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密码》第四十三章 莫要误了吉日良辰

 

刘小丝说:“他们还在葱岭上,还是走过葱岭了?据说,葱岭跟咱们走过的沙碛地带一样大,走过它要好多天,真为他们担忧。”

织云说:“从洛阳走过来,花了那么多天的时间,翻过葱岭也要很多很多时间,过了葱岭之后他们还有更远、更远的路,才能走回大秦。天圆地方的,这地面也太大了。”

绣雨茫然地问:“过了葱岭之后,那边不知难走否?也未及细问他们。”

 

149

 

武威,你听这个名字就振奋。

李由告诉卡米尔道:“确实,武威是为彰显武功军威而起的名字。它是河西走廊的门户,一度是西北的军事政治中心之一。”

古代的凉州,或者雍州,指的就是武威。地处汉、羌边界,民风剽悍,勇不畏死。出过军阀,强贼,自古以陇右精骑横行天下。

武威自古以来居于丝绸之路要冲,桑柘稠密,地方富饶,车马交错,歌吹竞日,堪称商埠重镇。

武威曾经是月氏的临时放牧之地,为匈奴占领后,匈奴命名此地为盖臧,即姑臧。

公元前121年,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军出陇右击匈奴,将整个河西走廊纳入西汉版图。公元前106年汉朝设置河西四郡,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其中武威郡辖十个县。

依照预先的联系,武威一个历史文化学会的朋友王先生为西欧重走丝绸之路团队做了一次历史导游。

在卡米尔和罗伯特的镜头前,王先生说:“论起武威的历史,五凉时期是一个高峰期。”

那是中原西晋之后,史上叫做十六国时期,河陇一带先后建立了五个地方政权,史上称作“五凉” 。姑臧城是其中前凉、后凉、南凉、北凉的国都所在。

前凉存在了七十六年,对姑臧城进行过多次大规模的修建,工程相当浩大,建筑成果也不少。

在当时的地理条件下,出现了很多城台建筑。原因是,姑臧城处于平旷低湿地带,无险可守,筑起高台和高楼,具有象征政治威势和军事堡垒的双重作用。

后凉、南凉、北凉,也先后以姑臧为都。前秦、后秦,分别据姑臧而统辖河西。它们继续使用前凉的主要建筑物,甚至连名称也未改变。

前秦、后凉、后秦、南凉、北凉,对个别建筑物进行过一些维修、改建或扩建,多少不等地增添过一些新建筑物,但对前凉所筑的城垣未做任何变动。

北魏占领凉州时,鲜卑人曾经十分叹服姑臧城修筑的豪华精巧。

所以说,前凉是武威都市景观最辉煌的时期,显示了鼎盛的国力,规制和风格也有艺术性。

前凉的姑臧城别具特色,布局与中原地区的古都布局模式大不相同。

《晋书》说姑臧城:“东城殖园果,命曰讲武场,北城殖园果,命曰玄武圃,皆有宫殿。中城内作四时宫,随节游幸。并旧城为五,街衢相通。二十二门,大缮宫殿观阁,采绮妆饰,拟中夏也。”

从这个记载可以看出,那时候的姑臧,四座小城,每座边长各千步,加上旧城是为五城,共同构成一座大城。

计算一下,可以得出结论,当时姑臧城的城郭规模,与西晋都城洛阳不相上下。

姑臧五城中的北城、中城与南城,连成一条中轴线,两翼则为东、西城,恰似一只飞鸟。

中城里边又有四时宫,是宫城。宫城居中,四城环绕。各城又互相独立,自成一体,颇能适应当时战乱的形势。

东城、北城等处,不仅种植果木花草,且修建有宫殿观阁,要比西城、南城显得重要。

姑臧五城共有城门二十二座,城与城之间,有城门和街道相通。

在姑臧中城的两翼,筑有有东苑和西苑。东苑和西苑不是花园,是兵户和军营。到后凉时候,两苑居民更多,一部分是少数民族,一部分是王公贵族。

南凉和北凉,东西两苑依然做兵户和军营。

前凉姑臧城及其宫廷建筑,规模宏伟,多仿照当年的长安和洛阳。所谓“彩绮装饰,拟中夏也” 。规划布局,建设特点,均可找到西汉长安城或东汉与晋代洛阳城的影子。

武威作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贸易枢纽,自然分量很重。

魏晋以后,灾荒、战乱频繁,自然经济重现,很多地方以丝绸代替货币进行交换。为了交易,贫穷的人们常将一匹丝绸截为长短不同的数段。截断了的纺织物,“不敷衣用” ,不利于做衣使用,其一块的数量,连做一件衣服都不够用。前凉政权大胆地下令铸造五铢钱,立制准布用钱,“钱遂大兴,人赖其利” 。人们从货币经济中获得了好处,生活改善了。

货币经济的发达,无疑是以商业生活为前提的。丝绸之路西段畅通后,西域诸多小国与前凉做生意,姑臧成为各国商人云集的地方。

西域更西,安息——帕提亚,大秦——罗马等国商人带到姑臧大量的奇珍异宝,珍珠帘、琉璃溘、白玉樽、赤玉箫、紫玉笛、珊瑚鞭、玛瑙钟,不可胜计。这些宝物,后来在前凉王朝墓葬中多有发现。

十六国时期,由于北方陷入长期割据战争,西来的商旅、使者,往往以姑臧为终点,姑臧独特的地理位置,使五凉政权得以控制丝绸之路的贸易。

北魏立都平城——今天的山西大同——之后,几经努力,打通了经鄂尔多斯沙漠南缘至姑臧的道路,把北魏国都与东西丝绸之路联结了起来。

北魏曾一直想吞并北凉,没有找到借口和时机。

公元439年北魏觉得时机成熟,决定出兵北凉,公布了北凉王的十二大罪状,其中一条便与商业有关:“知朝廷志在怀远,固违圣略,切税商胡,以断行旅,罪四也。”

北魏所称北凉王的罪状之四,正反映在丝绸贸易和关税方面。可见姑臧在西东贸易中,是大发其财的。

北魏灭了北凉,获得珍宝果然不可称计。

北魏还在姑臧城内俘获了一大批粟特国商人。《魏书·苏特传》说:“其国商人先多至凉土贩货,及克姑臧,悉见虏。高宗初,粟特王遣使请赎之,诏听焉。”

史载,粟特国的位置,在葱岭之西,为中亚细亚一带的古国之一,即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

粟特商人尚且驻足姑臧贩货,离河西较近的西域诸国商人当有更多,当地政权从中搜刮的收入,可想而知。

随着丝路贸易的发展,中原的货币大量流入河西,西域以及其他小国的铸币也在凉州一带流通。

《隋书·食货志》记载:“后周之初,尚用魏钱。河西诸郡,或用西域金银之钱,而官不禁。”

事实上,不仅在南北朝期间,早在五凉时期,西域各国的金银货币就能在河西走廊流通,反映了当时商贸活动的频繁。

公元1984年在武威东关出土的铜钱中,有一枚汉龟二体五铢,是西域龟兹国的货币。公元1989年在武威城北四个墩发现一枚大夏真兴钱币,为公元五世纪初赫连勃勃建都统万城后所铸。

这些钱币的发现,证明姑臧在丝路贸易上确实起着中转站的作用。

五凉时期,也是武威文化生活空前的发展阶段。

 

150

 

西晋“永嘉之乱”后,北方各少数民族和地方势力纷纷割据,政局混乱,经济动荡。当时的凉州却是北中国惟一的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的地方,史称:“天下方乱,避难之国唯凉土耳。”

中原士子,大量涌入河西,对移植和保留中原传统文化并进而推动凉州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凉州地方,为了荐拔贤才,励精图治,锐意兴办教育事业,有效地保存了中原地区的文化和生产技术,培养并造就了一大批人才。

南凉政权由于兴办教育,国力增强,史载:“鹿孤从史皓之言,建学而延胄子。遂能开疆河右,抗衡强国。”

北凉尤其重视教育,“筑陆沈馆于西苑,躬往礼焉,号玄处先生,学徒数百,月致羊酒” 。

姑臧不仅继承、保存了中原的文物典章,而且充分借鉴、吸收了西域外来文化的新成分。在这方面,西来佛教的影响尤为显著。

《魏书·释老志》说:“凉州自张轨后,世信佛教。敦煌地接西域,道俗交得其旧式,村坞相属,多有塔寺……徙其国人于京邑,沙门佛事皆俱东,象教弥增矣。”

前秦的苻坚派军出征西域,目的之一就是迎请龟兹的高僧鸠摩罗什。

后来鸠摩罗什真的滞留姑臧十六年之久。再后来,鸠摩罗什被迎至长安,翻译了很多佛经。

北凉笃信佛教,佛经传译兴盛,姑臧城内辟有专门的译场。

由于统治者的信奉与推崇,中原与西域的僧人,大都在姑臧驻足。北魏灭北凉的时候,大量姑臧居民被押解到平城,其中仅僧徒就有三千人。

由于佛教的广为流传,石窟寺的建造也大为兴盛。武威城南约四十公里的天梯山石窟,是早期佛窟艺术的代表,堪与敦煌莫高窟相媲美。北魏在平城开凿云冈石窟的时候,所用的能工巧匠,即是从姑臧徙去的。云冈石窟是由姑臧僧人主持开凿的。

如果说,丝绸之路是一条文化运河,姑臧——武威就是运河上的一座灿烂的大港。

隋唐时期,安定的社会环境和活跃的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为河西走廊城市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武威开始复兴了。

三百多年时间,凉州的农业经济繁荣发展。由于和好吐蕃,出现了汉人耕耘,蕃人畜牧的安居乐业局面。武威郡所属一些地方,还能植桑养蚕,《唐书·地理志》就有武威郡土贡白绫的记载。

公元627年,唐僧玄奘西行求经路过此地的时候,记载曰:“凉州作为河西都会,襟带西蕃、葱右诸国,商旅往来,无有停绝。”

史载,公元753年,河西走廊是最富庶的地区之一。“是时,中国盛强,自安远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富庶者无如陇右” 。

唐时的中国丝绸、陶瓷等物与西域物产多在凉州交易,不少西域商人客居武威,从事转手贸易。

宋朝在武威设立了西凉府,但未加管理。元朝至明清,武威城走向了衰落……

博努瓦想知道武威出土的丝绸之路文物的大概状况。

王先生介绍了武威出土的一些重要文物,说:“武威出土的文物,著名的是已经成为国家旅游标志的铜奔马,即原先人们所说的马踏飞燕,那个飞燕,后来说是龙雀。”

飞燕是实际存在的禽鸟,龙雀确实传说中的物种。“龙”和“雀”的结合?有人说,龙雀是凤凰的一种,但不像凤凰的羽色那样绚烂,却是凤凰中最为凶猛的。

龙雀幼年时模样像普通的水鸟,成年后展开铺天盖地的黑色羽翼,日月星辰都被它遮蔽了。它又是孤独的生物,一旦起飞再不落下,没有鸟跟它作伴。

李由说:“东汉资料中有‘龙雀蟠蜿,天马半汉’的句子。据此分析,龙雀是皇宫内的铜制陈列品之一,对应其他走兽,摆在那里。更早一些,在秦汉时期神话传说当中,龙雀是风神,学名叫‘飞廉’ 。”

王先生说:“龙雀真正的形象很难说,或许那只鸟就是燕子。”

李由道:“燕子古代又叫‘玄鸟’嘛,‘玄’是黑色,黑色的鸟。至于为什么又把‘马踏飞燕’改称‘马掠龙雀’,可能是后者更有神话色彩吧。”

马掠龙雀是东汉时期的青铜器,公元1969年出土于武威雷台汉墓。雷台汉墓是东汉时期军事将领守张掖长张君及其妻子的合葬墓。

马掠龙雀出土以来,一直被视为中国古代高超的金属铸造业的象征,古代青铜艺术的奇葩。

铜奔马微微地偏向一侧的头高昂着,前面头顶的鬃毛和后面的马尾一致向后方飘飞,浑圆的躯体呈流线型,四肢动感强烈,三蹄腾空,右后蹄踏一展翅奋飞、回首惊视的风神之鸟龙雀。

从力学上分析,马掠龙雀为飞鸟找到了重心落点,构成稳定性。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烘托了骏马矫健的英姿和风驰电掣的神情,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感染力。既有力的感觉,又有动的节奏。

马掠龙雀是东汉艺术家的经典之作,在中国雕塑史上代表了东汉时期的最高艺术成就。

铸造工艺不必说了,令人折服的还有其创作构思的绝妙。

人所共知,塑造一匹健美的好马形象并不太难,然而要表现出它的动感和神速,殊为不易。

铸马的艺术家,匠心独运,大胆夸张地进行巧妙构思,让马的右后蹄踏上一只凌空飞翔的鸟雀,用闪电般的刹那将一只凌云飞驰、骁勇矫健的天马表现得淋漓尽致,以雀衬马,让飞雀与奔马的速度媲美,使奔马的动势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奔马全身的着力点,都集中在飞行的龙雀背上,形成了一种极富感染力的腾飞之势。不仅构思奇特、造型优美,而且符合力学平衡原理,完美地塑造了运动速度与整体平衡相统一的行空天马与飞雀。

马掠龙雀大胆的构思,浪漫的手法,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令人叫绝。

 

151

 

第二天早上,冷风呼号着吹过帕米尔高原上凄凉的河谷。

迈克尔为西东万里丝绸贸易献出宝贵生命的地方,是一处半月形台地。昆塔他们在这里靠壁挖出了一个墓穴,安葬迈克尔。

昆塔商队和结伴同行的友好商队为迈克尔举行简朴的葬礼。他们肃立于简陋的墓前,默默地致哀。

他们不想离开。他们整个上午和下午都在找石头,不停地找,不停地搬,不停地砌,为迈克尔砌出了一个半圆形的墓堆。

普拉斯从远处找了一块巨大的石头,运过来,竖立在最上面。

无法凿刻文字。昆塔低头对迈克尔说:“迈克尔,尊敬的迈克尔先生,无法凿刻文字,我们会记在心里,永远把你记在心里,明年再来,为你献上祭奠。”

普拉斯说:“迈克尔,我们还在半路上,你就这样匆匆地,匆匆地走了,让我们的心流泪、滴血。我们有约,回到西土,销售了货物,再到东土来,迎接我们的女神。可是,你……你却匆匆地走了。”

昆塔沉痛地说:“迈克尔,西来,东回,数万里长途,我们一起吃苦,一起受累,你总是那么乐观,你鼓励了我们商队的士气,尤其是,你做了很多对商队有益的事情,让我们回忆不完,回忆不够……

“去年,在罗马,我邀请你前往东土经商,购买丝绸到罗马销售,你是那样年轻,我怕你胆怯而不能答应我。因为我多么需要你这样的年轻人啊。你答应了我,痛快地答应了我。我非常高兴。

“迈克尔,我们难得你这样的好朋友,我们需要你,你却不幸牺牲了。迈克尔,我们爱你!

“迈克尔,你前不久还在说要资助我修建东方天使城,你没有考虑你自己,你总是想着朋友。

“你的朋友心里还在想,一定要为你做点什么,你却突然牺牲了。迈克尔,我们爱你!”

普拉斯悲哀地说:“迈克尔,我们的好朋友,将来,面对汉家女儿绣雨,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对她说,我们心里疼痛,为她而疼痛……”

这天,商队的营地一直弥漫着悲哀的气氛。

而在瞿萨旦那国和精绝国共同开发的尼雅河新绿洲,刘小丝、织云和绣雨劳作了一天,洗浴之后,回到住房休息。用过晚餐,三个人无聊,坐在各自的睡席上,说话。

刘小丝说:“他们还在葱岭上,还是走过葱岭了?据说,葱岭跟咱们走过的沙碛地带一样大,走过它要好多天,真为他们担忧。”

织云说:“从洛阳走过来,花了那么多天的时间,翻过葱岭也要很多很多时间,过了葱岭之后他们还有更远、更远的路,才能走回大秦。天圆地方的,这地面也太大了。”

绣雨茫然地问:“过了葱岭之后,那边不知难走否?也未及细问他们。”

刘小丝说:“总是越走越好走的,因为波河跟黄河一样,在平地上流。河边树木多,草多,庄稼多,四季冷热也跟洛阳相仿佛。”

织云说:“普拉斯讲,他们那一带离海近,雨水足,气候该热的时候热,该冷的时候冷,养牛多,种葡萄多,还有橄榄,很好吃的一种东西。”

“这里的气候真不好,天天刮风,嘴唇干裂,皮肤干裂,老不下雨,听他们说全年都不会下雨的。唉,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才会熬出头,离开呢?”绣雨说。

刘小丝说:“他们说明年来,明年就会来的。”

织云说:“希望他们安全回到大秦,把丝绸卖掉,来接我们。他们这次进货不少,赚了钱,在波河岸边建桑园,种桑树,养蚕。我们在那里过着跟汉家人一样的生活,再教他们大秦人缫丝,织绸……”

说一会儿话,躺下。躺下睡不着觉,再说话。

三人感叹前人说得对,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刘小丝吟咏道:“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梅子哦,抗不过岁月,总要纷纷落地,眼看着,树上只剩七成了。有心求我的小伙子,请不要耽误了吉日良辰哦。

织云接道:“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梅子哦,抗不过岁月,总要纷纷落地,再迟疑,树上就剩三成了。有心求我的小伙子,迎娶我最好就选在今天啦。

绣雨叹道:“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梅子哦,抗不过岁月,总要纷纷落地,到最后,收拾要用簸箕了。有心求我的小伙子,快开口快动作莫再迟疑啦。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人生如桃花绽放得最旺盛的时候,满树上色彩鲜艳,灼灼似火。长大的姑娘就得出嫁,喜气洋洋,去到夫家。

人生如桃花绽放得最饱满的时候,预示着果实累累,又大又多。长大的姑娘就得出嫁,早生贵子,后嗣连绵。

人生如桃花绽放得最丰盈的时候,满园子万绿千红,永不萎谢。长大的姑娘就得出嫁,齐心协手,全家和睦。

“唉!人也奇妙,有记忆,有念想,有梦。”刘十三说,“睡吧,劳累一天了,睡下做个梦。”

她们睡了。尼雅河边的小绿洲睡了。

没有月亮的后半夜。刘小丝和织云忽然听到绣雨在哭,先是悲切的哭泣,后是痛切的哭号,赶紧问她怎么了,绣雨说:“做梦了,不敢说……”

两人安慰她,说:“不怕,我们都在你身边呢。”

绣雨哽哽咽咽、断断续续地说:“梦到他们在葱岭上走路,起了大风沙,昏天黑地的,把大山都刮塌了。好久好久,风沙过后,不见迈克尔了,不见他了,不见了……

“后来,后来,在大山谷,好可怕的大山谷,他们在埋葬他,把他埋葬了。他们围拢在坟墓面前,我们也围拢在坟墓面前。我趴在那里哭,哭……哭泣……哭号……”

刘小丝说:“梦是反的,再说葱岭上,即使有风,也不会有沙。明年以后,我们去到波河边,生活会一年更比一年好,不要担忧。”

织云说:“他们都是有本领的人,什么大风沙,昏天黑地的大风沙,他们都不会害怕,放心吧,放心好了。”

返上章         回目录         去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