口成诵。
甄洛自小就美艳惊人,遐迩皆知,及长,又博览群书,成了远近闻名的才女,堪称才色双绝了。
甄洛最爱的,也许就是《关关雎鸠》和《蒹葭苍苍》了。
怀春年龄的甄洛从义兄向她讲解这两首诗的神情里,或许敏锐地察觉了义兄的心迹?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时光荏苒,夏走冬去,无数个夜晚,烛影灶旁的欢聚,花丛月下的嬉戏,使刘桢和甄洛灵犀相通、心照不宣。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野城同以前的清原一样,燃起了熊熊战火。
袁绍的军队攻打野城,刘桢在战乱中逃失,甄洛不幸为兵士所虏获。
在三天的争战中,刘复率领守城将士抵抗得极是英勇,连杀了袁绍的几员大将,袁绍大怒不已,下令攻入城中之后杀尽刘复一家老小。
也是甄洛命不该绝,千钧一发之际,袁绍的秘书陈琳一句话将她救了下来。
就是后来代袁绍撰写《讨曹檄》的陈琳,字孔璋,他看到甄洛姑娘闭月羞花般美人,顷刻就要做了鲁莽军士的刀下鬼,顿生怜悯之心,喝令军士住手,要放她逃生。
军士们听得陈琳断喝,不敢下手,但又怕违背了袁绍的命令,就把甄洛抻到内帐,请袁绍决断。
袁绍看到甄洛面若三春桃花,艳绝天地之间,既不忍杀,又不肯放,思量半晌,最后决定赐给次子袁熙为妻。
袁熙本是一介武夫,性格粗悍,相貌丑陋,跟甄洛那翩翩年少、才俊超人的义兄刘桢相比,简直是地下天上。
甄洛厌恶袁熙,怀念义兄,可是事到如今,哪里敢道半个不字。
嘴上不敢略有微词,心里依旧爱憎分明,新婚之夜的洞房内,甄洛嘤嘤悲泣,拒不就范。
恼怒的袁熙抽出一把利剑吓唬她,满屋里寒光闪闪,杀气逼人。
甄洛不敢再哭,也不敢再叫了,双手掩面,听任摆布。
袁熙的胸毛刺在甄洛娇嫩的皮肤上,使她颤栗不止,感觉仿佛猛兽压身。
袁熙的铁手,正是猛兽的利爪,袁熙发泄兽欲时,口角的馋涎渌渌地流在她白晳的脖颈上……
很快,袁熙奉命出守幽州,他要将甄洛带到任上去。
甄洛万分害怕,犹如一只小羊即将被牵进屠场。她借口留在邺城照顾婆母刘氏,才由刘氏出面将她暂时留在了邺城。
谁知袁熙出守幽州不久,曹操的大军这就来了,围困了邺城。
甄洛终日心情惊恐,坐卧不安,无异于笼中的一只惊鸟。
那个陈琳,本是袁绍的亲信,当初救过甄洛一命,甄洛嫁给袁熙之后,陈琳出入袁府,他们偶尔见面,陈琳教她学习诗文,还用《讨曹檄》作过教材呢。
甄洛根本不知道,陈琳在檄文中所列数曹操的恶行,十之八九属于妄笔诬言。
她认为那些都是真的,曹操像魔鬼一样为害天下,杀戮无辜,恩将仇报,五毒备至,简直太可恨了,太可怕了。
外人都清楚,曹操早年与袁绍一起兴兵结盟,盟军分崩后各据一方,其实是袁绍小肚鸡肠,导致互相间的征战没有止息,到得今日,袁氏父子与曹操已互为死敌了。
袁绍数月前病死,曹操并未因此延缓攻击。
人们也在忧虑,曹操一旦攻破邺城,袁家上下老小,包括甄洛,焉有命在?
其实曹操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他巡营回到帐内,即传令三军:“城破之日,无论何人均不准擅自进入袁氏宅第,违者必严加究办。”
诸军将士以为曹操在曲意保全袁氏家属,都觉得他顾念旧情,难能可贵。
54
当天深夜,曹操突然命令军队,将所挖数十里壕沟加宽加深,各为两丈。
黎明之际,又宽又深的壕沟挖成了,曹操下令,决引漳河,以水灌城。
邺城一下子变成了汪洋中的孤城。
随后整个夏天,三个月时间,邺城为大水围困,城中缺粮,有一半以上的人活活饿死。
袁尚得知邺城危急,率兵一万多人回来解救。
曹操召集部下商讨对策,不少人认为,袁尚回救老巢,势将死战,不如避开锋芒,撤向一边。
曹操说:“侦察一下。他要从大路来,说明他不顾安危,下定必死的决心,我们可以避开。若走西山小路而来,说明他心虚胆怯,可以打他。”
袁尚从小路跑回来了,离邺城不远,举火向城中发出信号。
邺城守将审配知道援军已到,一面举火呼应,一面率军出城,企图里应外合,打个胜仗。
曹操早有计划。出城的审配受到曹军强力阻击,又卷回城中。
接着,袁尚军队也被英勇的曹军打败。
袁尚领着残兵败将,逃到漳水边上,还没结下营寨,又被曹军包围。
袁尚见大势完了,吆喝说要“投降” 。曹操不答应,加紧围攻。
袁尚的部将都降了,袁尚带着几十个人逃窜了。
城中袁军得知袁尚惨败,顿时士气低落,斗志瓦解。
审配还给部下打气,说:“曹军已经疲惫不堪,我们要坚守死战,幽州袁熙将军的救兵就要来了。袁熙也是我们的主人,怕什么呢!”
但是,审配的侄儿审荣,部将苏由等人,趁审配不注意,打开东城门,投降了曹军。
邺城易主的这个时间,是公元204年,汉献帝建安九年。
随曹操在军中作战的儿子曹丕,字子桓,年轻气壮,带领先锋队,打头冲进邺城。
审配率兵与曹军展开巷战,“杀!杀!杀!” ,喊声冲天。
审配战不过,躲进井里藏起来,被曹军发现,活捉了他。
曹操钦佩审配忠于袁尚的骨气,想把他留下来。
可审配在镇守邺城期间,杀了想投降曹操的副将辛评一家老小,原先郭嘉劝辛评离开袁绍,辛评不悟,后来觉醒,想投降曹操,让审配杀了。辛评的弟弟辛毗痛哭不止,坚决要审配抵命,曹操只好把审配处死了。
却说曹操在郡衙内,处理一应接收事务,难以分身。忙碌得差不多之后,想到艳名满天下的甄洛了。
曹操问降将苏由:“听说袁绍的几个儿媳妇都很美,到底怎么样?”
苏由是个善于察言观色之人,回答道:“老袁的几个儿媳,确实个个貌若仙子,但在这几个儿媳中,却要数这二媳妇甄氏最美。不仅姿色绝伦,而且还知书达礼,善解人意。刘夫人在袁府中是以脾气古怪闻名的,谁也侍候不好,只有这个二媳妇甄氏,最合刘夫人的脾气,刘夫人十分的喜爱。甄氏在袁府中调和上下,亲融内外,府中人人都喜爱她。”
一员守城武将说起这甄氏来,都如此头头是道、心驰神往,可见其美名,实在是家喻户晓啊。
曹操舒舒臂,展展腰,正待命令部下处理袁氏家属之事,回顾时,却不见了曹丕在身旁。
曹操以为曹丕年少好动,观光街巷去了,心里说:“小小邺城,让袁绍荒废多年,也有景致好瞧吗?”
岂不知曹丕自有盘算,只待父亲不在意时,偷偷溜出郡衙,领着几个贴身卫士,策马直奔袁氏府第。
军士把守着袁府大门,见曹丕下马就朝里进,横戈拦住,说道:“奉将令守门,任何人不得入内。”
曹丕拔剑大喝道:“吾正是奉命行事,还不快快让开。”
随从们借威呼喝:“让开,让开!”
军士们认识随军作战的曹公子,既怕违了将令,又怕得罪了曹丕,事在两难之间,不免犹疑无计。
曹丕不失时机地持剑挡开戈戟,大踏步闯进门去,贴身卫士随拥而进。
岗哨们不敢上前阻拦,只得遣人飞报中军。
曹丕进入袁府一看,重门叠院,朱闼绣户,倒也显示出富丽繁华,只可惜战乱失修,加之时在晚秋,花草枯萎,黄叶铺地,门窗自开,笼鸟饿死,一片荒凉景象。
曹丕伫立院中侧耳静听,萧萧秋风送来一阵隐隐哭声,遂手持利剑,循声找进一间偏房。
曹丕进入外间,发现内间的门还在紧闭着,哭声正从里间传出来,遂猛踢内门,喝问道:“谁人在里面哭泣?”
屋里没有回答,但即刻停了哭声。
曹丕将脸贴在门缝看进去,发现是一女子席地而坐,正吓得浑身打颤,双手捂着面孔,由指缝里惊恐地偷看着门口。
曹丕厉声道:“事到如今,还不开门出降,难道等死吗?”说着用力推门,推得吱吱嘎嘎。
屋内女子哆嗦着来到门边,犹豫片刻之后用颤抖的手拉开了门闩。
曹丕进入内室,见室中女子倭髻歪斜,衣衫凌乱,虽说哭声稍歇,犹然泪珠婆娑。
女子显然是个聪明人,见对方满面恼怒,剑闪寒光,急忙伏身于地,哀声求饶说:“将军饶命,将军饶命。”
女子声音恐惧、凄凉,听之楚楚可怜。
曹丕伸手抓住女子的头发,朝上一提,使她仰起脸来。
这时曹丕猛吃一惊,心头立刻软了。他万万没有想到这张面孔竟是如此地光艳照人:不是桃李,比桃李更艳,不是荷花,比荷花更美,不是春风,比春风更柔,不是明月,比明月更媚。
曹丕是个公子哥儿,见过美人无数,相比之下,其他所谓美人都变成了乌鸦,而眼前的人儿,简直是只金凤凰。
这时,曹丕又发现老太婆一名,躲在门后的墙角,吓得浑身筛糠,说不出话来。
曹丕说:“出来。告诉我,你们是什么人?”
老太婆趋出来,颤颤巍巍地说:“老妪我是袁、袁绍之妻刘氏,这少妇,是我次子袁熙之妻,甄氏。”
曹丕的心咚咚咚地跳将起来,面前的美妇人原来就是名闻遐迩的甄洛啊,怪不得艳光耀目,令人心旌摇动。
曹丕喜爱击剑,又善于骑射,武功不凡,同时又读书万卷,通晓古今,做得一手锦绣文章,写得动人爱情诗篇,他此时年届一十八岁,对美貌少女常怀爱慕之情,站在甄氏面前,怜香惜玉之意更是油然升起。
他说道:“险些伤了绝代佳人,真是太鲁莽了。我是曹将军之子,五官中郎将曹丕,让你们受惊了。”
刘老太婆说:“将军绕了我婆媳性命,就是至恩大德,一定犬马相报。”
这时候甄氏的情绪稍稍安定下来,才敢怯怯地打量曹丕。她发现曹丕的霸气已经消失了,脸上现出了温和的神色。
在甄氏的眼睛里,头戴束发金冠、身披锦绣战袍的曹丕,个子矮了一些,面孔稍显黑瘦,但双目炯炯,富有神采,整个儿的人于威武之中透着几份儒雅。
论长相,这位将她刀下放生的青年军官虽不及义兄刘桢,但比较袁熙,却是强过千倍。
曹丕久久瞩目甄洛,不愿移动目光的情形被刘氏看在眼里,她不失时机地说:“曹公子如果不嫌甄氏粗陋,老妾愿将她献出,服侍公子。”
此时曹丕已是有意收纳美艳的甄氏了,就命令卫士好生照看,任何人不得欺辱她。
甄洛被曹丕软禁在袁府一所华丽的小院里,独坐空房,不由思绪纷纭。
她已从剑下逃生了,可往后的命运还是难以预料。
春天险些死于袁氏之手,及秋,又几乎丧命于曹家刀下。
这太可怕了。高门望族,刀剑如林啊,尤其在这兵荒马乱的年月。
她再也不愿生活在公侯将相之家了,她愿飞到乡里,飞到林间,飞到草泽,飞到浦上,作一只自由自在的小鸟儿,虽没有锦衣美食、奴婢仆役,却可免遭胆战心惊的性命之虞。
然而,她无力自主,只能被动地等待着命运的拨弄。
过了一个时辰,曹丕再度进入袁府。他径自进入甄氏所在的房间,甄氏已然沐浴过了,也梳了头发,换了衣装。
曹丕满眼只见到美艳动人,鼻端只闻得幽香丝丝,早已痴了。
曹丕忘了战争,忘了曹家的事业,甚至疏忽了周围的一切存在,觉得世间再没有比这个女子更可爱、更重要、更值得为之拼命争取的东西了,伸臂便将柔软的甄氏拥进怀里,拥向床榻……
55
接收邺城,事务繁杂。曹操在郡衙内忙到黄昏,才忙够一个段落,这时想起心事,命人立即去把甄洛接来相见。
左右奉命,去了一会儿,就转来回禀:“报告!五官中郎将午间进入袁府,听说已经纳了甄夫人。”
曹操听了,面色由红转白,由白转青,半晌没有做声。
曹操的谋士孔融,字北海,虽说有点另类,曹操从没有低看他,还是让他同别的谋士一样随军,享受高级待遇。孔融是个精巧的人,看到曹操的情绪变化,就说:“曹公,武王破纣的时候,将美貌的妲己赐给周公,至今传为美谈呢。”
曹操听了一怔,想了想,说:“北海博览群书,请问此事载于何处?”
这是孔融编造的,历史上是没有此事的,孔融微微一笑,从容地答道:“将古比今,大概应该有这样的事吧。”
曹操明白了孔融的意思,乃是策略地劝谏他罢了念头,将计就计。
这时曹丕也不失时机地出现了,并不直接向他老爸说甄洛之事,而是找来富豪崔琰说项,撺掇着将崔琰的小侄女许配给弟弟曹植。
事既至此,别无他法,曹操索性大笑起来,下令将甄氏许配给曹丕为妻,将崔琰侄女许配给曹植,并决定次日为曹丕完婚。
袁氏的旧府变成了曹家的新居。
为了给曹丕完婚,院落打扫得干干净净,门窗擦洗得纤尘不染。
一度萧条的宅第顿时热闹起来,人来人往,笑脸相映,丝竹管弦,不绝于耳。
烽火甫熄,喜事登场,曹、袁双方的属吏,尽数冠服一新,从四面八方的街巷走来祝贺,战争劫难之后残破的邺城,因此显得花团点点。
婚礼之后,新人双双拜见尊长,曹操这才见到此前军营中兵卒们吟唱的美人儿。
曹操在座上细看甄氏,相貌、神情、体态、举止,果然没有半点瑕疵。
新人拜罢,双双站起。
曹操含笑说道:“子桓,你今年十八岁了。新妇不愧为人间绝色,又温柔知礼,我想你也应该知足了吧?”
曹丕连忙点头称是,看一眼甄洛,难掩满心欢喜。
曹操又说:“从此应该收起心来,致力正事,做好我的臂助,再不可像往日般的孩子气了。”
曹丕恭敬答道:“是,父亲。孩儿一定收起心来,致力正事。”
曹操转过面孔,温言柔语说甄氏道:“我与袁将军是故交啊,征战的事,实属无奈,事已至此,也就不必多说了,我只是记挂着,袁显奕还在幽州……”
袁显奕即是守任幽州的袁熙,曹操此时提及他,自然是是想借之了解一下新儿媳妇的心事。
甄氏很聪明,接口说:“公公请不必说下去了。显奕娶了我,实际两人相聚的日子不足三月,彼此又合不来,因此他出守幽州,我就自愿留在了邺城。今日由公公做主,子桓和我名分已定,以前的事就当它是一场梦吧。”
曹操听得,极为高兴,忘形地道:“这才是好孩子。只要曹氏得昌,一定不会亏待了你。子桓还不够老成,真要有什么不如意的事,你尽管来跟我说,我自然与你做主。”
甄洛微抬眼睑,望一眼面前英雄盖世而又儿女情长的尊长。
与曹操视线相接的一刹那,甄洛大受震动,不禁赶忙低下眉来。
曹操根本不是陈琳所形容的恶魔,而是十分温和、慈祥,尤其是那目光,令她又惊又羞,难以自持。
直至回到内室更衣时,曹操那双特殊的眼睛仿佛仍亮在甄洛面前,教她心潮动荡不定,情绪纷乱不休……
洞房设在华丽的天香阁。
天香阁也曾是当初袁熙与甄氏成亲的地方,不同的是,如今鸠巢鹰占,另换新郎了。
三更敲过,万籁俱寂。院子里照路的灯笼已然熄灭。窗外有了脚步声,接着门被推开,曹丕走进来了。
甄氏的心绪早已不再惊恐了,她觉得曹家比之袁家,使人愿意接受,曹丕也绝然不同于袁熙,感情丰富细腻,而且,他尊重她。
两天以来,厮守交谈,曹丕知道甄氏甚通文墨,甄氏也发现曹丕具备很高的诗人天赋,这无疑使双方的感情锦上添花。
甄氏双颊红晕,睫毛微闪,灯光下更显得娇艳万分。
曹丕走近来,拥起她,她则就着他的一抱之势,轻盈地偎进他的怀里,眯起美丽的眼睛,迎接他忘情的亲吻。
接下来的夜间,曹丕精力充沛,永无止息,真正地挑动了甄洛的女性情怀。
甄洛觉得,就在一夜之内,自己成熟了,像一朵花,舒展地开放,比以往更艳,更盛,更加荡心动魄了。
自这个夜晚起,甄洛的生活发生了改变,她眼睛里的邺城也随之改变了,再不像以前那样整日灰暗着,漂浮着满天风沙了。
曹丕放弃了狩猎活动,荒废了政事参赞,甚至疏远了诗文密友,全心全意都在甄洛的身上,早上看着她巧手整衣,对镜理妆,到晚间再看着她洗尽铅华,美玉横陈,不愿有一时一刻的分离。
满足与喜悦相因相成,在曹丕与甄洛之间生长、弥漫,他们感觉整座邺城都被踏在脚下了,没有谁可与他们比肩了。
曹丕常常说:“洛洛,我此外什么都不需要了。有了你,世事样样成空,只有你才真实地存在。我此生不能没有你,无论将来怎样,我们永远不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