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密码》第八章 中原人民也等不及啦
秦穆公怀有雄心壮志,意欲吞并关东整个江山,称霸一世。想占有天下之地,他却违背远交近攻的兵法上策,协助晋国,跑老远老远去围打洛阳东边的郑国,近交远攻,为人作嫁。这很危险啊。
秦穆公亲率军队去郑国干仗,郑国有个老饲养员叫烛武,危急之际,烛武自告奋勇去前线“退敌” 。这位大嘴老烛武跑到秦国军队那里,向秦穆公批讲了一番大道理:邻强我弱,邻厚我薄。秦穆公茅塞顿开,终于明白几十年帮助晋国全是白痴的干活,应该打晋国才对啊。就退兵了。
027
卡米尔问:“李由,算算时差,你的家乡现在是什么时候?”
李由说:“我算一下,已经是美丽的傍晚了。”
他们现在行进在由内戈蒂诺通往塞萨洛尼基的公路上。行进中的德默号和爱福号越野车,把一个个里程预告牌推向身后。
车身上喷绘的彩色飘带——绕着车身的丝绸之路和众多地名上的签字,引起路人向德默号和爱福号摇手,也引起个别汽车司机的注意,偶尔鸣笛打过来招呼。
德默号和爱福号车身上,巴黎、慕尼黑、格拉茨、马里博尔、萨格勒布、萨拉热窝、贝拉内、普里什蒂纳、内戈蒂诺,这些地名周围,密密麻麻地签满了人名。他们已经走过了这些重要的节点。
卡米尔说:“小丝公主和昆塔男爵擦出爱情的火花了,在古老的驿道上,东西方爱情发芽了,李由,请介绍一下这条古代驿道吧。”
李由说:“说起这条古代驿道,崤函古道,它可太有名了。它是古代中国的两个都城洛阳与长安之间的交通要道,又叫两京古道。它是丝绸之路东段的重要部分,全长约有四百公里。”
“崤函古道,两京古道。”卡米尔沉吟一下,“两座首都之间的通道。这条古道成为丝绸之路东段的重要部分,原因是它比较近,是捷径?是大道?”
李由说:“哈,卡米尔你这个理解倒是个捷径呢。”
古时候的两京古道,是洛阳和长安之间的必经之路和惟一通道,从其他地方是走不通的。但是,要说它是大道,看怎么理解,古时候的这条路,非常崎岖难行。实地考察就知道了,有的路段,古人的铁轮车在石头盘子上砸下的车辙竟有二十厘米深,行起来如何,牛马走在上面如何,想象一下吧。
两京古道非常重要,在于“惟一” ,换个方向,地势更险。
李由进一步向卡米尔介绍崤函古道的地理地貌。
“黄河,你知道,是中国西东向的长河,是中国重要的承载历史文明的河流,到了中游,向南拐了个大弯,又向东弯下去。原因是它从北方流过来,向南撞上了巨大的秦岭山脉,不得不拐弯向东,在两山之间滔滔东去。滔滔东去的黄河成了崤函古道北边的一条天然屏障。
“崤函古道南边就是秦岭,自西向东,崇高峻险,不可逾越。
“黄河与秦岭之间,有三、四级台地,平均海拔五百米到七百米,长年的雨水冲蚀,形成了一道道陡深的沟壑。只有黄河南岸的一级台地,狭窄修长,地势相对平缓。”
卡米尔说:“原来是这样啊,我猜一猜,这一级台地可以修路,供人行走。”
“是的。聪明。”李由说,“崤函古道的东端是河洛平原,西端是关中平原,北边是晋南平原,这个地区,是中华文明发源的核心地区,从新石器文化中期一直到中世纪,都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哦,三大平原,它连起了三大平原,河洛平原,关中平原,晋南平原,三大文明区域。古人选择在河边台地上生活,在世界上很多河边台地上留下了文明遗址,是他们要取水,水是生活的第一要素。”
“正确。崤函古道连起了古代中国的三大文明核心区,而且,承载着洛阳与长安两京之间的一切交流和沟通,可以这样说,在很长的古代历史时期,崤函古道是一条名副其实的京畿大道。”
“哇,崤函古道,好让人振奋哟,今天应该是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了。”
“中国中部东西交通的集束,正在这里。”
“集束,集成了一束,是这样吗?”
“古时候的崤函古道,说是在第一级台地上,实际呢,到处都非常险要。中国古籍上记载,崤函古道,两京锁钥,车不并辕,马不并列,别说会车,纵使骑马也无法并辔而行。
“最早的函谷关叫做秦函谷关,是周代秦国的防御工事。西汉的时候,都城是长安,长安是西部的京城嘛,现在叫西安。函谷关西的长安地区叫做关中,又叫关内,是皇上的贴身地盘,天子脚下,非常高贵。
“有个楼船将军叫杨仆,他的故籍,老家,在秦函谷关东三百里,今天的新安附近。他在西汉首都长安工作,自己竟然是关东人,或者称关外人,觉得比较羞耻,于是给皇上打报告,提出了自筹资金迁徙关隘的要求,将函谷关东移三百里。”
“关塞搬家?将函谷关换个地方?”
“说是迁徙,并不是拆除原先的关隘,挪到另一个地方。他所谓东移,就是去东边再建一个关隘。
“杨仆的报告有点搞笑,谁知皇帝批准了。杨仆很是高兴,率领家僮七百人,苦干一年,硬是完成了移关大业。这处函谷关叫做汉函谷关,或者叫东函谷关。这是公元前114年的事情。
“东函谷关仿照西边的秦函谷关的样式,中间是高耸的关楼,两侧有两座瞭望台,分别叫‘鸡鸣台’和‘望气台’。两台相对而立,左右关塞横亘,南贯洛水,连接秦岭余脉,北越丘陵,直抵滔滔黄河,规模气势,甚为壮观。
“刘秀建立了东汉王朝,史称光武皇帝,说西汉皇族是自己的本家,他往长安拜庙、谒灵,在东函谷关内建设有大驾宫,以为歇脚之地。”
卡米尔说:“哦,函谷关有两个,汉函谷关和秦函谷关,我知道了。”
“是的。”李由说,“古代洛阳与长安之间的两京古道,有三处重要的关隘,自东向西分别是:汉函谷关,秦函谷关,潼关。潼关作为军事要塞,出现得比较晚,窦固、班超的征西大军经过的时候,汉家小公主刘小丝和亲西域经过的时候,还没有潼关,潼关所在的地方是荒山野谷。想象一下,东汉皇家的‘东城贩营’车队,在这条狭窄的古道上要排多长。”
卡米尔说:“昆塔他们的商队还跟在‘东城贩营’大队人马的后面呢,昆塔男爵和小丝公主要相会一次,得克服多少困难呢?”
“你们女性的思维,总是倾向于温馨,让人充满期待。”李由笑说。
“就是啊,我期待啊。”卡米尔笑自己。
028
李由说:“崤函古道,字面意思是崤山函谷里的古道。道路多在涧谷之中,深险如函,故而称作函谷。双峰高耸大河侧,自古函谷一战场。”
卡米尔说:“一函之中,盛满了古代战争的故事?”
“陕西渭河两岸,土地肥沃,良田千顷,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农耕文化发祥地之一,在更加古老的周朝时期,秦人就在这里生活。”
“很安静,很安全。”
“东部很安全,刚才我告诉你了,险关重重,万夫莫开。西部不安全,西部的犬戎族,非常厉害,非常残暴,进攻周朝,烧杀抢掠,周朝政府向东逃跑,逃跑到了洛阳。”
“西部没有大山,没有关隘。”
“周朝的平王向洛阳逃窜的时候,秦部落首领秦襄子带兵送行有功,穷得响叮当的周平王,谢给秦襄子一个空头委任状,让他回到关中后,坚持留守西部打游击,任凭他开拓,打出多少地盘就全部封赏给他。
“于是秦襄子回到西部后,在关西招兵买马,扩张军备,攻打西戎,父死子继,慢慢壮大,将秦都雍城建成了西部的政治、经济中心。”
“那时候不是长安,不是西安。”
公元前659年,秦穆公嗣位,北方的晋国为了讨好秦国,晋献公于公元前655年,吹吹打打把闺女嫁给了秦穆公。秦晋结好,秦穆公一直帮助岳父家,前后扶立了三个晋君。
但秦穆公怀有雄心壮志,意欲吞并关东整个江山,称霸一世。想占有天下之地,他却违背远交近攻的兵法上策,协助晋国,跑老远老远去围打洛阳东边的郑国,近交远攻,为人作嫁。这很危险啊。
先是秦穆公亲率军队去郑国干仗,郑国有个老饲养员叫烛武,危急之际,烛武自告奋勇去前线“退敌” 。这位大嘴老烛武跑到秦国军队那里,向秦穆公批讲了一番大道理:邻强我弱,邻厚我薄。秦穆公茅塞顿开,终于明白几十年帮助晋国全是白痴的干活,应该打晋国才对啊。就退兵了。
但是秦穆公总惦记着图谋中原的大业,眼看年岁大了,再不动手,这辈子只在西部小地方干过革命太窝囊。于是,秦穆公决定纠正路线错误,抛开晋国羁绊,自家冲击中原,先把郑国拿下。
幸亏上次在秦晋郑混战中,秦国在郑国留下了兵马使,建立了兵马使馆,也算是个大使馆吧,可做接应。
秦穆公最大的问题是手下无人,数得着的只有一个名叫孟明的弱将军和老得不像话的代总理蹇叔。
秦穆公跟老蹇叔商量东征大事,说:“俄想派孟明带兵去中原争霸,实现最高理想,您老高兴吧!”
蹇叔哼哼嗨嗨地说:“高,高兴啊我,但,但是啊您,您,您这么做,晋,晋国人,不,不高兴吧?”
秦穆公说:“晋国如今软得像柿,柿子了,无力经营中原,俄去攻打中原诸侯,他,他管不了。”
蹇叔说:“从,从此,两国恐怕,就,就翻脸啦。”
“是啊,该翻,就,要翻。一直帮晋国,俄永远也成不了霸主。俄就是要甩开晋国,直接去打郑国,打下来,中原就是俄的啦。”
蹇叔说:“劳,劳师袭远,必,必定泄密,千,千里袭人,未有不亡者也!”
秦穆公说:“俄已经老啦,等不及啦,中原人民也等不及啦。这兵非出不可,俄已经决定了。”
蹇叔说:“那,是不是差人,去,观察观察,郑国,可以攻打否?”
秦穆公说:“那样来来回回,恐怕一年工夫搭进去了。用兵之道,贵在神速,迅雷不及掩耳,即可获胜。您老了,终日疲惫,不理解俄的。”
公元前627年新春,料峭寒风之中,兵车齐整,旌旗飘扬,孟明、白乙丙和西乞术统率三万军马,剑指中原。白乙丙和西乞术是老蹇叔的儿子。
蹇叔拄着拐杖,蹒跚地来到阵前,哭着说:“儿啊,儿啊,崤,崤山的深谷,阴,阴风很重,你,你们的尸骨,大约,大约我要到那里,去,去收了。”
蹇叔哭师,扰乱军心,秦穆公气急了,斥骂道:“死有什么可怕!你活得还不够长吗?秦国多少人才活你一半岁数,坟上的柳树都合抱粗啦。”
蹇叔不敢甩鼻涕眼泪了:“吾,见师之出,不,见师之入。吾只怕,匹马只轮无还者,也!”
秦穆公一声令下,三万秦国子弟兵在隆隆鼓声中出发了,背影越来越远,越来越远,看不见了。
029
秦军一路东下,晋国自然知道了,就如何反应,展开了激烈辩论。
元帅先轸说:“秦军劳师袭远,实为天赐良机,机不可失,敌不可纵,一朝纵敌,数世之患啊。”
将军栾枝不同意,说:“秦穆公对我们有恩。攻打恩人,天理不顺。”
先轸说:“本系多世盟友,今却独自行动,闯过晋国辖区,安有恩德可言?崤山地区,峻岭绝壁,马不能并行,车不能转身,却是秦军回国的必经之路。我们应该在此设伏,灭掉秦军,绝除后患。”
最后,晋国决定袭击秦国军队。
按照先轸的计策,晋军在崤山部署,以逸待劳,只待秦军劳师归还,便将口袋两端扎起,囫囵吃掉。
公元前627年春天,秦国三万兵马,出函谷,进中原。秦军全套盔甲,肩荷武器、粮米,千里奔袭,疲累不堪。更要命的是,他们根本不知道,后路正在被晋国切断。
每走三十里,到达一处传舍,首长们睡房子,班排长睡帐篷,士兵们露宿道旁,数天上的星星,抓身上的虱子。下雨就更遭罪了,泥里水里,脏得要死。
给养运输,根本没指望,而三春季节,田野光秃秃的,什么可吃的也不见,饥一顿饱一顿。
秦军进入洛阳。按照周朝的规定,携带武器的方国部队不能穿行首都,否则等同谋反。如果必须穿行,要脱掉军装,卷起皮甲,向周天子的洛阳城敬礼,然后通过。可这帮陕西娃,不懂大礼,经过周天子的洛阳城门,只是乱糟糟地跳下战车,脱去青铜头盔,点一下脑袋,然后跳跃上车,奔腾而去。
前后三百辆兵车,多是如此表演。
周襄王的孙子姬满从城门缝里观看了秦军的动静,对爷爷发表了一番观秦师的感想,说:“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周襄王问其详细,早熟少年姬满说:“过天子门头,摘一下头盔,急着跳上车,轻慢无礼。轻慢的人没脑子,无礼的人少戒备。这样的军队,能不败吗?”
华夏联邦大首领周襄王,目送着远去的秦国兵马,搂着孙子,说:“对啊,对。你说得对,也许它就要败了。世道已经如此,顺乎者为上策。谁胜出,天子慰问谁。即此而已,岂有它哉!”
秦军过了洛阳,继续东行,郑都到了。
秦军偃旗息鼓,不露声色。不料在洛阳以东百来里路的滑国的山路上,一队商人的骡子迎面拦住了他们。
政客对金钱感兴趣,富商对政治感兴趣。迎面而来的郑国商人弦高,就是个热衷于政治的暴发户。弦高去洛阳跟政府签合同,遭遇了秦军。
听说秦军是来攻打自己祖国的,爱国商人弦高先送上四张熟牛皮,又拿十二条牛犒劳秦军,假冒郑国君主郑穆公的名义说:“鄙国作为东道主,已经给你们预备好了洗澡的热水,丰盛的酒食,一直在候着你们呢。”
秦军总司令孟明和两个军长面面相觑:“嗯?敢情消息有这么灵便吗?”
孟明元帅惊诧地想,郑国人已经知道我们的偷袭计划了,已经有准备了,如此,怎生是好?他犯难了。
孟明想了三圈,就对弦高说:“我们是来修理滑国的,走不到郑国。”
对弦高说了,孟明便真的命令军队偷袭滑国。一袭还真的灭了小小的滑国,得到大批妇女和给养。
弦高赢得了时间,派员把告急情报送回郑国。郑穆公惶恐不安,赶紧派人侦察秦国驻郑兵马大使馆的动静。
哇噻,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秦国大使馆里的人正在磨砺兵器,收拾辔头,甲胄都已上身了,人人精神,个个抖擞,随时准备武装接应,献出城门,大开杀戒。
郑穆公立即抄了秦国大使馆,将秦国人驱逐出去,锁死了城门大锁。
秦国司令孟明听到这个消息,望着郑国的方向,喃喃地说:“卧底的事穿帮了。我宣布,偷袭计划作废。还是按蹇大叔的意思,回家吧。而且越快越好,避免在中原暴露太久,反为失计。”
军长白乙丙和军长西乞术都是蹇叔的儿子,他们巴不得撤兵,赶快说:“是啊,还是被我们老爹说中了,千里袭人不好办。”
古时候打仗,一般是取用于国,因粮于敌,即武器自己制造,粮草在路上抢夺。秦军原计划抢夺郑国的东西,现在,郑国去不了啦,滑国人更倒霉,让秦军疯狂筹办军需。
滑国复被梳洗一遍,子女、玉帛、珍宝、粮草,又获得不少,装载了,秦军日夜不停,向西疾遁,走近崤山,才放下一颗心。
走过洛阳,走过黄河岸,走过函谷,就是秦国了。
四月初,秦军返回崤山地区,老头子蹇叔预言的鬼门关到了。
030
白乙丙对孟明说:“此去正是崤山险峻之路,我老爹谆谆叮嘱谨慎,主帅不可轻忽。”
孟明说:“我驱驰千里,尚然不惧。过了崤山便是老家秦国之地,家乡门口,有何虑哉!”
西乞术说:“主帅您虽然虎威远扬,但还是谨慎为好。恐怕晋国有埋伏。他若猝然攻击,我们紧急中如何防御?”
孟明说:“你俩竟然怕成这样,好可笑啦。我走前边,如有伏兵,我抵挡它。”
孟明派遣大将褒蛮子,打着元帅旗号前往开路,自己紧随其后,西乞术第三队,白乙丙第四队。
千里奔走、长期暴露的军队,到了崤山山谷最险的路段,再也走不快了。而在他们的头顶上方,晋国埋伏军已经急坏了。
进入函谷关最险段,抬头望天,只看见两侧黑色峭壁与一条纤细蓝线。上天梯,堕马崖,绝命岩,落魂涧,鬼愁窟,断云峪,听这些地名吧,全是奇险之处。
车马过函谷险段,要大声吆喝,让远在十里外的对面来车听到,别进来,否则狭路相逢,只好彼此商量,让一方退回原处。
军将们过函谷险段,解了辔索,卸了甲胄,或牵马而行,或扶车而过,一步两跌,备极艰难,七断八续,全无行伍。
当初秦兵东行之日,乘着一股锐气,轻车快马,缓步徐行,任意经过,不觉其苦。今日往来千里之后,人马无不疲困。又掳掠得滑国许多子女金帛,行装重滞,实在难行。
四月十三日,轻率的秦军在孟明、白乙丙和西乞术的带领下,缓缓地全部走进了函谷深处——这口为他们预备好了的石棺材。
晋国伏兵,趴在两边山头,蓄势待发。为了避免谁激动得忍不住叫出声来,人人嘴里都含着一枚竹片,两端以小绳扎在脖子后头。
惨剧开演!晋军元帅先轸卡住时机,传令击鼓滚石。瀑布般的巨石雨从函谷两侧滂沱而下。秦军三万多兵马,三百辆战车,相当于今天五个师的兵力,包括他们掠来的大批兵俘和滑国女子,在巨石瀑布的轰击下,就像三万多只弱不禁风的小虫子,化为满沟的劈柴和肉酱。
在暗无天日的函谷狭沟里,秦国子弟兵发出短暂的鬼哭狼嚎。血污溪流,尸横山径,匹马只轮,不曾走漏。
一切都被石头掩埋,化做了山脉的一部分。
秦国折损了东向争霸的锋头。
卡米尔说:“哦,我还说,一函之中,盛满了古代战争的故事。实际情况是,一函之中,盛满了古代战争的罪恶。战争,真的是罪恶啊。”
李由说:“函谷自古为兵家恐怖之地。南边的楚国,也曾组织多国部队图谋秦国,即被函谷险关吓退了。”
楚怀王熊槐当任的时候,联合魏、韩、赵、齐、燕五个国家,组建了联合军团,要解除秦国这个西部的隐患。他率领六国军队,直扑函谷,西向伐秦,在即将痛击秦国,剪除心头之患的当儿,六国联军看到天险函谷,心生胆怯,裹足不前。
秦国面对联军威慑,在出兵防御的同时积极进行外交斡旋,派使者联络东方的宋国,以率先承认宋国称王为条件,叫宋国从后方侵扰六国联军。宋国吞吃诱饵,按照秦国要求,投入战争。
六国联军后方受敌,不占自退,联合伐秦,草率收场。
卡米尔说:“天哪,崤函古道,比帕提亚平原可怕多了。”
崤函古道现存遗迹,车轮辙痕,深刻清晰,虽经风雨剥蚀,依然如初。除辙痕外,局部还有人工敲砸、凿刻过的痕迹。
周边,自然环境风貌原始、真实,古道符合世界遗产对文物的要求,因而已经入选丝绸之路世界遗产名录,是名录中惟一的道路遗产。
卡米尔说:“我在你的电脑上看到,唐代诗人杜甫住在崤函古道上的石壕村,夜里遇到抓人的?”
“是。杜甫所在的唐朝比汉朝晚很多了。”李由说。
唐朝有一度出现内乱,起来反政府的是安禄山和史思明两个军阀,叫做安史之乱。
在安史之乱中,杜先生经过崤函古道去追随皇帝,夜里投宿石壕村,逢上差役夜里强征兵丁。他用诗歌《石壕吏》记载了这件事情。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看门。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老翁跳墙跑了,老婆婆走出来应付差役。差役吼得凶狠,老妇人啼哭得可怜。
杜先生听到老婆婆对差役说,我的三个儿子去邺城服役。其中一个捎信回来,说两个刚刚战死。活着的人姑且过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永远不会复生了。
差役大人,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改嫁。可怜我的寡居的儿媳妇,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婆婆我虽然年老力衰,但请让我跟从你们,连夜赶回营去,你们的差事完成了,我还能够为官兵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消失了,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声。天亮临走的时候,杜先生只同这家的老翁告别,老婆婆已经被抓去服役了。
“唉,好可怜!”卡米尔叹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