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武则天》第五十五章 巡幸诸宫御美人

 

在洛阳宫办公,治朝理政,比较安静,没有无谓的干扰。李世民得以认真地思考继嗣问题。

废立,废立,废立。为万世计,须有废立。而欲废立,必铁腕行之。承乾让父皇忧心,魏王应是人选。

李世民接连下了两道圣旨,一是对所有王子洗一次牌,重新封王,规定世袭,二是所封亲王兼任诸州都督,除了四皇子李泰和因年幼暂且不赴任的皇子外,都必须离开京师,到封地去。

十个女性,为李世民生了十四个儿子。此次包括外戚、勋贵,封了亲王二十一个。

太子李承乾,常山王,次子李宽,楚王,三子李恪,吴王,四子李泰,魏王,五子李佑,齐王,六子李愔,蜀王,七子李恽,蒋王,八子李贞,越王,九子李治,晋王,十子李慎,纪王,十一子李嚣,已薨,十二子李简,已薨,十三子,李福,赵王,十四子李明,曹王……六弟李元景,荆王,二十弟李元祥,江王,二十一弟,李元晓,密王,二十二弟李元婴,滕王……

接着又封功臣长孙无忌等十四人为荣誉刺史,也令其子孙世袭;除非有大的变故,不得黜免他们。

李承乾、李泰和李治,都是贤德的长孙皇后所生,三人都有机会立为太子。

然而好竹也难免出恶笋,在后代子孙方面,皇帝也有不如意的。

长子李承乾,愈来愈粗鄙无赖,与娼优娈童为伍,所作所为,可憎可恨。有次竟使朋友打扮成突厥人,装作在丧礼中围着死人跳舞,他自己则躺在地下假装死尸,跳得起劲时他一跃而起,吓唬众人,以此为乐。朝野传为奇谈,你道丢不丢人。

李世民请著名知识人士为师,劝李承乾进德修业,终也无法使其成材。

四子李泰,生得英俊,为人端肃,有学问,善诗文,从各方面看,都会成为一个有道明君,理应立为太子,李世民也已暗中决定传位于李泰。

李世民让四皇子李泰住在朝会的大殿武德殿邻近,每月拨给他的花费比其他皇子都多,现在重新分封了亲王,都得离开长安,又惟独李泰可以“不之官” ,稳坐京师不到任官之地去。

太子李承乾感到父皇明显而逼人的废立之意,恐惧不安,于是兄弟不睦,地火暗燃。

时令进入六月,颁布了《贞观新律》《贞观新礼》 ,分封了亲王和贵戚之后的李世民,预备再轮流“幸”一遍洛阳的各个行宫,长安却送来了一个沉痛的消息:尚书右仆射虞恭公温彦博去世,享年六十三岁。

温公是朝廷事务第一宰相,长期执掌机要,尽职尽责。生性聪颖,博览群书,能言善辩,唐朝之初,用温彦博为幽州总管府长史,不久被征召入朝,历任中书舍人、中书侍郎,封西河郡公。

先皇上李渊非常讨厌高句丽,曾欲放弃对其之统治。温彦博进谏道:“辽东之地,在周是箕子国,在汉为玄菟郡,魏晋以前,久属华夏,放弃不可。假若嫌弃高句丽,自动放弃对它的统治,四夷诸国如何瞻仰大唐威仪?”

李渊这才恢复对高句丽的统治信心,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捏着鼻子封高句丽国王为上柱国、辽东郡王、高丽王,置高句丽于唐朝的藩属地位。

李渊武德八年,公元625年,突厥入侵。温彦博被任命为并州道行军长史,参谋长,出兵抗击。八月份,唐军在太谷战败,温彦博被突厥俘虏。

颉利可汗阿史那咄苾知道温彦博是皇帝的近臣,威逼利诱,侦问唐朝兵力虚实。温彦博坚贞不屈,不肯吐露,被流放到阴山苦寒之地牧羊。

次年,唐与突厥在渭水上进行了和谈,临时修好,温彦博得以被放归唐朝。回来后,被授为雍州治中,即秘书,检校吏部侍郎,人事部档案工作人员。

温彦博在任上,恪守职责,努力进取,后被提拔为中书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办公厅主任一级的了,管朝廷机密文件和担任东宫的助理讲师。

李世民贞观四年,公元630年,温彦博升任中书令,掌管朝廷事务衙门,成了宰相,并进爵为虞国公。

这年,东突厥归附唐朝,朝臣们都建议将东突厥人迁徙到河南,散居于郡县,使其汉化。温彦博提出不同意见。

温相说:“以前,汉武帝对待归化的匈奴人,是把他们就地安置在朔方,保全其部落、风俗,以匈奴人治匈奴人。此乃现成之法,为什么不仿效呢。”

魏征坚决反对,说:“北方强盗之族,屡归屡背,教训不可谓不深,大唐历岁遭其掳掠,其害不可谓不烈。归化之机遇难逢,将他们迁徙到内地,分散到各个郡县,一劳永逸,实为上策。”

温彦博说,安置突厥人在北方边关,让其自治,不断加以优抚,会成为战略上的缓冲,实际上相当于唐朝的一件外衣,为啥要“剥掉”?

温彦博一再重复自己的观点,有人甚至怀疑他在突厥做战俘的时候被对方培养成了间谍,是个“唐奸” ,所以才这样为敌人说话。

但是,温彦博和其他大臣提出了将大量突厥人分散安置到内地的种种难处,包括迁徙的巨大花费,还有将来的社会矛盾,可能的萧墙之祸,让李渊和李世民犯了忧思,最终等于采纳了温彦博的建议。

这个事情,魏征嘟哝了好几年。

但朝廷未发现温彦博通敌的任何迹象,相反,老温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工作干得非常不错。每逢御前答对、宣读诏命,老温都声调清朗,响彻殿堂,进退举止,雍容不迫,仿佛事先彩排过似的。

在一次宴会上,李世民让大家畅所欲言,相互评比,王珪就评价说:“敷奏详明,出纳惟允,臣不如温君。”

温彦博去年升任尚书右仆射,主持相府事务,不意之间,竟然英年病逝。

李世民叹道:“温先生忧虑朝廷事宜耗尽心力,这两年朕已看到他精神不济,计划自洛阳返长安后就调整岗位,予他以闲暇安逸,谁知没兑现呢,他就提前告辞了。惜乎,哀哉!”

叹息过了,诏命礼部为温彦博营建正堂,赐谥号为“恭” ,并赐予特级荣誉——陪葬于昭陵。

同时追赠温彦博为“特进” 。“特进”是西汉末年延续下来的虚高官职,隋唐两朝,由皇上授予列侯中有特殊地位的人,位在三公下,属于一品秩级,高级幕僚,朝廷大顾问。尽管温彦博再也不能顾不能问了。

安置了温彦博的后事,李世民觉得轻松不少。

休息了几日,转悠了杨广的洛阳大西苑,十六个藏娇宫,似乎又飘来了当年的莺声燕语,刺激得他腹下火起。节令空闲,气候适宜,两京无事,遂决定“巡幸诸宫,遍御美人” ,下诏给京都苑。

李世民上年底决定到洛阳办公时,洛阳东都有司即作速动员,整饬宫殿。不惟洛阳宫,附近各行宫也拨款修葺,预备佳人,以待皇上驾临。

京都苑总监接到圣旨,白天开会到深夜,研究接待陛下巡幸的一应事宜。

京都监是管辖洛阳的皇家宫苑、园池的后勤机构,正部级,下设“四监” ,分别掌管近郊的行宫事宜,洛阳宫的农圃、栽植、养护,殿堂的维护、修葺,还有“食货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京都监的干部队伍比较精当,二级监司,各置监正一人,监副一人,监丞二人。机构很是简明,正副职各一人,工作人员两个。

京都监属下的农圃监,除了果木禽鱼之外,宫苑之内各类人员的管理也在其职责范围之内。

皇上驾临,是大事中的大事,全监总动员。

安全保卫,那有御林部队,不用操心。农圃监要办的事情,一是让皇上吃好,二是让皇上游好,三是让皇上睡好。

吃好,预备牛羊鱼鸡、鱼鳖虾蟹;游好,清扫园囿路道,修饰车驾游舫;睡好,帐幔烛台清洁,卧榻枕席柔软,佳人多多,美色足足……

京都监长官亲自到农圃监现场办公,条条缕缕盘算,方方面面落实。

京都监首长苟弘德到农圃监主持准备工作会议,先发问:“皇上巡幸,依例会带御厨,他们三十多人总是有的。但是,出街采买的,主事搬运的,案前打下手的,餐后净场的,也得三十人吧?得多少人,老张?”

农圃监老张是监正,他一听领导发问,转头把球踢给御厨事务长:“老王,得多少人手?”

老王急忙接道:“是啊,是啊。”

老张一听就黑脸,老王赶紧醒悟自己没说清爽,补刀说:“苟部长算得神,三十人,三十人。”

苟监正接着落实皇上的游乐之事。

落实了半天,研究了半天,有人多嘴说:“游乐,那是皇上亲躬,咱们下人凑不上什么事儿啊。”

老苟说:“怎么凑不上事儿?皇上如果打猎,那凑不上什么事儿。倘是步行游玩,美人儿,美人儿陪侍,搀胳膊,捏肩膀,托腰,捶腿,不都是事儿吗!”

农圃监副手老李分管皇上的侍事美人:“已经给她们分班了,大班小班,充实在十六院。”

事出紧急,美人不是很多,不像杨广那时候,十六院弄得满满当当。

农圃监的对策是,皇上到哪所宫院,美人就预先调动安置在哪所宫院,不误侍寝就对了。

皇上巡游的时候,也照此办理,大班小班,全都调来随侍。

老苟问:“现有多少美人儿,大保健能上一线的?”

李副监说:“能上一线的三十名,备战的有十五名。美人儿有一些是近期各地贡给朝廷,朝廷临时划拨来的,很新鲜的,很新鲜的。”

“抓紧培训,日夜培训。皇上驾临前的任何日子,都是培训时间,不得懈怠。”

“已经在培训了。吹拉弹唱,这些小美人儿中高手不少呢。”

“跳舞呢?跳舞?她们的水平到底怎么样?”

会议最后决定,当日晚餐的时候彩排一下,由苟监正检验小美人们的音乐舞蹈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