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武则天》第四十七章 遴选佳丽贡朝廷

 

武遂姑娘有了自己的阁楼,自己的闺房,佛堂里佛头上的小天地。

平素在闺房里,不定哪个短暂的时间是赤裸的,光滑的,在绣榻上伸伸腿脚,展展腰肢,打几个滚,非常受用。

灰尘顺着楼台木版的缝隙震落下去,落在佛祖的头上和肩膀上,袈裟上。

当然,人穿衣服是常态,赤裸光滑是偶然的,若给外人看见,或许是羞涩和耻辱的。

不过在广阔无际、情怀飞扬的茅草地,只有热烈与美好,哪有羞涩和耻辱啊。

赤裸的、光滑的武遂遂,兴奋地在茅草地里旋转,跳跃,飞腾,漂游,展肢,下腰,金鸡独立,白鹤亮翅。

对方是个绝妙的舞伴。忽远忽近地配合。如影随形地折腾。

或以某个姿势跟遂遂保持艺术的“链接” ,或以某种动作给予遂遂革命性的“撞击” 。

天地旋转,烟云分合。茅草地变成了一幅巨毯,忽而卷拢起来,包裹了联合的肉体,忽而四面撤去,亮出迸射的激情。

梦,当然有醒觉的时候。遂遂落在温软的绣榻上。身体感觉尚在强烈地延续。

没有喝过酒的人,第一次第一口豪饮烈酒,可能是痛苦的。像武遂这样离奇的梦幻,一般的女孩儿禁不住,受不了,梦醒来可能会恐惧,甚至会哭泣。

但武遂不是一般的女孩儿。全身淋漓地回想梦中的奇迹,渐渐感到的,是茅草地和小闺房的落差。

原来生命和茅草地的合作,竟是奇妙不凡的,感觉是幸运的。别的女孩儿,也如此吗?美好的梦境,还会有吗?

假设好梦不再,梦中的色彩,梦中的体验,现实中有吗?

倘使好梦不再,梦中的地震,梦中的云雨风暴,现实中找得到吗?

蝴蝶在窗棂上嬉戏,拒不回答武遂遂的连环疑问。

这边,武遂遂在闺房中回味茅草地的警训,反思石破天惊的人生跨越,那边,地方领导盖文达要来访问杨夫人和武士彟的女儿们了。

信儿送来,下人们,侍女仆夫忙着搞卫生,大洒扫。半上午,原大都督府门口热闹了,盖刺史的轿子来到。

老盖不光是地方监察长官,还是先皇的重臣,今上早年夺权的策划部“二郎文学馆”的十八大文豪之一,身份很是不凡。

前不久,盖文达先生还在多方关照,让手下多个部门照应武大都督全家,安置住宿和生活呢。

杨夫人岂能怠慢,穿上新衣服,恭迎到大门外。

盖文达倒是并不摆谱,没有架子,跨出轿门,笑呵呵地说:“来过的啊!当年拜访武大都督,来过的。嫂夫人南归至今,州府支应和照拂有无不周啊?”

杨女士答说:“很好,很好呢。将军请!”

请盖刺史到堂上坐了,侍女奉茶了,杨大妈说:“现今的日子,比之从前不差。并州,长安,洛阳,转一大圈,到荆州,春天了。当然绕一大圈是免不了的。不转一大圈,怎知哪里好呢。”

盖文达道:“武大都督积德蓄福,自有回报。”

两个侍女,一个为小釜加足了火炭烹茶,一个预备好了白瓷杯盏。

盖监察长转脸瞄见右边宽案上文房齐全,两幅锦帛,上面各写个“春”字,笔画秀媚而有力,忍不住笑问道:“夫人书法?”

杨夫人回说:“女儿写的。次女遂遂。”说着让侍仆请女儿来。

奇的是,武遂也与往日不同了。袅袅婷婷,馨香馥郁,走进来为盖大人敬了个礼。看到烹茶正好,沏上一盏浓茶的好茶,双手捧过来奉上。继而为母亲也奉上一盏。

盖文达品了一口,连称好茶:“好茶,好茶。”

聊了一会儿闲话,盖文达有意无意地说道:“圣上巡幸东都,近日传出旨意:广选美人,以实掖庭。各地都在积极响应,落实于行动呢。”

盖监察长应该是接到了李世民在洛阳发出的圣谕。

皇上为解决心情不爽的问题,受到杨广十六院百千佳人簇拥享受的启发,降旨遴选美色,充填后宫。

长孙皇后故去了,李世民还有四个妃子、九个昭仪、十八个婕妤、二十七个美人、三十六个才人,三十班低级宫女,每班三十六人,合计一千零八十人,这些全是后宫佳丽,皆可随时随地承受帝王的恩泽。

但,李世民犹觉不够。要般配一个渔色成性的大英雄,佳人美女之需,哪有个够啊?

朝廷特别顾问魏征先生爱进谏,自方方面面提意见给李世民,是个诲君不倦的老学究。他给李世民上了大量正确的废话,非常有名。

《十思疏》 ,是让李世民没事常想十件事。

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地位低见识浅,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皇上您这样聪明睿智的人呢。

君王处于重要位置,尊大于天地之间,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保持千秋万代永不变色。

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常思危难,戒掉奢侈,奉行节俭,宽厚道德,克服妄欲,则如同挖断树根来求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要泉水流得远啊。

古代的帝王们,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没有一个不是聪明智慧而且成效显著的,但大功告成之后品德往往就开始衰微了。

君王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不多,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

夺取天下时力量有余,守卫政权却力量不足,这是为什么呢?

大概是,过去忧虑深重,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成功之后,就放纵性情,傲视别人。

竭尽诚心,虽然一北一南,也能结成一家,傲视别人,即使亲人也会变成陌路。

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使用威风怒气来吓唬,臣民只求免于刑罚,苟且度日,而不会感念君王的仁德。他们表面上恭敬,内心里不服气。

臣民对君王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是百姓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谨慎的。

疾驰的马车用腐烂的绳索驾驭,怎么可以疏忽大意呢?

做君王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自我克制、时常约束、自身端正、谦虚谨慎、虚心纳谏、安定百姓、网开一面、罢黜奸邪、奖赏得当、用刑不滥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那么,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老实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争先恐后前来效力,君王没有大事烦扰,不需要劳神费思,可以颐养长寿,尽情享受天下快乐啦。

哎呀呀,老魏啰嗦了半天正确的废话,最后这才说到点子上:享乐加长寿,等于永远享乐。

综合罗列,泛泛而谈,没有制度性的建议,也没有震撼性的警告。

内省。仅此而已。一个君王,若懂得内省,那里还需要这类东西,若不知道内省,你乱坠天花其奈他何?

魏征跟华夏历史上几乎所有的知识人才一样,解不开这个族群政治统治模式上的死结,至多推动原地转圈而已,没有任何提升。

而且,事君以忠的魏玄成公,有犯无隐,言尽意躬,对李世民的最大毛病,未见他规谏一字,反而还在鼓励。

什么最大毛病?对世上之美貌钗裙,娇娃丽姝,总是不肯放过。

妃嫱嫔御,不可胜数。九昭仪十八婕妤、二十七美人、三十六才人,皆系概说。弟弟的媳妇小杨,隋朝留下来的皇后萧女士,也收入后宫,充作妾媵了。

三儿子李恪他妈,是杨广的女儿,五儿子李祐他妈小阴,七儿子李恽他妈小王,八儿子李贞他妈小燕,九儿子是李治,妈死了,十儿子李慎他妈小韦,十三儿子李福他妈小杨,都是明宠正爱的佳眷。

其他小美女,排着队转着圈,服侍御榻,捏腰捋腿的,统计不完啦。

英雄人物,能力指天,猎艳渔色,古来不外。

后宫佳丽尽管无数,时间长了,亦不能足。采选一些新鲜的小美人儿,作为后半生的娱乐,那才是充实有趣,不枉一世。

于是,在杨广曾经疯狂享乐的洛阳西苑,大唐皇上李世民必欲过之而美快,豪饮之后,降下旨意,命各地遴选佳丽,贡往朝廷。

上有所好,下必奉迎。圣旨一下,地方干部争先恐后,层层选拔。

身姿妖娆、美色可餐的女孩儿自然是候选对象,若有高干背景,出身功勋家庭,那就更给贡美者长脸了。

盖文达监察长访问武家,内心深处有多重用意。

一来帮衬了杨夫人有功,看看落实得怎么样,听一听感激的话;二来听说武大都督家二女儿情窦正开,花蕾欲放,实地察访一遍其女姿色。若能贡上朝廷,便是此番刺史任上大功,甚至今生快慰之事。

武家次女,名字叫个遂遂。天遂人愿,天遂人愿。

看其眉眼,情色尤物,观其声气,绝世娇姝。

斯女子也,闻听圣旨消息,双耳仿佛竖起。恨不能即日动身成行,巴不得当夜奉君入寝。

两个“春”字,又在那微风中,掀起边角,飘呀飘的,分明“春春欲动”之意啊。

杨大妈心情复杂,难以梳理。或者,简单地说,没有任何思想准备。送盖大人离开的时候,尚在头脑发晕,连盖大人相约何时再来察看也没有听清。

倒是武遂清楚明白,有态有度,让盖大人带走了一揽子好感。

盖文达们走后,武遂和小三在庭院里追逐打闹,几次把紫荆花都撞掉蹭掉了,红紫满地,笑声满院。

午餐的气氛也很好,主要是两个女儿玩得快活。

午餐后,休息了一阵,杨女士自己走到了佛堂。

仰脸看,佛头之上,那里是遂遂睡觉的地方。低头瞧,佛膝之下,这里是武大都督和自己多次拜求之所在。

杨女士虔诚地拜了佛,又想起了一家人在利州的日子。

小三儿生在利州。吃满月酒那天,大都督府张灯结彩,利州的官吏们全都到场了。都督的心腹人士那日悄悄请到了相师袁天纲,说是天降大师,百相百验,酒足饭饱之后引入后堂,为全家人相面。

六七岁的顺顺,袁天纲说“大贵之相” 。

牵三四岁的遂遂过来,并未说是个男儿女儿。着男装,蓄男发,又似男孩般活泼,还有点小小的威严劲儿。

袁天纲误认为是小郎君,相看了一会儿,露出惊叹之色,道:“金滴银环,亮光频现,鹰目日角,凤颈龙颜。可惜是个男孩儿,若是女儿,贵不可言。”

武都督追问,袁天纲道:“若是女儿,当为天下之主。即便是小郎君,虽然可惜,也照样贵不可言。小郎君之贵相,实为罕见,本相师也是喜出望外。”

当时挽留袁天纲饮宴三日,谢以大量金钱。

相师走后,她和武大都督惊惧了好多日子,得知袁相师确实是守口如瓶的,也没有人乱传相面之言,才悄声讨论起来。

杨夫人的父亲,本是朝官,武都督也是朝官出身,岂能不知朝廷的规矩?女孩儿为“天下之主” ,实在是异想天开。

但他们理解“相辞” ,重在核心意思,倘若遂遂能被立为皇后,那不基本上也算天下之主吗?

杨女士的心突然跳得响起来。

记得,深更半夜,他夫妻俩还在被窝里算计。天子李世民一旦升天,幼帝新立大位,册立咱家遂遂为后,完全可能,有什么不可能?

相辞和算计终究都还是应验了。没有想到的是,在朝廷里,并非年轻的皇上登基,而是年届不惑的陛下广搜侍寝之小美人。

年届不惑,配鲜嫩之龄?遂遂纵然入了宫去,离那皇后贵妃不知还有多远。服侍越来越年迈的皇上,埋没在万千女人丛中,渐渐老去……

杨女士不敢多想。她想到自己,虽说曾是官僚的女儿,但隋朝福祚短暂,唐朝取而代之,家境衰落,已然成了实质上的民女,蹉跎到四十多岁,让武都督捡个漏儿。否则还不是困守空宅,默默变老。

岁月白驹,穿梭匆匆,民女尚且愁嫁,那么,老年天子,宫中剩女……佛祖在上,还会保佑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