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传》第三章 寒光凛冽的七宝刀
第三章 寒光凛冽的七宝刀
17
董卓主持召开中央常委会了,把说给袁绍的话又说了一遍:“当今皇上,愚昧懦弱,不能管理社稷,没有资格担任万乘之主,应该废掉,改立陈留王为皇上。”
在场官员们慑于董卓的淫威,对他独断专行、随心所欲的行为虽然心中反对,但都闷不吱声,谁也不作表态,只有丁原当面提出反对意见。
丁原说:“少帝只不过是年龄幼小,他并没有什么错啊。年龄幼小,他会慢慢长大。他总会懂得如何治理国家的。”
丁原是并州刺史,也是何进约来洛阳诛杀宦官的。跟董卓一样,丁原到达洛阳后,外戚和宦官都死过了。
丁原跟董卓职级相等,又有军队在洛阳,所以敢于表态。
董卓一听,勃然大怒,想杀了丁原,但看见丁原的手下大将、干儿子吕布威风凛凛地站在丁原身后,就把火气咽下去了,说:“既然有人反对,那废立之事,就下次再说吧。”
董卓使了个缓兵计,派吕布的同乡好友李肃携带大量金银珠宝,并带上一匹来自西凉的宝马“赤兔” ,去劝降吕布。
吕布是个势利小人,当天就杀了干爹丁原,提着丁原的脑袋投降董卓,又认董卓作了干爹。
除掉了丁原,又得了吕布这样一员大将,董卓愈加肆无忌惮,挖掘帝陵,奸乱公主,夺略官人,大肆屠戮,还纵容他的部下在京城洛阳烧杀抢劫。
董卓见洛阳城中富足,贵族府第连绵,家家殷实,金帛财产无数,便放纵手下士兵,实行所谓“收牢”运动。
董卓的士兵到处杀人放火,奸淫妇女,劫掠物资,残暴百姓,把整个洛阳城闹得鸡犬不宁,怨声载道。
董卓的部属均是地方土霸和羌胡豪酋,非常的野蛮残暴,坏事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出的。
洛阳东边的登封有个庙会,百姓都在那里做买卖,董卓的部队把集市围起来,把所有的男子都杀死,割下人头,一串串挂在车辕上,将妇女和财物装在抢来的牛车上,耀武扬威地回到洛阳,扬言杀贼大胜,歌呼不止。
没多久,董卓也不开会了,直接废掉了少帝刘辩,降刘辩为弘农王,另立陈留王刘协做了皇帝,是为汉献帝。
又不久,董卓干脆诛杀了刘辩,也害死了何太后。
董卓换立了汉家皇帝,紧接着升自己,把自己的官职迁为太尉,成了三公之一。
太尉掌管全国军事,超过以前的大将军,然而他犹觉不够,复自封郡侯,让献帝刘协拜自己为国相,跃居三公之首。
董卓成国相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实际上他的特权远远超越皇帝。
董卓“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根本不用像别的官员,小碎步,而是大踏步咚咚咚就到了皇帝跟前,还腰挎刀剑,指手画脚,刘协也得看他脸色。
自己封了,家人也得封。
董卓先封自己的娘,将老妪封为池阳君,照皇帝家女人的资格配备家臣和仆役。接着封自己的弟弟,雩侯,左将军。第三代是个小孙女,封为渭阳君。还有侍妾怀里抱着的小东西呢,也都封了侯。
要在庞大的中央官僚体系中纵横捭阖,单靠自家人是远远不够的。况且当时朝中许多有一定势力和影响的官僚,根本不服董卓。
董卓还是看到了形势利弊的,在玩弄权术的过程中,暗中培养亲信,广为收罗爪牙,以拉拢、诱惑、排挤等手段,打击和陷害一切于己不利的势力和集团。
董卓利用手中特权,重新提升和任用大批党人,如吏部尚书周铋、侍中伍琼、尚书郑公业、长史何颥、司空伍处士等。
不仅如此,只要是与党人有关的知识分子,董卓都把他们拔为列卿,一时之间,“幽滞之士,多所显拔” 。
当朝文学大家蔡邕,也被董卓拉拢和征召了。
蔡邕原来是议郎,曾经给灵帝刘宏解释“异象” ,“蜺蛇堕落,雌鸡化雄,乃由妇人干政,或由非男非女之人弄权所致,亟待陛下进行改革,拯救万民于水火” 。
蔡邕遭阉公务员毒计陷害,削职放逐朔方,后来遇赦返回故乡陈留。
陈留吏王智与蔡邕有私怨,便弹劾蔡邕有诽谤朝廷的言论,蔡邕被迫再度离家逃命,浪迹江湖,历时十二年。
蔡邕四处游荡期间,以音乐享誉远近。
有人在弹奏中有一点小小的差错,也逃不过蔡邕的耳朵。
蔡邕关于琴的选材、制作、调音,都有精辟独到的见解。流浪中,他舍弃了很多财物,就是舍不得丢下心爱的琴。
在隐居吴地溧阳的日子里,蔡邕常常抚琴,借用琴声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反遭迫害的悲愤和感叹前途渺茫的怅惘。
有天抚琴时,在隔壁灶间烧火做饭的女房东将木柴烧出了“噼里啪啦”的响声,十分清脆。蔡邕听到,心中惊讶,跑往灶间炉火边,顾不得火势猛烈,伸手就将那块刚塞进灶膛的烧柴拽了出来,“别烧别烧,这可是做琴的好材料啊!”
那是块桐木。蔡邕又吹又摸。手被烧伤了,也不觉得疼。
好在抢救及时,桐木基本完整,蔡邕就将它精雕细刻,做成了一张琴。
新桐木琴,弹奏起来,音色美妙绝伦,盖世无双。
这把桐木琴流传下来,成了世间罕有的珍宝,因为琴尾有少许烧焦的痕迹,人们叫它“焦尾琴” 。
董卓对蔡邕的盛名和才气早有所闻,特别征召他进洛阳任官,蔡邕恐惧政治,婉言拒绝。
董卓便威胁蔡邕:“如不听命,诛杀全族。”
这话更让蔡邕恐惧了,只好留在洛阳。
董卓说:“就是嘛。拜大官,有什么不好的!”
董卓任命蔡邕为祭酒,接着不断擢升,三天之内,历遍“三台” ,官至宫廷随从官,人称“蔡中郎” 。
18
董卓除了在中央各部委安置亲己势力外,还通过任命太守、刺史等手段部署地方爪牙。
在不长的时间内,董卓通过层层安置耳目,基本上已经控制了中央和地方的主要政治力量,只要是不满他的官员稍有动作,他便毫不留情地予以彻底铲除,杀鸡骇猴,威慑朝野。
张温曾任太尉,素来对董卓飞扬跋扈、野蛮残忍的行为极为不满。董卓也视张温为眼中钉,肉中刺,为了除掉这一心头大患,董卓便诬蔑张温与袁术勾结,对抗朝廷,笞杀了张温。
在董卓的淫威逼迫和阴谋陷害下,他的竞争对手和朝中许多忠义之臣,不是被逼迫出逃,就是被铲除消灭。
董卓觉得杀一两个,三五个,办法比较单调,得把干部们集合起来,统一震慑震慑。便设招待会,邀请在洛阳的全体干部赴宴。
官员们都来了,莫名其妙,不知董卓葫芦里到底装的什么药。
董卓却兴致高昂,招呼大家不要顾忌,畅怀痛饮。
酒过三巡,董卓突然起身,神秘地对在场的人说:“为了给大家助酒兴,我将为各位献上一个精彩的节目,请欣赏!”说完,击掌示意,狂笑不已。
董卓把抓到的几百名所谓反叛者押到宴会场正中央,先命令士兵剪掉他们的舌头,然后有的人被斩断手脚,有的人被挖掉眼睛。
天黑时,董卓又命把没有杀完的反叛者用布条缠绑全身,头朝下倒立,然后浇上油膏,点上火,活活将他们烧死。
整个宴席变成了瘆人的刑场。手段之残忍,令所有在场官员和士兵惨不忍睹,许多人手中的筷子都被吓得抖落在地。
董卓却若无其事,仍然狂饮自如,脸上还流露出洋洋得意的神色。
“性残忍不仁”的董卓,想用罪恶来征服朝臣,征服洛阳,但在本质上,他也是在为自己掘墓。
已成众矢之的的董卓满心以为残暴可以震慑洛阳,岂不知,在他的身边早已有人谋划着要取他的性命了。
越骑校尉伍孚,十分痛恨董卓的倒行逆施,发誓要亲手杀死董卓。
伍孚揣着一把杀羊刀,向董卓汇报工作,趁董卓不备,拔刀便戳。由于杀人心切,用力过猛,没有刺中。
董卓虽说很胖,反应却快,抓住伍孚持刀的腕子扭打起来。
吕布赶上去扭住了伍孚。
董卓命令,将伍孚拉出去,剖腹杀死示众。
前面的勇士死了,没有吓退后面的勇士。司徒王允便是痛恨董卓而居心深邃的勇士之一。
王允假称自己过生日,邀请部分大臣到家中赴宴。
宴会上,王允忽然大哭起来。众人十分奇怪,问:“先生庆贺生日,何故痛哭呢?”
王允说:“不是我的生日呀,我只是想跟诸位聚会,怕董卓怀疑,才想了个请客的法子。目今董卓专权,朝廷蒙难,天下遭殃,我们没有能力除掉董贼,我越想越伤心,故而痛哭啊。”
王允说完接着哭,老臣们平素人云亦云,都没有什么主意,这时候只有陪着王允哭,鼻涕眼泪儿的。
骁骑校尉曹操却大笑起来,说:“没出息,都没出息,这样子对哭,难道能把董卓哭死不成?我有一个计策,可以杀掉董卓。”
出生于沛国谯县的曹操,从小聪明机灵,二十多岁当上京城洛阳北部尉,派出所所长,管理片区治安。
二十岁出头的曹操,集资修缮了洛阳城北门,制作了若干五色大棒,挂在城门两边。申明禁令,违反法律的,不管是平民百姓还是豪绅权贵,一律用五色棒打杀。
太监蹇硕的叔父横行不法,被曹操这位年轻的都尉以五色棒打杀,百姓拍手称快,豪强和纨绔子弟不得不收敛行迹,不敢违犯禁令了。
曹操在北部尉任上的英勇事迹广为流传,王允自然也是知道的。此际谋取大事,听得曹操有计策可以杀掉董卓,王允赶忙离开座位,给曹操作一个揖道:“孟德有什么计策,快请讲来。”
曹操说:“我曹操虽说没有才能,倒愿意舍身前去,割下董贼的头来,上报天子,下谢百姓。听说您有一口七宝刀,请把它借给我,明天我去见董卓,就说是献刀,到他跟前,一刀宰了他。”
王允大喜过望,立马取出七宝刀给了曹操,说:“孟德壮烈可嘉,壮烈可嘉!当此危亡之际,有了孟德,真是天下的大幸啊。那就拜托了!”
接着,王允亲自斟满酒杯,敬给曹操。
曹操接过酒来,沥洒发誓,然后庄重地一饮而尽。
屏风后面站着个小美女,名叫貂蝉,她把这一幕清清楚楚地看在眼里。
小美女十分激动,敬佩王允的忧国之心,崇拜曹操的英雄气概。
第二天,曹操就带着七宝刀,前往董府,拜见董卓。
董卓靠在长榻上休息,恰好吕布出去了,董卓又翻身朝向里侧。因为肥胖,曹操跟他打过招呼,他还没有转过身来。
大好时机,合该老贼送命!曹操拔出宝刀就砍。
董卓听到了刀锋出鞘的声音,忽地转过身来问:“孟德你干啥?”
曹操忽又听见吕布掀帘子声响,疾速以双手平托了七宝刀,说:“新近得到一口宝刀,特地献给丞相。”
董卓一听很是高兴,说:“好啊好啊。”起身,接过刀,翻来覆去看了看,见上面嵌饰的七颗亮星与凛冽的刀锋相映生辉。
果然是把好刀,宝刀,董卓又敲了敲,转手交给吕布收起来。
曹操已经浑身冒汗,解下刀鞘给了吕布,说:“我该走啦,该走啦。”
曹操出门上马,头也不回地窜出洛阳,逃往陈留去了。
19
曹操走后,董卓进一步强化防范,谁想动一动他更不容易了。
董卓颁布的法律刑罚,混乱无度,不成体统,全都取决于他个人的意志:对普通老百姓往往实施严刑酷法,而对亲信家族,则违法不究。
为了聚敛巨额财富,董卓大量毁坏通行的五铢钱,还下令将所有的铜人、铜钟和铜马打破,重新铸成小钱。
粗制滥造的小钱,不仅重量比五铢钱轻,而且没有纹章,钱的边缘也没有轮廓,不耐磨损。
劣质小钱的流通,直接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物价猛涨。买一石谷就要花数万钱。
百姓生活陷于极度痛苦之中,董卓却利用搜括来的钱财,整日歌舞升平,寻欢作乐,生活荒淫无度。
董卓的政治野心与残暴本性相结合,直接导致了他对东汉政权和社会的巨大破坏。其他豪强军阀和地方官吏很不甘心,他们不愿臣服董卓,纷纷决定,发兵讨伐。
先是,议郎杨勋与左将军皇甫嵩秘密商议,准备共同讨伐董卓,由于皇甫嵩忽然被征调外出,离开洛阳,杨勋势单力薄,暂时罢休。
公元190年——汉献帝刘协初平元年,冀州刺史韩馥、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南阳太守张咨等,纷纷起兵,反对董卓。
不久,长沙太守孙坚率领军队征讨董卓。
接着,河内太守王匡屯兵黄河渡口,也准备进攻董卓。
董卓打仗是有一套的,没过多长时间,不少反对势力都被他收拾了。
第二年,孙坚重新收拢流散部属,准备再度讨伐董卓。
董卓派胡轸、吕布迎击孙坚。由于胡轸、吕布二人心存芥蒂,不能相处,还没交战,士兵就涣散逃离。孙坚趁机出击,胡轸、吕布大败而逃。
董卓见势不妙,不得不派部将李傕向孙坚求和。
孙坚不理,继续进攻距洛阳只有九十里路的大谷。
董卓被迫率军出战,被孙坚击败。
袁绍逃出洛阳后,为冀州牧韩馥收留,让他做渤海太守。袁绍很快就依托韩馥的势力,在渤海郡组织了一支人马,是所有地方武装中人数最多的。
袁绍发布征讨檄文,并招募天下英雄豪杰,组织联军。都来吧,帮助我,你们也立功。
有袁绍打头,曹操、孙坚、公孙瓒、刘备等人,都带着人马投奔来了,加上同样从洛阳逃出的袁绍的兄弟袁术从鲁阳带来的军队,一共十几万。
大家在酸枣镇结盟,共推袁绍做盟主,酸枣在今天的河南延津地方。
结盟后,整肃大军,操练新兵,虎视洛阳。
冀州刺史韩馥、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南阳太守张咨、河内太守王匡等,飞速响应,山东民间豪杰也纷纷揭竿,剑指洛阳,讨伐董卓。
董卓得报酸枣结盟,大惊,赶紧组织军队,准备迎战。
尚书郑太出来说:“掌握政权在于德行,而不在于将广兵多。”
董卓是个军阀,听这话不高兴了,说:“你这么说,是不是说军队就没一点用处呢?”
郑太说他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认为,关东诸侯是不值得明公动用大军征伐的,您没必要费那个劲。”
为什么这么说呢?郑太提出了三个理由。
您从年轻时就担任将帅,崛起于西凉这样的战乱之地,熟习军事。而袁绍是个什么东西?说得好听是四世三公,其实就是个纨绔子弟、公子哥儿一个。
跟袁绍合谋的那些人呢?张邈,严肃古板,坐在堂上连东张西望都不会。孔仙,吹牛大王,最大的本事就是褒贬他人的是非。
袁绍那一拨人,全都不懂军事,如果真的在战场上相遇,凭什么跟明公您较劲呢?
还有,他们的官职都是自封的,互不统属,一旦真的在战场上交兵,势必会保存实力,坐观他人成败,绝不会同心同力、共进共退。
重要的是,崤山以东地面,多年太平无事,军队和百姓都对打仗感到陌生,而函谷关以西地区,老受羌人、胡人攻击,在这样的环境下,妇女都可以弯弓射箭,上阵作战。
所以我说,天下最可怕的军队,莫过于并州、凉州以及羌人、胡人的军队,而您,正是以这些力量作为自己爪牙的。
您驱使来自西北的军队去打他们,就好像驱使猛虎对羊群,又好比是用强风扫除枯叶,谁能抵抗呢?
可是,既要防守洛阳,又要多方出击,您的军队不够,必须临时大量征兵,那么反而会侵扰地方,引起动乱,因而对您不利。
郑太说:“上策是,没必要出击,就蹲在洛阳,等他们来一股,收拾掉一股就是了。”
郑太真能白话儿,话题一扭,把董卓捧得滋滋儿的,高兴。
高兴归高兴,董卓还是会算计的,毕竟关东诸侯的势力至少十倍于自己,西域虎狼之兵恐怕也不是对手。
想来想去,董卓决定:避开关东诸侯的锋芒,不再防守中原。放弃洛阳,挟持献帝逃跑吧!
董卓于是召开紧急会议,说根据一本叫做《石包谶》的谶纬之书介绍,皇上应当离开洛阳,才能顺应天意。
群臣知道董卓瞎扯,但是谁也不敢反对。
司徒杨彪说:“光武帝建都洛阳,时间已经很久了,城市建设先进,百姓安居乐业。迁都改制,乃是关系天下命运的大事,无缘无故地抛弃皇室的宗庙与先帝的陵园,恐怕会惊动百姓,招致大乱。《石包谶》就是一本妖书,不能相信。”
董卓一看用迷信唬不住杨彪,又说:“我在西域多年,知道那里土地肥美,又出产木材,还有当年西汉时留下的很多遗产,只要用心经营,一定可以安顿好的。至于百姓,跟他们有什么可商量的?我可以派军队把他们赶到海里去。”
董卓说到最后一句话的时候,已经充满杀机了。
既然军队可以把百姓赶到海里,难道就不能把你们这些朝臣投到河里吗?
然而,杨彪还是不肯屈服,据理力争。
太尉黄琬也起来支持杨彪。
董卓恨得咬牙,第二天就操纵汉献帝,免去了二人的官职,还要杀掉他们。
杨彪和黄琬害怕了,便手牵手跑到董卓面前请罪。
二月间,董卓制伏了朝中反对迁都的力量,正式下令结束洛阳作为东汉王朝首都的历史。
20
董卓迁离洛阳,主要是受到来自袁绍为首的关东诸侯的压迫,因此恨透了袁绍,当即下令,将当时在朝中为官的袁绍的叔父太傅袁隗、袁隗之子太仆袁基处死,同时处死的还有袁家大小六十多人。
为了搜刮钱财,董卓下令近万兵士洗劫洛阳的富户人家,逮捕洛阳城中富豪,将他们插上“反臣逆党”的牌子,予以斩杀。
董卓将洛阳富豪的财物全部没收,达数千车。
董卓不仅祸害活人,连死人也不放过。他命令吕布率领军队,挖开了历代的皇陵和公卿及以下官员的墓地,搜罗珍宝,大发死人财。
为了防止官员和百姓恋家不走,董卓下令将整个洛阳城以及附近二百里内的宫殿、宗庙、府库等建筑物尽数焚火烧毁。
洛阳这座自西周以来,历经数百年惨淡经营的繁荣都城,被董卓这个大军阀毁于一旦,宫室被焚,帝陵被掘,奢华美艳荡然不再。
然后,董卓派军队一批批地驱赶百姓西行,有人走得慢的,一刀砍倒,即使没有砍死,也会被后面来回奔突的军马踩死。一时间死去的百姓不计其数,沿途之上,堆满了尸体。
昔日兴盛繁华的洛阳城,成了一片废墟,凄凉惨景,比目皆是,令人顿足痛惜。
董卓凶残不仁,倒行逆施,整个洛阳城废墟连片,狼藉不堪,郊外方圆二百里,千疮百孔,满目疮夷,鸡犬之声,尽皆消失。直臣曹操对此悲愤不已,为诗以志其哀。
贼臣持国柄,杀主死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董卓将汉献帝刘协送到长安,把百姓驱赶到长安,中断了洛阳作为都城的首善地位,自己则仍盘踞于洛阳废墟上的军营,对抗诸侯军。
董卓伤天害理,恶贯满盈,理当天下共讨之。
然而,曾经被寄予厚望的东方诸侯联军,却正如尚书郑太所预料的那样,不仅目光短浅,缺乏战略能力,而且离心离德,根本难成大事。
不仅郑太看出了诸侯军不能成事,鲍信也看出来了。
鲍信在董卓刚进洛阳,立足未稳的时候,就对董卓军事势力的膨胀有较清醒的觉察和认识,劝袁绍杀掉董卓,袁绍优柔寡断,酿成今天的后果。
鲍信对曹操说:“现在奸臣乘机出来颠覆皇室,英雄豪杰愤然对抗,而天下响应的原因,是因为大义所在。
“袁绍当盟主,利用权利为己谋私,可能是另一个董卓,如果我们对抗他,恐怕力不从心,如果跟他同流合污,那又怎么说得过去?不如现在待在黄河以南,静观其变。”
鲍信是高看曹操的,他说:“当今谋略出众,能够拨乱反正的人,恐怕只有孟德你了。如果不是像你这样的人,即使再强大,也一定会失败。你应该是上天派来的。”
这个话在当时大多数人看来,是没什么眼光的,因为当时的曹操实在还没有什么名气和威望,根本不能跟袁绍、袁术,甚至张邈、孔仙相提并论。
但曹操用事实证明了自己,证明了鲍信的眼光。
董卓迁走了汉献帝,驱遣了百姓,自己仍据守洛阳,对抗诸侯联军。袁绍等竟然吓得不敢前进了。
曹操急了,对大家说:“我们兴起义兵,是为了诛除暴乱,现在大军已经集结,诸位还在疑虑什么?
“如果董卓借着皇帝的权威,向东进军,那么虽然他残暴无道,也会对我们构成很大的威胁。但是现在他烧毁了宫殿,强迫天子迁徙,屠杀百姓,甚至偷坟掘墓,基本上可以定性为恐怖分子了,那么天下还有谁肯跟从他呢?
“洛阳哀鸿遍野,全国人心惶惶,这实在是上天赐给我们消灭董卓的最好时机,只需要一战,我们就可以平定天下了,为什么还要犹豫不决呢!”
曹操慷慨激昂,可大家一点也不热心。
连盟主袁绍都没什么反应,谁还愿意先动手呢?
曹操看出他们不想打董卓,只想保存实力,很生气,对这些新军阀们失望透了,决定带着自己的五千人马,单独进兵。
张邈是个正人君子和忠厚长者,不忍袖手旁观,就拨出一部分军队,赞助曹操一同出征。
曹操率领队伍进攻洛阳,兵少,跟董军一交战,就垮了下来。
曹操骑着马往后撤退的时候,肩上中了一箭,他赶紧拍马逃奔,又是一支箭,射伤了坐骑。那马一受惊,把曹操掀了下来。
追兵呐喊声越来越近。正在危急的时候,幸亏曹洪赶上。
曹洪跳下马来,扶起曹操。曹操骑上曹洪的马,才脱了险。
损兵折将的曹操回到酸枣城,再看看他的同盟军,不但按兵不动,将领们还每天喝酒作乐,根本没想讨伐董卓。
曹操满心气愤,跑到袁绍他们摆酒宴的地方,指责道:“你们以起义兵为名,却在这里饮酒作乐,让天下百姓失望。我真替你们害臊啊!”
可是,诸侯军们已经抱定不再进取的决心,虽然遭到曹操这样激烈的批评,仍旧每天只是窝在营里喝酒吃肉,无所事事。
曹操彻底绝望了,觉得跟这些人一起,根本成不了大事,恰好有朋友建议扬州一带小有灾荒,可以招募人马。
于是曹操起身到扬州去,准备重整旗鼓,另谋发展。
酸枣镇的军阀们,养着几十万军队,不久吃光了粮食,喝光了酒,也就四下散去,各自回到自己的地盘,当土皇帝去了。
董卓一看关东诸侯联盟不攻自破,心中大喜,美出了一脸鼻涕泡泡。
为了扩大和巩固自身势力,董卓自进入洛阳以来,也没忘了拉拢朝中的官员。
王允,作为元老重臣,久负盛望,在拜托曹操刺杀董卓失败之后,更深地隐蔽自己,不惜矫情曲意,来换取董卓的信任。
董卓于是渐渐地便把王允当作了自己的心腹亲信。
王允取得董卓信任后,私下里联络各种反董势力,跟尚书仆射士孙瑞、司隶校尉黄琬、尚书郑公业等人经常秘密开会,研究如何消灭董卓。
因为强大的关东诸侯联盟已经崩溃,从纯军事的角度打败董卓的可能性已经近乎于零,王允他们就回归旧法,重新锁定相对比较“恐怖”的“行刺”方案。
想要行刺也确实不容易,董卓力大无穷,身边有很多警卫员,关系远的人接近不了他,能接近他的人大多不是他的对手。
像王允这样的“亲信死党” ,倒是能接近董卓,但不要说那些警卫员,他连半个董卓也打不过。所以寻找合适的刺客就成了关键。
公元192年,东汉初平三年,四月间,王允与士孙瑞借拜神的机会又一次秘密商量。
士孙瑞说:“现在时机大好,我们正可趁天下沸腾之际,主动采取措施,消灭罪魁祸首!”
王允同意士孙瑞的意见,可是考虑到董卓平时戒备森严,而且他本人武力强健,如果不采取周密措施,恐怕不易得手。
他们认为,要想除掉董卓,必须找到一个可以亲近董卓的人做内应才行,思来想去,董卓的干儿子吕布是这么个角色。
吕布年青勇猛,武力超群,袭杀丁原投奔董卓以来,深得董卓喜爱,收他为义子,并提拔他担任骑都尉,后来又迁为中郎将,封为都亭侯。
董卓把吕布当作自己的贴身侍卫,不管走到哪里,吕布总是形影不离,负责保护董卓的生命安全。
然而董卓性格粗暴,又很偏激,吕布做他的中阁守将,一不留神就出岔子了。
数月前,吕布说话不小心,惹怒了董卓,董卓随手抽出刀戟向吕布掷去,幸亏吕布眼疾脚快,闪电般躲开,才得以幸免。
吕布向董卓谢罪,董卓便不再追究,之后也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可是,吕布却已经心怀芥蒂了,王允觉得恰好可以利用吕布的情绪。
王允把诛杀董卓的计划告诉吕布,并要求他充当内应。
吕布不同意,说:“奈何如同父子一样!”
王允开导说:“你姓吕,他姓董,又不是骨肉亲情。况且董卓现在是人人得而诛之的国贼,你难道还认他作父亲吗?他向你掷刀戟的时候,把你当儿子看待吗?”
吕布还是犹豫不从。
王允心想,要吕布答应“刺董” ,功夫下不到不行啊。
不久以后,王允采取美人计,起用女英雄貂蝉,演出了一幕轰轰烈烈的锄奸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