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密码》第四十七章 罗马在翘首期待
罗马人似乎没有“强奸”哪一位倒霉的萨宾姑娘,整个事情变得光辉而美妙,罗马和萨宾因为女性而共同创造文明了。
有的画作,身着古装的罗马男子和法兰德斯风格打扮的萨宾女性,沐浴在明亮的暖色调中,粗旷的线条和渲染的笔法,让画面展现出的,是男性慷慨激昂的力量和女性从恐慌到暧昧的神采,粗暴惨烈变成了阴阳相偕,你情我愿。
雕塑作品也有表现“罗马抢亲”的,同样离题千里,无与伦比。
162
公元74年早春,昆塔商队快要回到罗马了。此时的罗马,执政首领是骑士家族出身的韦帕芗。
说起骑士,常常让人想起马匹、盔甲、长矛或者剑,古罗马的骑士阶级跟那些东西无关,仅仅是低于元老阶层的一个阶层。
在“大秦”时代的罗马,元老院是个相当宏大的政治决策机构。元老,起初叫长老,年龄因素更鲜明,后来成为元老,资格、威信和社会地位的要求比长老多了。
在部落时期,长老就是具有权威的部落长者,即或这个部落由更加年轻的人执政,有丰富经验的长者还是会被咨询的。部落相互融合,变大,长老人数也多了,“咨询会议”产生了,在定期的咨询会议上,氏族族长向众多的长老进行政治咨询。
老百姓把“咨询会议”叫做“元老院” ,元老院后来发展成为公民会议和执政官身后的政治决策机构。
公元前753年到公元前510年的罗马,通常被史学界称为“王政时代”。王政时代的罗马共有大约三百个氏族,这大约三百个氏族,构成三十个部落。
这三十个拉丁人部落联盟,其外部生存环境不是很好。譬如说,他们居住的台伯河对岸,就是伊达拉利亚人。伊达拉利亚人比罗马人强大,他们不但在台伯河边的浅滩上交换农产品,罗马人还得间断性地向伊达拉利亚人上贡,以换取安宁。
罗马人和伊达拉利亚人的南面,有希腊人建立的若干殖民城邦,北面,是高卢的凯尔特人居住地。希腊人的文明程度高,让罗马人仰慕不已,而落后的凯尔特人向南的侵扰又让他们苦恼。
罗马人为了团结起来谋发展,各个氏族联盟推举他们的具有权威的部落长者组成“咨询会议” ,这是罗马元老院产生的渊源。
王政时代的国王,由元老院推举,国家重大事项,由元老院表决批准后实施。
在人类社会的“童年” ,“人”是最宝贵的资源,罗马常常觉得人丁不足,当然努力生育是个好办法。他们为了传宗接代,民族繁衍,曾经向东部的萨宾人城邦开战,抢掠大量的萨宾女性做妻子。
有不少艺术作品表现了这类内容,并且严重“跑题” 。
色欲和暴力、欺骗,有的画家将罗马人的暴行变成了狂欢的夜晚。罗马人攻入萨宾城后挑选的,全是生得最美的萨宾女性,借口是“借助萨宾女性来为罗马人、罗马城繁衍后代” ,这真和笑话没什么两样。所以画家“指出” :别装,罗马男人!繁衍后代确实在谋划之中,“及时行乐”却是最重要最诱人的附加值。
萨宾男人无比愤怒,拿起武器向罗马人发起反攻。离奇的是,被“抢掠”的萨宾女性无法忍受双方的流血死亡,苦劝他们停止厮杀。
结局皆大欢喜。罗马人似乎没有“强奸”哪一位倒霉的萨宾姑娘,整个事情变得光辉而美妙,罗马和萨宾因为女性而共同创造文明了。
有的画作,身着古装的罗马男子和法兰德斯风格打扮的萨宾女性,沐浴在明亮的暖色调中,粗旷的线条和渲染的笔法,让画面展现出的,是男性慷慨激昂的力量和女性从恐慌到暧昧的神采,粗暴惨烈变成了阴阳相偕,你情我愿。
雕塑作品也有表现“罗马抢亲”的,同样离题千里,无与伦比。
抢掠妇女,增殖人丁,也很缓慢啊,于是,罗马人制定政策,鼓励“移民” 。
移民政策奏效较快。罗马人的七丘之城易守难攻,在弱肉强食的时代,力量薄弱的小氏族为了不被强大的城邦掠为奴隶,自愿加入罗马以求安身立命。有的部落,连罗马都打不赢,以后若面对更厉害的伊达拉利亚人或希腊人,就更没有好果子吃了,难逃被掠为奴隶的命运,于是,干脆降了罗马,还能做个“低等平民” ,好歹有点人身自由,因为罗马有相对丰富的手工业和商业市场。
当平民总好过当奴隶,受了罗马的保护,自然要为罗马出力。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罗马人发动战争,向外掠夺资产和人丁奴隶的时候,低等平民要服兵役,在战场上,抓到的俘虏,带回罗马,从事罗马人的家务劳动。
当然,养兵是件很花钱的事,仅仅供应人马的吃喝,就是不小的开销,武器装备还得不断更新,跟玩昂贵的奢侈品差不多。钱从哪里来,羊毛当然要去羊的身上拔取。这样,对平民的剥削就是持续的。
有的贵族,很富,可以出钱养兵。军队股份制产生了,谁出钱多,谁是老大。
如此发展了一百多年,罗马平民的数量远远超出了最初三百个氏族老户后代的总数。
三百家坐地老户的变化,也非常之大。有的人丁兴旺,繁衍出若干家族,有的不思进取,绝户了。老户的后代也贤愚不一。而平民中也不乏猛人、牛人,这些“猛牛”强烈要求调整内部利益结构。
163
罗马王政时代的第六个大王塞尔维·图里阿,依靠平民的支持,进行国家改革。
塞尔维·图里阿的改革,是将全部的人,不论贵族平民,一律按财产多少分为五个等级,财产低于第五等级的为贫民,被称为无产者。
为什么划分这个等级?不是要分出贵贱尊卑,而是要依据财产的多寡,出钱办事:养兵。
要筹建一百九十五个“百人团” ,总兵力接近两万人,人马吃喝,武器装备,自然是个大事。
第一等级的人最有钱,负责八十个“重装步兵团”和十八个最昂贵的“骑兵百人团”的武器装备和后勤供应。
第二等级的人负担二十二个重装步兵团。第三等级的人负担二十二个团。第四等级人最多,他们共同负担二十二个团。第五等级很穷了,但人数更多,那就负担三十个“轻装步兵团”吧。轻装步兵没有盔甲,甚至可能连盾牌都没有,武器也就是简陋的长矛、投枪之类,花不了太多钱。
至于无产者,实在太穷,一点钱不出也不合适,大家就共同负担一个“轻装步兵百人团”好了,装备非常简陋,有一根木棍也就差不多算是武装起来了。
少出钱的,要多出力,到别的等级出资装备的百人团当兵吧。
估计低等级的,更情愿到高等级那帮人组建的重装步兵团服役,而不愿在自己等级的轻装步兵团。
可是,塞尔维·图里阿,你这样不公平,凭什么钱多的就要多出啊?
别忙,还有第二项规定,那就是创设“百人团会议”取代过去三百家老户公民的理事会,每个“百人团”有一票表决权,过半即通过。第一等级的富人占有九十八票多数,因此拥有国家大事的决定权,“平民”们从此也成了“公民”。
塞尔维·图里阿的改革还有第三项内容,就是以地域组织管理替代原先的血缘关系管理,将整个罗马按地区划分为四个城市和十六个乡村。
塞尔维·图里阿调整了国家利益结构,传统贵族由于占有种种先天优势,在决策层中保有优势,平民中的牛人,得以通过和平的方式进入国家决策层。
改革虽然向平民作出了让步,但仍然照顾了贵族利益。“百人团会议”设立了,贵族组成的元老院也保留了下来。百人团会议作出的决议,还得要元老院通过,才能付诸实施。
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英国议会的上、下两院和美国国会的参、众两院的体制上,看到古罗马的影子。
塞尔维·图里阿的改革很快见到了效果。强有力的军事力量诞生了,罗马很快成为台伯河畔的霸主,还拉起了一个小小的拉丁同盟,自任盟主。连台伯河对岸的伊达拉利亚人也不敢随便呲牙了。至于意大利半岛南部的希腊殖民诸邦,更南面的迦太基,也不敢来招惹了。北边的凯尔特人,想结盟呢。
罗马王政时代的最后一个王叫塔克文,塔克文这家伙脑子里有水,硬要摆国王的威风,相当专横,据说还很残暴,于是罗马的牛人们一起暴动,把他赶跑了。
没有了国王,罗马变成了真正的“共和体制” 。注意,跟东土的召公、周公弟兄俩合伙拨弄国事的所谓“共和” ,那是有天壤之别的。
罗马共和,名副其实,民主性不容否认,“执政官”由“百人团会议”选出,元老院审查通过,共有两名,任期一年。
早期的罗马官职,没有薪饷,吃的是自己家的饭,喝的是自己家的水。
执政官负责国家日常事务,发号施令当然需要权威,于是,罗马人给每位执政官配备了十二个人的侍从卫队,队员每人手里拿一把柴棒,中间插一把斧子,用来惩处那些敢于冒犯执政官的人。
一把柴棒加一把斧子,很是奇特,是个象征,没有任何战斗用场,没有任何实战价值,但柴棒加斧头这种“武器”有个美丽的名字:法西斯。
罗马有两个执政官,他们级别相等,权力相等,常常互相牵制,无法决断,于是,百人团会议和元老院商量,又设立了一个临时职务——独裁官。
独裁官并非又找了一个人,而是由元老院从两个执政官中选出,执掌大权,任期只有半年。实际上,不就是两个执政官一正一副了嘛,只不过谁任正职,期限只有半年。
罗马民主改革,奏效一时,渐渐地又出了新问题。
早期,各个阶层,分别出钱,铸剑制盾、买马备鞍,保家卫国,没什么问题。出钱多的掌权拿主意,也没啥说的。后来,攻城略地,收获多多,抢来的奴隶、财富、土地,掌权的人也毫不客气地多拿多占,甚至就在少数牛人中间私分了。底层平民,执矛抡刀,以命搏杀,到头来一无所获,何况当初他们也多多少少出了些钱的。贵族利用权力,变得越来越富,作为军队主体的平民,不满情绪日益高涨,对抗的办法是,攻城作战不出力,后期干脆闹罢工。
每当罗马与邻近部落发生战争时,平民们便带着贵族们给他们配备的盔甲、盾牌、长矛、短剑和投枪,全副武装离开罗马,开往郊外的圣山休息,还扬言要另立新城,这就是所谓的“撤离运动” 。
每逢强敌逼近罗马,军人们就携带武器,集体撤离,完全没有一点大局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
贵族们慌了手脚,只好向这些没有觉悟、趁人之危的家伙们妥协,同意按平民的要求,选出两位“保民官”以保护平民利益。
从此之后,当元老院通过有损平民的议案时,保民官只要不赞成,这个议案就被否决。
经过反复博弈,古罗马的民主体制基本上确立了,他们在原先“习惯法”的基础上,制定了“成文法” ,将相对完善的成文法典刻在十二块铜板上,史称十二铜表法。
十二铜表法对当权者可能的“滥权”做了限制,对后世欧美的立法思想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罗马的力量增强了,河对岸的伊达拉利亚人,与罗马人的位置颠倒了过来,开始备受老邻居的欺负。再后来,罗马人统一了台伯河流域,伊达拉利亚人的城池维爱伊城被罗马人攻占,百年老邻居的户籍被罗马人强行注销了。
这一次,罗马元老院首先考虑到了平民,每个平民都分到了新征服的维爱伊地区的土地七犹格,大概合二十二亩,真不算少呢,关键是:平均。
高卢人眼红了,打了过来。罗马人抵挡不住,放弃城池,退守圣山。
高卢人攀山夜袭,就要打死罗马人了,圣殿中的鹅听到动静,赶紧“喊罗马人起床”御敌,侥幸击退了高卢人。
最后罗马人向高卢人求和,高卢人要价一千磅黄金。其实罗马人亏得很多。
在称量黄金的时候,高卢统帅把佩剑丢在天平的砝码一端。你算算罗马人得为此多支付多少黄金吧。而且,被焚烧、被洗劫的罗马城的损失,也没有人赔偿。
罗马人经此一劫,陷入了贫困,认识到了内部团结的重要性。
为了休养生息,罗马保民官经过内部协调,得到了结果:任何人占有的土地不得超过五百犹格;免除平民的债务;两个执政官中的一名应由平民担任;平民会议的决议不必经元老院批准,即对全体罗马公民具有法律效力。
“罗马共和模式”至此终于构建完成。“罗马共和国”开始走上迅猛发展之路。南部希腊城邦不战而降,罗马人统一了阿纳河以南的意大利半岛。迦太基、西西里岛、科西嘉岛、撒丁岛,也接连落入罗马人手中。
迦太基有个杰出的军事天才汉尼拔,但个人卓越才能,抵不过先进政治模式的巨大优势,罗马在与迦太基的争霸战中大获全胜,迦太基被迫求和,放弃所有海外领地,罗马人成了西地中海的霸主。
罗马又向地中海东部扩张,先后三次发动对希腊马其顿的战争,曾让罗马人仰慕不已的希腊诸邦成了罗马共和国的行省。
罗马人继续东进,夺占塞琉古王国的色雷斯以及小亚细亚中、西部领土。
到公元前二世纪后期,罗马已拥有西西里、撒丁、科西嘉、山南高卢、西班牙、阿非利加、伊里利亚、马其顿、亚细亚等九个行省,地中海快成罗马的内湖了。
大汉帝国的统治中心洛阳、长安,都在东亚大陆腹地,是典型的大陆帝国。古罗马的统治中心是地中海,罗马城所在的半岛从欧洲大陆伸向地中海,半岛南端大致在地中海中心位置,客观条件决定了东西两大帝国的发展走向必定不同。
罗马人建立的当时当地最先进的国家结构,很快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当然,没有一种模式是永远先进的,一切都因时因地而变化。随着罗马领土扩大,原有模式的内外条件变化了,罗马共和国要变为罗马帝国,已是历史的必然。
公元前88年至公元前31年,在古罗马奴隶制国家内部,为争夺政权和建立军事独裁,发生了一系列战争,称作罗马内战。
罗马内战的结果是最终获胜的屋大维取得了权力,罗马共和国解体,罗马帝制正式出现。
164
在罗马内战中,韦帕芗的父亲担任过军官百夫长,作战失败,逃回家中,后来获得赦免与退伍,从事于商业活动。
在罗马,极少数骑士可以通过被选为长官而上升到元老阶级。元老阶级是纯粹的官僚,不被允许经商,而骑士阶级却可以。
韦帕芗有个哥哥叫撒宾努斯,韦帕芗公元9年出生于撒宾地区的列阿特城,不久之后,他的父亲过世,韦帕芗由祖母扶养长大。
成年后,韦帕芗跟随兄长的脚步参与公职生活。
韦帕芗从军职事务做起,公元36年成了军团司令官,后来以财务官的身份被派任到昔兰尼和克里特行省。
公元38年,韦帕芗参与竞选营造官,以最后一名勉强选上。
后来,韦帕芗不断努力,当上了大法官。
在皇帝克劳狄乌斯执政期间,韦帕芗担任了日耳曼统帅普劳提乌斯军团的副将,在当地与敌人进行了三十次战斗,征服了二十多个城镇,占领了维克提斯岛——今天的怀特岛,因战功卓著受到嘉奖。
公元51年,韦帕芗被选为候补执政官。
公元54年至68年的罗马皇帝是平庸而残暴的尼禄。尼禄的母亲阿格里皮娜是个阴险多谋、贪权好势的女人,毒死了她的第二个丈夫,出于虚荣和野心,嫁给了她的舅父、罗马皇帝克劳狄乌斯。
阿格里皮娜成为皇后之后,一步步巩固其问政并专权的地位,将其亲信阿佛拉尼乌斯·布鲁斯委任为近卫军长官,怂恿他杀掉其政敌与情敌,并从公元48年开始,不断地施展各种阴谋诡计,给尼禄以权力。
最后,阿格里皮娜迫使克劳狄乌斯放弃让他亲生之子作为继承者的要求,而给她的儿子尼禄以继承者的恩宠。
公元51年,克劳狄乌斯将他与前妻麦萨林娜所生之女奥克塔维娅嫁给尼禄。
公元54年,克劳狄乌斯被毒死了。对于克劳狄乌斯之死,尽管有不同的猜测,但出于阿格里皮娜毒手的可能性最大。
克劳狄乌斯死后,阿格里皮娜继续施展权术,一面指使布鲁斯统率的近卫军控制罗马局势,迅即杀死她在军事方面的反对派,使军事集团屈从她的势力之下,一面迫使早已无多大实权的元老院,俯首听命地把一切权力交给她十七岁的儿子尼禄。
就这样,尼禄登上皇帝的宝座,成为罗马政治舞台的中心人物。
尼禄既没有赫赫战功,又无治国之才,他所以能够成为罗马皇帝,是宫廷政变的结果。
尼禄的爱好是举办大型歌舞晚会,并自己登台演唱。相传在尼禄本人大肆歌唱的音乐会上,韦帕芗竟然打瞌睡。于是,韦帕芗受到皇帝的驱逐。韦帕芗深怕自己遭受更糟糕的命运,便退隐到偏僻小镇生活。
罗马派驻于犹太行省的长官为了征收当地积欠的行省税,派人进入耶路撒冷的犹太神殿,将神殿内的财物抵充税款。
犹太人认为罗马长官的干法是亵渎行为,不可接受,爆发了起义。
公元66年,罗马的叙利亚军团,协同犹太王国的阿古利巴二世前来平乱,却挫败了。犹太民族的激进派士气大振,使得居住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叙利亚的大马士革的犹太社群,也出现骚乱的现象,犹太战争全面爆发。
公元67年,尼禄决定慎重处理犹太人的起义,他起用了韦帕芗担任军团统帅。
为什么起用韦帕芗呢?尼禄猜忌拥有军政大权的将领,而韦帕芗出身较低,背景简单。
罗马增派了三个军团,由韦帕芗率领,开赴犹太地区。
韦帕芗提拔自己的长子提图斯为副将。父子兵非常厉害,于公元68年平定了犹太北方,犹太起义军领袖之一约瑟普斯投降。
罗马军准备围攻耶路撒冷。可是公元68年年底,罗马首都发生动乱,尼禄自杀,加尔巴成为新的皇帝。正在进行犹太战役的韦帕芗,暂时停止了军事行动。
公元69年初,加尔巴被奥托所杀,奥托成为皇帝。
日耳曼军团不服奥托,自行拥立维特里乌斯为帝。维特里乌斯进军罗马,与奥托展开争雄会战。
此时的韦帕芗则是静观情势变化,并未表态支持任何一方。
公元69年,四月,维特里乌斯派战胜,奥托自杀,维特里乌斯受元老院承认为罗马皇帝。
失败者潘诺尼亚军团不服维特里乌斯,他们联合了未及参与前次夺权战争的莫埃西亚军团,以及东方的叙利亚军团,共同拥立犹太军团的韦帕芗为皇帝。
不久之后,埃及行省长官提比略·亚历山大也表态,公开支持韦帕芗。
公元69年,七月一日,韦帕芗称帝,进入埃及的亚历山大城。随后,东方军团进入意大利,与拥护维特里乌斯的军队作战,连连告捷,并在十二月进入罗马城,杀死了维特里乌斯。至此,韦帕芗成了罗马皇帝。
韦帕芗即位之后,展开了一连串财政治理措施和社会秩序的重建。
由于常年内战,帝国高层人员凋零,于是韦帕芗自任监察官,重新登记与审查元老院贵族与骑士两个阶级的人员,罢黜当中的腐败分子,并从行省中遴选具有威望的人士进入中央。
韦帕芗在符合财政规定的情况下,为元老们增加补助,并慷慨地给予贫穷的执政官以津贴,让这些精英阶层能够恢复他们的尊严,稳定执政。
韦帕芗还整顿了军中纪律,以惩罚和克扣赏银等方式,压抑了士兵的跋扈气焰。
为了解决因内战而中断与堆积的诉讼案件,韦帕芗不拘泥于正常的程序,用抽签的方式选定一批特派员,尽速解决案件,特别是归还战争期间受侵夺的人民财产,较快地恢复了社会秩序。
韦帕芗为了填补空虚的国库,尽可能地开拓财源。恢复了拍卖税,增加行省的税捐,增加各种项目服务的收费,并不吝开放官职的购买。
不过韦帕芗也能充分地运用征收而来的金钱,除了改善精英阶级的生活之外,他也重建了许多因天灾或战乱受损的都市,奖掖修辞学与文法教师,慷慨地补助各类型娱乐事业。
公元71年发行的罗马钱币上的人像就是皇帝韦帕芗。
因内战而延宕的犹太战役再度开启,由皇帝韦帕芗的长子提图斯率领的罗马军团攻入耶路撒冷,犹太战役遂告终结。罗马和平再度降临。
罗马青年商人昆塔男爵就是公元72年罗马政治经济形势最好的时期筹措资金组织商队离开罗马前往赛尔丝——东土洛阳贩运丝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