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武则天》第一章 文水岸边穷日月

 

山西吕梁文水县,城北十里徐家村,旁边有条浑水,从吕梁山下来,去汾河了。

浑水是小名,大名文水。有人说,水波闪闪,犹似鳞纹,故称文水。

地以水名,设县立衙,有了一方政权,它就叫文水县了。南徐村,北徐村,都是国家级贫困村。徐村青年武士彟,跟大家一样土里刨食,日子窘迫。

“彟”字难写难认,实则是个“约”字。现在的乡间有的地方还藏着这个字。

有人提杆秤走过来,路边的老哥说:“顺便帮我约一下这筐山药多重。”过一下秤,或者说相对潦草地过一下秤,不是买卖,掌握个数。约,意思挺好。

有的人学问大,刨得深,找出“彟”的通假体,说还有别的什么意思。别的意思老武家不喜欢的。

武士彟他爹武华,当年在隋朝洛阳郡机关当过办公室主任,填表的时候有一栏是“处级” 。他的失误,是去世前没有把儿子弄进公务员队伍。三个儿子,跟老家的同龄人一样,过穷日子。

乡里乡亲,贫穷到受困的程度。常常出不了门,连麻绔也没有,有也得家人换着穿,怎么出呢?

有点脑筋的人,收完庄稼,出门做生意。欠缺本钱,很不容易。脚夫雇不起,自家肩挎背驮,到手的无非一些小五铢而已。养得起一峰骆驼的,就算大生意了,买卖大的,来来回回,赚的是银饼。

武士彟是家中老三。老大老二,全是庄稼把式,土垄里讨生活。武士彟认为新农民要做不一样的事,譬如做生意,赚快钱。

武士彟挑着担子,走村过庄卖豆芽。

汾河湾的人们一般吃野菜,或者自家种的菜,哪天专门买点豆芽吃,得是老丈人老岳母来做客了。因而小武的生意并不好。

后来他跑远一点,到文水城,富人多,他们吃豆芽,好多了。

豆芽,把豆子盛进筐子,常淋水,它就弯弯扭扭长成了。豆腐,比豆芽科技含量大,做来麻烦,成功率低,价格高一截。武士彟便升级产品,做豆腐卖。

想当然地自学,做出来的是汤。把米、豆泡胀,使石磨弄成浆。根本不成型,但便宜点还是销得掉,有人把他的糊糊买回去摊在锅里做煎饼吃。

后来,小武花钱投师学技,点卤,压制,造出了白嫩的豆腐,一斤豆子变成了七八斤水汪汪沉甸甸的东西,比豆芽强得多。

做豆腐,累不怕,终究仍是卖不多,原因是富人少,市场有限。

邻村有个许文宝,过罢年空手出门,几个月回来一趟就挣到不少银饼了。歇一阵又出门了,几个月又送银饼回来。他发的什么财?一打听,是“木财” 。

穷户人家拣来些粗大的柴棒,架设在版筑土墙上,苫上长草,就住在里边了,他们不买木材。

买木材的是吃俸禄的人或者生意大获利厚的主,有钱,要盖屋造舍,讲究的立柱起廊,用木材更多。

若是官员、将军,开府建邸,贩木材的就大发了。那些当官的,财帛隆盛,腰横气粗,专挑上等货,而且敢出价钱。

许文宝刚上道的时候,贩货到文水城,后来发达了,贩到并州,就是今天的山西太原,甚至贩到首都长安。

武士彟请许文宝吃酒,说了自己的意思。许文宝也需要帮手,遂摽在一起干。短短两年光阴,小武也发财了。

“木财”发得正当时。为何这样讲?

武士彟恰好到了娶妻的年岁。日子小康了,人们都艳羡,保媒作伐的也热心,有人给小武介绍了相里家的女儿。

“相里”即“里” 。“里”是个古姓,祖上有光耀门楣的高级干部,春秋时晋国的副总理里克。里克在晋献公的朝殿里,强势到说一不二。晋献公薨了之后,国君一度由他来挑选,甚至策划杀死了两个小主子。晋惠公上任,说里克:“若没有您,我做不了国君。可您杀掉了两个小君,逼死了几个大夫,做您的国君,岂不是太危险了吗?”里克自知路绝,仰天长叹,拔剑自刎。之后晋惠公清洗里克余党和家眷,里克婆娘携小儿逃居相城,改姓为相城里氏:相里。

武士彟娶到了相里家的姑娘做妻子,第二年就为他生了个儿子。

儿子取名武元庆。携带的历史信息比较丰富。

为嘛叫元庆,生的时候,小康日子过上了,欢庆。

往后就更好了。大隋老皇上杨坚过世,新皇上杨广登基,把都城由长安挪到洛阳。大建设啊,一日千里啊。需要的木材太多了,武士彟他们使出吃奶的本事赚钱,赚得盆满钵满,缸满囤满。

也活该许文宝武士彟发财,大兴和长安起城造殿他们没赶上,生意最大不过做到并州。洛阳呢,平地起都城,一切筑建都是新的,仿佛一头巨型怪兽张着大口在吃木料,再粗不嫌粗,再长不嫌长。新皇上又大方,最高官家舍得出价,“木财”还不发到爆?

老皇上杨坚二十年“开皇” ,虽说建设了大兴和长安两座城,但他勤俭成性,过的还是朴实日子,后几年“仁寿” ,不想扑腾,图个益寿延年而已。

新皇上杨广出手就是个威风凛凛的“大业” ,超前拔后,当仁不让。

新皇上当年的爵位是晋王,兼并州刺史,虽说他没有到采地工作过,但晋王成了皇上,并州人更应该大力支持他呀。

老皇上小时候整日素衣素食,养成了披简茹素的好习惯。贵为至尊,跟皇后独孤伽罗一样,伙食不重肉,饰品不用金玉,宫内其余妃妾也一律不戴美饰。

独孤伽罗纪律检察委员会书记非常称职,老皇上结婚时保证过不招惹别的女性,她记住了,常常落实“爱情专一”这事儿,有时把个老皇上“教育”得狗血喷头。

纪律检察委员会监督有方,老皇上有贼心无机会,不宠爱第三者,精力都用在了朝廷工作上。

老皇上老皇后夫妻俩有五个虎子,排着队是杨勇、杨广、杨俊、杨秀、杨谅。老皇上颁布给儿子们的根本律条,就是要节俭和直正,说朴素与忠贞是最好的品质,自己的儿子理应继承,天下没有因为朝廷的奢侈腐化而能长治久安的。

太子杨勇,本性率直,忍不住。

天下第一个官二代,怎能忍得住呢!不仅吃喝宴乐,而且对父母给选定的媳妇——原西魏帝室元孝矩的女儿——深为不满,另外乱搞男女关系,不断选换漂亮的小佳人陪寝,把老爸老妈气得要死。

二儿子晋王杨广看在眼里,计在心上。

杨广反着来,极力朝俭朴方向走。不穿品牌衣服,不吃豪华酒席。爹妈来他家视察的时候,他让漂亮的侍女们脸上适当傅一些锅底灰,老爹老妈一个劲地点赞,相对颔首:“好。”“好。”

俗话讲,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老皇上夫妻俩开始操心老二的婚事了。

杨广贵为皇子,又是个混血美少年。父亲杨坚是汉人,母亲独孤伽罗是个鲜卑化的匈奴人,尽管这家人在填写履历表的时候硬要填写“汉人” ,但漠北血统在身上呢。

二皇子,婚姻当然更要讲究门当户对。

皇太子杨勇选择了西魏帝室的女儿,老二杨广的岳父应该由谁来当呢?

做皇上,干大事,收拾社稷,务弄天下,结一门亲事,不是选个异性人配合成对,睡觉交欢,就行了,而是要建立或巩固一方外交关系,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政权,千秋万世永不改色,叫做政治联姻。

可是,问题在于,天下都被老皇上撮进大隋家一个筐子里了,皇家的门当户对哪还有啊?扒扒拣拣,找到了南方一个风吹雨打中的小朝廷。

这片大地上,数百年光阴,位于北方的多个强手,都曾攥成拳头南下逞威风,收拾南方那些个小朝廷。西魏曾经灭了南梁,扶植了一个“西梁” ,地盘很小。

杨坚建立隋朝以后,不捅拳头,而是笼络,大手笔拨给西梁黄金三百两、白银一千两、布帛万段、马五百匹,“招安”了它。

西梁主萧岿,字仁远,是个白面书生,胆小怕事,数次拒绝臣下劝其起兵北进的建议,安于当好一个傀儡。不耽误吃喝玩乐便是了,人生在世,还图什么呢。

隋朝老皇上对萧岿的表现深为嘉许,不断给予赏赐。

萧岿也知恩,年年都贡物呈表,致贺尽忠,发言极是诚恳:紧跟皇上,撸起袖子,一门心思建设大隋特色的美好社会。

杨皇上更欢喜,下诏说:萧仁远之处,非为地方,自是日起,以藩国待之。钦此。

于是,废去了隋朝派往当地的江陵都督,一大片地方由萧岿自作主张进行统治,想咋整咋整。

隋帝杨坚礼遇恩隆西梁萧氏,除了萧岿主动归顺,还有个历史的缘由。

早年,杨坚他爹扬忠和独孤伽罗她爹独孤信都投奔过南朝,受到过萧岿祖上高规格的接待,因此说,友谊也是有根底的。

另外,萧家笃信佛教,独孤皇后也信,感觉倍儿好。

大隋朝廷置办了豪华聘礼,求娶萧岿的女儿做二媳妇。这是杨坚开皇二年的事情,开皇二年是公元582年。

西梁主萧岿喜出望外。怎么能不喜出望外呢,跟大隋皇帝结成儿女亲家,那不就一切都稳固了吗?

萧岿有好几个女儿,哪个嫁给杨广做晋王妃,萧岿说了不算,隋朝礼聘代表团里有神职人员,管看生辰八字的,这门亲事他们说了算。

结果不美。萧岿身边的三个女儿都给掐算了一遍,竟没有一个跟杨广的生辰八字合拍的。萧岿束手无措,愁眉紧锁。

这怎生地弄啊,挑不出一个女儿给皇家?

有聪明的臣子小心翼翼地向他建议,是不是考虑一下寄养出去的那个小公主?

江陵一带,西梁时期,有个奇葩的民间风俗,说是早春二月生下的子女命运乖离,妨害父母。这个民间风俗,不知道为何如此邪门儿。

萧岿当然不允许宫里有个灾星,但亲骨肉也不忍遗弃,遂将这女孩子送给堂弟萧岌抚养了。

女孩子也是苦命,萧岌夫妇在她八岁的时候先后过世,女孩子孤苦无依,又被辗转送到舅舅张轲家。

你看这个萧岿,还是一方土皇帝呢,着实让人难以理喻。自己的小姑娘寄养出去又不是当童养媳了,竟像捐弃了的什么物件,看不看一眼,问不问一声,让她像只小雌狗似的流浪。

舅舅张轲,有点年老,但小小年纪的萧姑娘总算有了个靠儿。

张轲是个文人,识字念书,之乎者也。在这样的家庭,萧姑娘一方面得干些力所能及的伙计,一方面有了读书习诗的条件,便努力为之。

光阴荏苒,秋去春来。萧姑娘天性聪颖,本身是个公主嘛,渐渐变成了一位温柔娴静、知书达理的美丽少女。算算年龄,姑娘这年十四岁了。哦呀呀,天意啊。

当萧岿把年已十四的女儿接回宫时,小萧姑娘已是明眸皓齿,亭亭玉立了。而且,诗琴书画无不出色。还崇敬佛祖,是个小信徒呢。

生辰八字一算,嗷耶,大吉大利,大隋代表团团长深为满意。

萧岿立刻组织人马,当然还有浩浩荡荡的回礼车队,丰盛无比,送女儿到隋朝京师。

杨坚夫妇见到小萧姑娘,当然又少不了一番考察。

小萧是个秀气姑娘,细皮嫩肉,性格婉顺,好学识文,非常懂礼貌,知法度,面试综合得分甚高,皇上皇后太喜欢了。

杨坚随即派遣大臣再赴江陵,代表杨家与萧家商议儿女婚姻大事。

这个大臣叫柳庄,是位撮合专家。柳庄来来往往,紧紧张张,跑了四五趟,把杨广和小萧姑娘的婚姻大事给整顺了。

杨坚开皇三年,即公元583年,早春,草木竞发,万物生动,隋朝为二皇子杨广和小萧氏举办了隆重的婚礼。杨广十四岁,小萧姑娘十五岁。

杨坚犹嫌不足,意欲亲上再加亲,把自家五闺女杨阿五许配给萧家老六萧玚。

扬阿五粉妆玉琢,性情婉顺,既美姿仪,又好读书,深得父母钟爱,敕封兰陵公主。

不过阿五年龄太小了,年方十一。萧玚更嫩,九岁。那就缓一缓再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