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武则天》第二十七章 手足火并玄武门
李世民早就将常何这个心腹安插到了禁卫军里。
常何是勇夺三军的唐军猛将,两年前开始在玄武门担任军职,不久,成了禁军总管。李世民以金刀子一柄和黄金三十锭收买了他。
常何的两位副手,敬君弘、吕世衡,原在李世民帐下,已早就是李世民的心腹了。
李世民命部下抓紧时间休息,自己进宫去见父皇,回来后再通知大家决战时间。
傍晚,李世民拜见李渊。
请求父皇摒退侍从,李世民向李渊哭奏道:“前次玉带之事,儿臣未敢明言,本是太子和齐王淫乱后宫的罪证。他们有罪,却串通起来,反咬儿臣一口。幸蒙父皇明察,令儿免遭罹难。”
李渊说:“那件事过去了,勿再萦怀。望你们兄弟各守本分,共理朝政。”
李世民哭得更伤心了:“平心而论,儿臣丝毫没有对不起哥哥和弟弟之处,他们却想杀儿臣,扬言为王世充、窦建德报仇。儿臣就要含冤而死,离开父皇,魂归地下。若在地下见到王世充、窦建德,免不了要羞愧万分了。”
李渊惊讶得半天说不出话来,好一会儿才开口问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你说清楚,若是不公,父皇为你做主。”
李世民这才擦干泪水,说了一通,说老大与老四秘密商议,与他李世民“饯行之时,使壮士拉杀于幕下,奏之暴卒。敬德等,悉坑之” 。
就是说,北征出发之前,组织饯行宴会,在宴会上埋伏刀斧手,杀掉李世民和他的部下。尉迟敬德等将领,全部予以活埋。
奏报完了,李世民眼巴巴地看着父皇,等待反应。
李渊听完,沉吟良久。
最后,虽然对太子与齐王淫乱后宫有些怀疑,李渊却认为李世民奏报的暗杀预谋可能存在。
李渊一直在维护李建成的太子地位,坚持不使李世民有夺嫡的可能。但李渊也坚决不准李建成杀死自己的兄弟。
李渊一直在采用平衡政策,以求三个儿子和睦相处。
于是,李渊说:“二郎不要放在心上,明日审问此事,你及早前来朝参好了。”
李世民告退,李渊即传旨太子和齐王,明晨早早来朝,有事要问。
情急时速。六月初四,将及上朝时分,李世民紧锣密鼓开始部署。
按照计划,李世民率领尉迟敬德、长孙无忌、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郑仁泰、李孟尝等人并精锐兵士预先入朝,埋伏于太极宫玄武门内,待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前来早朝,“出而杀之” 。
由于禁军做了内应,几重门哨,连个人影儿也没有。
秦王府将官和精锐兵士携带武器长驱直入宫门禁地,没有任何拦阻。
昨日深夜,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接到父皇通知两人起早进宫的旨意。他们为李渊下令秦王府将领随李元吉出兵而欣喜,以为在送别宴会上杀死李世民的谋算就要成真了。
二兄弟沉醉在胜利的喜悦里,饮了半夜的酒。
将各自休息时,张婕妤、尹德妃派人送来密函,告知李世民拜见皇上了,大意如何如何。
李元吉道:“果不出我所料,耍出了新花样。这可怎么办?”
李建成说:“怕什么?明日早朝,父皇命我俩提前,正好一起向父王陈情。奏告他凭空诬陷,请求父皇治他的罪。”
李元吉说:“大哥,不可粗心啊。他一向狡诈,又有智囊团出谋划策,弄不好让他占了上风,后悔来不及了。”
李建成说:“照你这样说,那我们做个部署:明早上朝,将军队带至宫门外。若父皇主意变了,下朝后伺机行动;若父皇没有改变决定,仍按原计划进行。”
二人议定之后,夜已深了,李建成留齐王在府中过夜,把幽州刚送来的预备给皇孙的一个姓罗的小美女送给李元吉享用。
李建成迷迷糊糊睡下,梦到继母独孤女士气呼呼地训斥他:“你的智勇配得上大唐天子吗?”
他正想上前向母后解释,独孤女士却飘飘然地升逸而去。
李建成从梦中醒来,回想着梦中的情景,难免惊悸。起床后,把梦中见到母后的情景告诉李元吉,问他:“这个梦是吉是凶?”
李元吉说:“梦中事情,往往相反,指东打西。母后说你‘智勇配得上大唐天子吗’,看似贬斥,却是褒扬,吉兆,大吉大利。”
“哎呀。”李建成疑疑惑惑地说,“母后同时似有不悦之色,仍然是个吉兆吗?”
李元吉说:“反着看,反着看。母后若是笑眯眯地祝贺你,反而不好,那才是凶兆。不悦,是吉兆。”
李建成听得迷迷糊糊,只好叹道:“骑在虎背上,听天由命吧。”
这天,是李渊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的六月初四。
兄弟二人草草洗漱之后,胡乱用了一些早点,率领人马,来到玄武门前,把队伍留在宫外,带着平日随身的几个亲信,进入了玄武门,去见父皇。
走着,李元吉忽然感到蹊跷,问说:“今日奇怪,宫内这么静,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李建成大大咧咧,说:“疑神疑鬼。宫里不安静,难道像外面大街那么热闹吗?”
走在前边的李元吉勒马说道:“大哥你看!树丛、假山,有人影,楼阁,门庭附近,有动静。似乎有埋伏。”
李建成举目望了一遍,假山下的树丛里,有几棵树确实无风自动,现象异常,似有伏兵。
李元吉说:“大哥快退回去,不能再走了!”
李元吉说着拨转马头,狠加一鞭。不料已经迟了,李世民的众多部下将领呼啦啦地出现了,虎视眈眈,拦住了去路。
李世民催马赶来,大声喊道:“大哥、四弟!你们怎么返回了?”
李建成待要答话,李元吉看见李世民手执弓弩,当即抬手对李世民连发三箭。可惜心虚手软,皆未射中,自己早已心慌意乱,赶忙催马逃走。
李世民躲过李元吉三箭,搭矢击发,见李元吉已逃远,便向李建成大声喊道:“大哥!看箭!”
李建成听到叫声的同时听到弓弦一响,未及偏身,利箭已到,正中咽喉,当即一头栽下马背死了。
李元吉一见大哥落马,回马掣弓向李世民放箭。双方的随从,也都搭箭射击起来。
李世民为了躲箭,驱马纵身冲入树林里。没承想衣服被树枝挂住,跌落下马。李元吉一见机会来了,纵马上前,拉弓便射。
危急时刻,尉迟敬德及时赶到。他带来七十名兵士,其中一名开弓一箭把李元吉射落马下,救了李世民。
李元吉受伤不重,他见尉迟敬德尚远,而李世民正躺在近处,便忍住伤痛,纵身蹿过去,夺到李世民的弓箭,想用弓弦勒住李世民的喉咙。
这时传来尉迟敬德雷鸣般的呵斥声:“叛臣逆贼!休伤我主——”
李元吉见势不妙,放开李世民,逃向武德殿。他天真地以为李渊在殿内,跑近了就大叫:“秦王反了!父皇救我!秦王反了!父皇救我!”
正当李元吉奔向武德殿的时候,尉迟敬德一箭将他射倒在路上。
尉迟敬德看到李元吉挣扎,飞马赶上,举起手中钢鞭猛打,李元吉终于呜呼哀哉了。
李建成、李元吉的随身亲信也都被侯君集、张公谨等人包围起来砍死。
宫内的械斗声喊杀声传出宫去,玄武门外太子府和齐王府的卫士们,双方皆蜂拥至玄武门前,要求进宫。为李世民所收买的守门禁军将领敬君弘、吕世衡等人不予放行。
双方就地硬冲猛打,拼杀得异常激烈。
尉迟敬德割下李元吉的人头。
长孙无忌也提着李建成的人头走过来。
尉迟敬德说:“秦王跌伤了腰,在那里躺着呢。”
长孙无忌说:“走,我们快去看他。”
玄武门口的厮杀愈来愈热闹。护军冯立、齐王府猛将谢叔方和薛万彻率领两千多精兵,疾驰而来。秦王府马军总管程咬金带领一千骑兵叫喊着杀来。秦王府步军总管于志宁、史大奈也领着八百名士卒奔来增援。
厮杀之中,敬君弘、吕世衡都丧了命。
正当两军厮杀之时,尉迟敬德奉李世民之命,提着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人头,来到玄武门前,展示。
尉迟敬德高高地举着两颗人头,没有说一句话。
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部下看到人头,士气顿丧,立即溃散了。
薛万彻跑得最远,到终南山中务农去了。冯立杀死敬君弘后,对部下说:“这也可以略微报答太子殿下了。”也远逃高飞而去。
玄武门口,全是李世民的人马了。
李世民见战斗完胜,欣喜于心。为免父皇怪罪,以致再生枝节,果断决定趁势行动,夺取朝廷大权。
李世民唤来心腹干将尉迟敬德,耳语一番,要他去控制皇宫。
尉迟敬德身披铠甲,手执钢鞭,径直来到海池边。
李渊在海池泛舟。本来一大早李渊要到太极殿去为儿子们排解纠纷,受李世民指使的侍臣李志劝说道:“天气炎热,不如泛舟海池,一面纳凉消暑,一面处理政务,岂不更好?”
他们故意支开李渊,让他到远离玄武门的海池泛舟。
李渊哪里知道个中蹊跷,欣然接受了泛舟建议,且召近臣裴寂、萧瑀、陈叔达等一起去。
临出发时,特别关照宫中内侍,令太子、秦王和齐王一同去海池见朕。
裴寂,老友,不用说了。萧瑀是前隋皇帝杨广的妻弟,曾在雁门关受到杨广贬逐,其实此人非常能干。陈叔达是南朝陈宣帝的小儿子之一,是武士彟当年在行军途中介绍给李渊的。
李渊见尉迟敬德带甲持兵闯进宫来,极为震惊,不由问道:“何故如此进宫?难道有人作乱?”
尉迟敬德答道:“启禀陛下,太子和齐王谋反,秦王已诛灭他们。担心惊动陛下,秦王派臣前来护驾。”
李渊一听,惊吓中似乎不敢相信,追问道:“太子和齐王在哪里?”
尉迟敬德答:“均已被秦王诛杀。”
李渊顿时大哭起来。一边哭,一边自责地对着近臣裴寂等人说:“朕最不愿看到的事情,今日终于发生了。”说完,仍旧痛哭不止。
裴寂等人吃惊之后,只好劝说皇上节哀,珍惜御体。
李渊哪里能止住哭泣?哭着,不住地自言自语:“建成、元吉……他们也是朕的儿子啊,开大唐,创大业,都出了力,立了功啊。现在……竟然……都死于萧墙之祸,如此悲惨结局,怎能不令朕伤心啊……无论怎样,他们……他们都是朕的儿子……儿子……儿子啊……”
哭了,诉了,李渊才慢慢意识到自己是个皇帝,不能无休止地表现个人情感,当务之急,是应付突如其来的朝廷危机。
李渊停止了啼哭,看着身边的近臣,问道:“出乎意料啊,朕该如何是好?”
裴寂一向支持太子和齐王,但此时此刻,还敢替李建成、李元吉鸣冤叫屈吗?他不想违心地赞扬李世民,便皱着眉头,装作未想好,不作声。
萧瑀、陈叔达平素支持李世民,便乘机诋毁太子和齐王:“太子和齐王即便有功,也无法跟秦王相比,更不应该谋叛。”
李渊思量再三,觉得事已至此,再怪罪李世民不但没有用,反而会有害,弄不好还会伤了自身处境。不如顺水推舟,度过眼前难关为好,于是说道:“朕也是看重二郎的。”
尉迟敬德遂得寸进尺,要求李渊颁布亲笔敕令,各军,包括东宫将士,一律接受秦王统辖。
李渊只好答应,命天策府司马宇文士及出去宣布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