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武则天》第十五章 自报奋勇做说客

 

在河南,有李密,在陕西,有李渊,在江都,宇文述的儿子们开戏了。

宇文述的二儿子宇文智及和几个心腹——赵行枢、杨士览和司马德戡等商议,让宇文智及他哥——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做领袖起大事。他们签订好了盟约,去找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听说要自己带头拾掇大隋皇上杨广,脸色大变,浑身淌汗,两只腿颤抖不止,但最后还是接受了这个伟大而光荣的任务。

司马德戡派张恺和许弘仁在御用武警战士们中间散布消息说,陛下听说禁军中打算叛逃的人太多,正在酿制大量毒酒,打算利用宴会,把他们全都毒死,让江都当地的部队接管大内防卫任务。

武警们听说噩运将临,大为恐慌,偷偷地相互转告,参与政变的积极性越发高涨。

公元618年,三月十日,司马德戡召集禁卫军主要军官,宣布“除掉暴君”的行动计划,大家异口同声地表示:“全听将军指挥,保证步调一致!”

当天下午,天气晦暗,忽又刮起大风,白昼如同黄昏。

傍晚,司马德戡准备好了武器,又去偷出了皇家御厩的一些精良马匹使用。

这日晚上,元礼、裴虔通在皇宫值班,负责殿阁安全,唐奉义在守城门。

裴虔通跟唐奉义相约:所有城门都不上锁,仅只虚掩而已,方便他们进入。

半夜三更,司马德戡集结禁军数万,燃起火把,跟城外部队互相呼应。

内殿中的杨广看到外面火光熊熊,紧接着听到人声喧哗,问发生了什么事,裴虔通回答说:“草料库失火,都在那儿扑救哩。”

当时杨广没有手机真误事啊,实可谓闭目塞听。

小妇女们簇拥着杨广,有的抓,有的揉,玩得正起劲,她们捏着腔,拿着调,扭着细腰,摆着宽臀,劝陛下继续放心享乐,草料库失火,很快会扑灭的。

其实杨广不傻,他为保障禁宫安全,早就挑选勇敢健壮的宫奴数百人,组成了一支内宫卫队,以防备突发事件。

内宫卫队的待遇非常优渥,其中一条是可以跟宫女们睡觉。

奇葩的是,这支卫队的队长是宫女小魏。小魏常见大男人,不常见大钱。政变军很简单就用钱收买了小魏充当内应。

这天晚上,小魏假传圣旨,给卫队放假休息,连个岗哨也没留。

裴虔通和司马德戡率领数百名骑兵很容易就进入内宫了。

巡逻的右屯卫将军独孤盛问裴虔通:“哪里来的军队,怎么有点奇怪啊?”

裴虔通喝令他不要乱说乱动。

独孤盛明白了,来不及披挂铠甲,大骂裴虔通:“老贼你想造反不是!”上前对战,顷刻间为乱兵所格杀。

御前带刀卫士独孤开远奔至内殿门口呼喊:“陛下,盗匪进了宫廷。请陛下快出来亲自督战,不然,大祸就要临头了!”

无人答应。这时政变军拥上来捕获了独孤开远。

独孤开远不顾安危,仍在呼喊皇上。政变军敬佩他的忠义,把他释放了。

杨广在内宫听得外面吵嚷,已经穿上衣服躲藏到西边小阁楼上了。

几个当晚接受宠幸的小佳人揪过衣饰胡乱裹起,跟着杨广钻进了阁里。

杨广预感大难临头,常备毒药一瓶,对他所有心爱的小女人说:“反贼如果打进来,你们先喝,然后我喝。”现在政变真的发生了,慌乱中把毒酒忘在寝殿了,派一个小女子去取。小女子出阁几分钟,突然叽哇乱叫,被政变军拿住了。

小魏把裴虔通等人引到了西阁前。

校尉令狐行达拔刀进入小阁楼,揪出了杨广。

杨广看到了裴虔通。早年做晋王的时候,裴虔通是杨广的亲信。于是,杨广说:“这不是老朋友吗?有什么怨恨,一定要谋反?”

裴虔通说:“不敢。只是将士们都不想在江都玩了,打算请你北返而已。”

杨广说:“要是这样,问题不大。我也一直想回洛阳,只因船只老来不到,才拖延着,现在你说走,那咱就走吧。”

裴虔通派人请来宇文化及。时间已是三月十一日黎明了。

宇文化及没有干过大事,害怕得说不成话。只在那里连称“罪过” 。但是不行啊,他被推举了,得出面啊。

天亮了,依司马德戡的意见,请宇文化及登上宝殿,大家尊称他为“丞相” 。

裴虔通走过来说杨广:“文武百官都集合好了,请陛下去慰劳。”

裴虔通一手提刀,一手抓着杨广肩头的衣服走。两边的政变军大为兴奋,呐喊欢呼,声震天地。

到了殿前,杨广问:“虞世基在不在?”

政变军将领马文举说:“陛下想见虞世基,如今得说清楚是头还是身。”

宇文化及不敢见杨广,政变军人又把杨广拉回寝殿。不一会儿,把萧皇后和杨广的小儿子也都拉来了。

裴虔通、司马德戡等,将钢刀拔出鞘来,站在两边。

杨广怒斥说:“朕有什么罪过,汝等这样待朕?”

裴虔通和司马德戡不答话。

马文举冷笑着回道:“您老人家奢侈荒淫,穷兵黩武,使得青壮男子战死在沙场,妇女儿童饿死于野外,百姓流离失所,天下混乱不堪,而你还在粉饰太平,拒绝规劝,怎能问有没有罪过的废话呢?”

杨广这才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便说:“朕确实对不起天下百姓,但朕有对不起官吏的地方吗?汝等跟着朕,享尽了荣华富贵啊。告诉朕,这事儿谁是挑头的?”

三人不想跟他废话,大声喝道:“天下人全都对你恨之入骨,岂会只有一人挑头?”

宇文化及派封德彝宣读对杨广的判决书,指斥杨广的罪状。

封德彝往杨广前面一站,杨广就说他:“你乃是知识分子,怎么也跟着他们起哄?”

封德彝感到惭愧,念不成了,退出去让宇文化及换人。

杨广最疼爱的小儿子杨杲,年十二岁,在杨广身旁悲哀号哭不停。

裴虔通举刀一挥,砍下杨杲人头,鲜血喷到杨广衣服上,紧接着就要向杨广动手。

萧皇后吓得几乎昏死,哭着求告:“皇上尽管不贤,可待你们确实不错啊。看在他从前的恩情上,留他一条活命,把他降职为一般干部好吧?”

众人说:“萧大妈你拉倒吧,要不是你家老杨,我们还干不了那么多坏事儿呢。今天杀了他,也是替我们自己赎罪了,莫要啰嗦!”

亮晶晶的大刀片子高高举了起来。

杨广大叫:“皇帝岂可死于刀锋!不劳动手,朕要毒酒。”

裴虔通说:“毒酒还得去找,还得等你喝,太费事儿,砍一下痛快。”

马文举上前抓住杨广领口猛地一按,按得杨广跌坐在地。

杨广软了,哭了,说:“朕怎么说也是一天子啊,你们就行行好,给朕留个全尸吧!”说着解下自己的腰带递过去。

令狐行达被杨广哭得心软,就接过腰带,和士兵们一起把他勒死了。杨广归仁时,年五十整岁。

宇文化及派人找到杨广的次子,三十三岁的杨暕,拖到大街上,斩首了。

随后,杨姓皇族,以及皇亲国戚,不管是老人或是婴儿,一律被处死。只剩下杨广的侄子、杨俊的儿子杨浩一个。

虞世基被杀了,最高监察长裴蕴等大臣也就刃了。

杨浩平日跟宇文智及常有来往,宇文智及设计保全了他。

宇文化及宣称,奉萧皇后命令,由杨广的孙子杨浩继任皇帝。但宇文化及仍派军严密看守杨浩,需要下诏时让杨浩签字而已。

宇文化及自称大丞相,其弟宇文智及为副相,宇文士及、裴矩都位居部级。

宇文化及任命陈棱担任江都郡守,自己带领朝廷大队北返。搜括江都船舶,将萧皇后和后宫的女人们集合成为御营,各乘船只,随在大队里。

杨广死讯传出,洛阳反应最快,留守官们立即拥立其孙子、杨广与萧后的长子杨昭的次子杨侗为帝。

杨侗追尊祖父杨广为“明皇帝” ,庙号“世祖” ,追尊其爹杨昭为“成皇帝” ,庙号“世宗” ,尊其老妈刘良娣为皇太后。任命段达、王世充为纳言——大顾问、监察长,另封元文都、卢楚、皇甫无逸、郭文懿、赵长文五个辅弼大臣,社会上称之为“七贵” ,七个大贵族。

杨广已死,天时大吉。李渊在关中,甩开膀子,撸起袖子,也不需要突厥支援了,率军向长安挺进。

河西郡县纷纷降附李渊。

经过文水的时候,武士彟抓住机会,撮净家底,把钱财、物资、马匹全部捐献给了李渊,一路上还动员富豪大户拥军,把军需工作做得十分优秀。

谋划收取大都长安,实在太忙,否则李渊真要题词“向武士彟同志学习”了。

李渊的部队走到晋南的绛郡——今之山西绛县时,隋朝的绛郡通守陈叔达率兵拒守,不予放行。耽搁了几日。没办法,李渊准备攻城。

武士彟说:“这位陈叔达,是南朝陈宣帝的一个小儿子,隋灭陈后,杨广让他做了中书舍人,后来又派他来绛郡当通守,对昏君多少有些报恩之心。卑职以前在此一带做生意,他建设衙署,曾售予他木材,与他相识,试一试去说他来降吧?”

李渊喜悦道:“原来你们还有这一层交情。我也知道这个人颇有才干,十几岁时便能赋诗十韵,被人们视为奇才,他若肯降,我亦用他。”

武士彟以说客身份进了城,劝说陈叔达:“李将军宽厚,如似长者,隋的普通官吏,他都授为五品;你今身为通守,他又亲口赞你奇才,要重用你,为何要螳臂挡车,自寻死路呢?”

武士彟一席话说得陈叔达无言以对,只是道:“主要是念及皇上恩情。”

武士彟说:“杨广暴戾,谁人不知。念其小恩,反误大事。投李将军,将受重用,会获得更大的恩情啊。”

陈叔达便随武士彟出城投降李渊。

投降后的陈叔达,果然受到特别宽待。李渊当场任命他做主管秘书,执掌机要。

武士彟邀陈叔达共进晚餐。

武士彟问:“怎样?没有错吧?”

陈叔达笑语道:“李将军如此宽厚,真乃大格局,大风范。”

武士彟说:“李将军知人善任,惟才是用。无论投他早晚,一视同仁。我随他那么早,而你刚降过来,但是,你一来就成了记室,比我吃香。”

陈叔达笑道:“官职大小我历来不在乎,难道你不了解我的人品?关键在于看重我的人格、气节。”

武士彟深有感触地说:“是啊。李将军尊重部下的人格,敬重文人的骨气。你知道,我做木材生意出身,曾在他的军队困难时资助过,他总是念念不忘,居然封了我一个参军,我反倒觉得受之有愧了。”

陈叔达连连点头:“官职无论大小,李将军如此大仁大义,我们都该恭敬勤劳,忠心不贰吧。”

李家大军走到了秦晋交界的龙门。

前往突厥汗国为使的刘文静从后面追来,带来了突厥使者康鞘利。

李渊心下踏实了,高兴地说:“一直在盼你们,这太好了,欢迎欢迎,欢迎始毕可汗派来的使臣。”

李渊兴奋地左手拉着刘文静右手拉着康鞘利:“到营帐里为你们接风洗尘。”

李渊在帐内摆上丰盛宴席,欢迎康鞘利等人,慰劳刘文静。

待客礼仪十分恭敬周到,李渊接受了始毕可汗的来信和礼物。

喜出望外的是,康鞘利还带来一批突厥良马。

李渊回赠给康鞘利等人厚重的礼物,突厥使者非常高兴。

李渊为刘文静敬酒,再三夸赞他不畏险难,不辱使命,完成了光荣的外交任务。

几日后送走突厥使者时,李渊派刘文静再度出使。交代,突厥桀骜,千万不可允诺其派遣大量骑兵,切切牢记。

李家大军兵马走到黄河岸边的时候,刘文静二次出使突厥回来,带来五百突厥兵,两千匹战马。

李渊很是高兴,对刘文静说:“兵少马多,正合我意,这都是你的功劳啊。”

说完,举办宴会,频频执盏,向刘文静敬酒,喝到深夜方散。

黄河边上的百姓们,听说李渊的大军要过河攻打长安,推翻隋朝的统治,纷纷前来献舟贡楫。军队一天之内得船数百只,李渊便趁势建立了水军,命专人统领船只,用于战事。

兵马较多,过河甚慢。北岸的队伍依序向前,李渊和其他将领压阵。

一批批队伍过河后,由李渊的儿子们在南岸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