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武则天》第二十章 深察爱卿一片心
隋朝灭亡,唐朝续上。隋唐两家是姨表亲戚,故而一般合称“隋唐” 。
李唐替代杨隋后,李世民率唐朝军队大战王世充、生擒窦建德,平定了洛阳和中原,又镇压了当时最大的一股民变军刘黑闼部。
刘黑闼和窦建德是“发小” ,长大后,两人仍是知己好友。
刘黑闼参加了李密的队伍,做了个偏将。李密降唐后,刘黑闼投奔了窦建德。窦建德为李世民的唐军所败,刘黑闼逃归乡里,当了个蔬菜专业户。
窦建德被押解到长安,没有受到优待,反而被李渊斩杀,激怒了窦建德那些逃散的部下,他们长叹“若不起兵报仇,耻见天下人物” ,乃起兵反唐。
窦建德旧将数人聚集起来,找到了刘黑闼。
刘黑闼杀牛请大家喝酒,之后以百十号人,一举袭破漳南县城,得到器械甚多及兵马千余。
漳南治所在今河北故城县东北一带。
刘黑闼于漳南设坛,祭奠窦建德,然后自称大将军,再度正式起兵。
窦建德的故将旧吏,散在各处,他们纷纷杀死唐朝官吏,响应刘黑闼。
突厥可汗在远处看到情形,也派人马支援刘黑闼。
不消半年工夫,刘黑闼全部恢复了窦建德原先的根据地。
刘黑闼自称汉东王,定都洺州,在今天的河北永年县东南地方,文武官僚,立法行政,都因循窦建德创设的旧制。
李世民率唐军,与刘黑闼决战,败了,折损了大将罗士信。后来,李世民掘开附近的洺水,淹刘黑闼,刘黑闼失败,逃奔突厥而去。
唐军占领洺州——永年境内的镇子,疯狂杀戮。刘黑闼那些逃跑的军官,皆以死罪悬名缉捕,抓获必斩,他们的老婆孩子也都不能幸免。
李世民大扫荡之后,李渊召回了他。谁知道刘黑闼借得突厥兵,反身回来,旬日之间,“尽复故城” ,把失地全都给收复了。
刘黑闼革命根据地红红火火,不断扩展。李渊又命太子李建成率军镇压。
李建成部与刘黑闼部在昌乐——今天的河南南乐相峙,李建成采纳手下谋士魏征的建议,释放俘虏以招诱之。
刘黑闼的部队没粮食吃了,部分将士动摇,叛变。
刘黑闼恐表里受敌,率数百骑夜走馆陶,今天仍然叫馆陶县,在河北省,李建成命骑将刘弘基追击。
刘黑闼到达饶州——今河北饶阳,仅仅剩下百余人,想进饶州吃顿饭。
饶州刺史诸葛德威假意出迎,待刘黑闼入城时,以伏兵突袭,刘黑闼受伤被擒,大骂诸葛德威:“狗辈负我!”
诸葛德威抓住刘黑闼后,开城迎唐。
李建成斩杀了刘黑闼,将其首级示众三日。至此,北部中原乃定。
但是,很多大臣对李渊在镇压刘黑闼军的过程中无故召回李世民的做法不满,一日,在朝堂上,竟然埋怨起来。
“自古以来,临阵换将为军事大忌。秦王本来先打了胜仗的,洺水之战,差点把刘黑闼淹死。后来将秦王调回京师,给了刘黑闼一个喘息机会,使他从突厥回来,死灰复燃。”
重要大臣,譬如兵部尚书、防务部部长屈突通也说:“秦王善于用兵,威震敌胆,又能安抚百姓,体恤下情,第一次打败刘黑闼,功劳很高。刘黑闼第二次败死,是因为他实力已经很弱了。”
李渊看出来了,朝廷内部,儿子之间,争权夺利,愈来愈烈。
起兵以来,李世民屡次建功,手下猛将谋士集聚,威望日隆,实际地位早已超过了太子李建成。
小四李元吉也甚好斗,看二哥声名显赫,地位日增,心存嫉妒之余,也在奢望垫高自己的身价。
李建成贵为太子,皇位承嗣人,受到特殊保护,带兵出征机会少,无法建立军功,故而威望不及李世民。
不过李建成也不麻木,禀奏父皇道:“大唐人才济济,猛将如云,能带兵打败刘黑闼者,何止一人二人?”
当然,为太子说话的大臣同样不少。他们认为刘黑闼再次反叛,心藏复仇烈火,与秦王当初清洗刘黑闼余党过于残酷不无关系。因而刘黑闼复归之后比之上次,反唐势头愈加强盛,平叛更难。太子率军前往征讨,智勇相济,宽猛兼用,不仅彻底除掉了贼寇,而且安抚了一方百姓,其功远胜秦王。
李渊不想越争越乱,摆手道:“容朕三思,以后再议。”
李建成回到东宫,齐王李元吉悄悄来访,表示紧跟太子大哥,做好马前小卒,对付其他一切邪恶力量,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李建成禁不住把小四弟弟紧紧地搂在怀中,激动地说:“只要我们兄弟俩心心相印,又有父皇为我们撑腰,有何惧哉!”
李渊认为,自己毕竟是儿子们的父皇,只要自己还活着,还在御座上,儿子们就不敢乱来,自己也能够调节他们之间的矛盾,总有一天,他们会幡然醒悟,和好如初的。
可是,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已在形成两大政治集团,李渊不加处理的态度,使得朝廷和后宫也随着迅速分化。
朝臣与妃嫔,或者中立不问,或者支持一方以求日后的进取与发展。持观望态度还无所谓,看风使舵者想从中获取好处,难免添油加醋地掺乎。
李渊后宫的嫔妃们多站在太子集团一边,深受李渊宠爱的尹德妃、张婕妤,就当面夸李建成的好:“太子生性慈爱,即使陛下万岁之后,也必能守定大统,不辱天命。”
后宫嫔妃们的频频夸好,自然使李建成、李元吉获得好处。他们在父皇面前也屡次比李世民占上风。
李世民终于意识到枕头风的厉害,也积极反应起来。
李世民的妻子,秦王妃长孙女士,聪慧能干,总是设法讨好父皇的妃嫔们,以抵消太子李建成的影响力。
李世民在占领长安和攻打洛阳的时候,都从隋宫中捞取了不少金银珠宝。长孙女士扒拉出一些零零碎碎的,送给李渊后宫的嫔妃们。
小恩小惠,收获大效,女人们在李渊面前又夸赞起秦王来。
李渊眼看着太子集团和秦王集团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加之自己年事渐高,心中矛盾与无奈越堆越厚,成了压力。
自视为皇上挚友的武士彟,一直在朝廷库部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李渊当然也很厚待他,不但有官职,前不久还又赐封了八百采户——他们缴纳的赋税都是武士彟的。
武士彟不是个挥霍享乐的人,也为皇上着想,心里不愿接受,欲去觐见李渊,辞掉赏赐。
另外武士彟看到太子和秦王的主次之争像一片乌云,是不是皇上也不轻松啊?于是,到凌霄宫拜见李渊。
李渊看到武士彟,惊喜而又自责,拉着武士彟的手一同走进内宫。
坐下了,李渊说:“整天忙于朝廷事务,总也未顾上问你的情况,一切好吧。”
武士彟说:“建立大唐后,朝廷大局越来越稳,皇上的全面治理越来越好,入库物资渐丰,出库也有保障,虽说又忙又累,库部一应事务越来越上趟,心下甚为乐意。”
李渊说:“这就好,这就好。”
武士彟说:“臣万分感激陛下八百户的封赏,只是个别叛军还在作乱,连年出兵平叛,后勤需求甚多,臣之俸禄足够全家衣食,特此请求辞掉陛下给予微臣的特别赏赐。”
李渊道:“不行不行,爱卿是大功臣,受之应当。”
武士彟再三请辞,说皇上的恩遇给了臣,臣已经心领情受了,现在是臣反过来贡献给朝廷,请陛下允准。往后,朝野都富裕了,请陛下再赏赐臣吧。
“爱卿如此,朕何忧哉。”李渊最后同意了武士彟的辞请,道,“有时候睡下了,想起文水徐村你那个宅邸,想起在你家中暂住的日子,咱俩并辔汾河岸边,畅想未来的局面,觉得很是温暖。如今,我们当年的宏大期望都实现了,你和一班老朋友出过的大力,我不会忘记啊。”
武士彟说:“得以侍奉明主,实为大家的福分;大唐江山永固,实在也是大家的共同心愿。”
说了一会儿话,聊到了太子与秦王的纠纷和暗中争夺。
李渊儿子很多。称帝之后,小老婆们为他生了几十个儿子,但在称帝之前,只有四个儿子: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李玄霸已经夭亡,李元吉不过是个老四,年龄也小,明争暗斗主要在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
李渊自太原起兵,主要是李世民参与谋划的,他跟那时候的将领们关系密切。跟王世充对战洛阳,也是派李世民去的,战后李世民获得大批文武人才,秦叔宝啦,程咬金啦。入长安后,四方豪杰纷纷归附,李世民有心继续网罗,周围谋士济济,除了他的妻兄长孙无忌,还有房玄龄啦,杜如晦啦,皆为所用。
李世民看到“海内渐平” ,武功谢幕,文治登场,于是提前动作,展开了人才战略,开办了一个文学馆,建立智囊团,募请四方文人,现有一十八枚,号为“十八大学士” :杜如晦、房玄龄、虞世南、褚亮、姚思廉、李玄道、蔡允恭、薛元敬、颜相时、苏勖、于志宁、苏世长、薛收、李守素、陆德明、孔颖达、盖文达、许敬宗,为其出谋划策。
李世民将文学馆这些学士“分为三番,更日值宿,供给珍膳,恩礼优厚” 。分做三个部门,日夜三运转,轮流值班,伙食非常好,待遇非常高。
李世民本人“朝谒公事之暇,辄至馆中,引诸学士讨论文籍,或夜分乃寝” 。下班后就到文学馆参加讨论,常常半夜才睡觉。
武士彟说:“秦王开设的文学馆,延揽到大量文人。”
“二郎禀报了。已有‘十八学士’。”李渊说,“朕也允准了二郎。二郎明白君臣之理,过一阵也会来向朕述职。”
武士彟点头称是,说:“秦王收募智囊,讨论文治,是朝廷的需要啊。”
在战争过程中,李世民招安军事人才,可以理解为打胜仗的需要,那么,在战争结束后延揽文士,只能说明他对政权已怀有野心了。李渊能不知道吗?
不过,在太子李建成的宫中和小四李元吉的府中,他们也都有各自的文人亲信,太子宫中的王珪、魏征等人,也是颇有政治才干的。
太子、秦王和齐王都在关心朝廷大事,也算好现象啊。
李渊觉得跟武士彟商议朝廷承嗣大事没有什么用,并不流露心中的纠结。
武士彟脑子转着圈子思忖,皇上可能在布局很大的一盘棋,凡人俗眼看不明白?
可是,他的儿子们各自聚集人才,其间争斗在酝酿,难免有一日燃起火来呢。
武士彟确实希望李渊处理好传位大事,但是,临到关键时刻,他却说不清爽了,只好说,陛下处理朝政,举重若轻,太子和秦王皆为忠孝之人、明理之人,承嗣之事,关乎大唐江山稳定,统治延续,以陛下威仪,太子和秦王不会不顺从的。
李渊颔首称是,道:“择个轻松日子,我们两家开个饭局,温温情谊,宽宽情绪。弟妹和孩子们,是否已经来到京师?”
武士彟听得李渊询问家事,忽然悲哀地叹息了,道:“两个孩子还在文水。拙荆没有福气,大唐建立,新天新地,她却因病故去了。唉,已经三年了,我忙于军需,忙于库部事务,她故去时未能归家送她,三年之祭也未能到她墓前。孩子们尚好,比齐王小一点,都过十岁了。”
听得武士彟叙述家事,李渊十分震惊,曲身向前,握住武士彟的双手,几乎哭出声来道:“不敢相信,不敢相信!爱卿家庭经历如此重大变故,勤于职守,没有回家,为朕竟然麻木不知,真是罪过,罪过。”
武士彟说:“臣为司铠参军,做库部侍郎,尚且忙得不可开交,陛下贵为皇上,军务政务千头万绪,系心朝野日理万机,臣之家庭小事,岂敢劳动陛下。拙妻相里,知理明义,九泉之下,必是感恩陛下,支持我以工作为上。”
李渊说:“今夕交流,充分感到爱卿一片赤心。在朝廷大事上,朕会听从你的建议。在你的个人事情上,朕一定要弥补过错。”
武士彟说:“感谢陛下,能为陛下大事进言,受到陛下肯定,愿望就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