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密码》第五十章 先生您让我茅塞顿开
牡丹不仅是中国人喜欢的花卉,也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珍爱。我们知道,维纳斯花就是牡丹。
牡丹性灵神奇无比,花型花色千改万变,出神入化,天地之间,无可比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牡丹引发人们太多的联想,派生出与之相关联的文化象征意义,形成牡丹文化的基本内涵。
在人们心目中,牡丹是美的化身,纯洁与爱情的象征。
172
德默号和爱福号越野车,车头位置上丝绸绾成的硕大的鲜艳的牡丹花迎着东风,飞向洛阳。
卡米尔说:“李由,我们早春从巴黎出发,暮春时节达到洛阳,牡丹还在等待我们吗?”
李由说:“是啊,牡丹在等待我们。牡丹是殿春的花,雍容和尊贵正在一个‘殿’字。牡丹谦让所有的花,让它们先开。”
牡丹是洛阳的市花,秀韵多姿,艳冠群芳,被誉为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牡丹花开时节,各色各样,繁花似锦,朵大如盘,姹紫嫣红,富丽灿烂。
牡丹不仅是中国人喜欢的花卉,也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珍爱。我们知道,维纳斯花就是牡丹。
牡丹性灵神奇无比,花型花色千改万变,出神入化,天地之间,无可比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牡丹引发人们太多的联想,派生出与之相关联的文化象征意义,形成牡丹文化的基本内涵。
在人们心目中,牡丹是美的化身,纯洁与爱情的象征。
曾经的大唐盛世,全国上下无不为之倾倒,牡丹花季成了狂欢佳期。唐宋以降,牡丹成为吉祥幸福、繁荣昌盛的象征,并得以世代延续下来。
牡丹花,从气质上给人以富贵之感。在历代文学艺术及各种工艺美术作品中,牡丹作为富贵的象征,与花鸟、山石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与富贵相连的不同的寓意。
然而作为富贵花的牡丹,并不娇嫩脆弱。她原来生长在莽莽群山中,甚至生长在悬崖峭壁上。进入华都,进入园囿,变得绚丽丰满,但牡丹骨子里的气质不改。
德默号和爱福号越野车进入洛阳,果然见街头路侧,到处都是盛开的牡丹。红黄绿蓝紫黑绿,单朵双色的,千层重楼的,应有尽有。
中国其他地方,世界上其他国家,不能说不爱牡丹,不能说没有种植牡丹,但都没有洛阳牡丹好。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名言不虚。
洛阳是李由的家乡,李由领着卡米尔、博努瓦和罗伯特四处游赏,拍照、摄录,如鱼得水。
德默号和爱福号越野车,由于喷绘的鲜艳诱人,敦煌、张掖、武威、平凉、西安,尤其是“洛阳”的地名周围,早已签满了人们的名字。
李由带领西欧的朋友们去了白马寺。
白马寺其名是古代沿袭下来的。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如今的白马寺,不是东汉明帝刘庄时期修建的白马寺,而是元、明、清时期的遗留。
公元64年,汉明帝刘庄梦到金人入殿,之后派遣大臣蔡愔、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和佛法。他们从大月氏国请来摄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驮回经卷,汉朝建了白马寺来安置。
白马寺是公元68年建的,位于洛阳城西雍门外御道之北。摄摩腾和竺法兰在白马寺译出了佛教《四十二章经》——佛的四十二段语录。
由于白马寺的原址是外交礼宾事务官署鸿胪寺,寺字被借用过来,渐渐成了中国寺院的一种泛称。
在摄摩腾和竺法兰之后,又有多位西方高僧来到白马寺译经。
公元250年已经进入曹魏时期了,佛教也从深宫走进了市井民间,有印度僧人昙柯迦罗、安息国僧人昙谛,也来到白马寺译经。
佛教在中国扎根、传播最初的二百年,整个过程都与白马寺息息相关。
东汉时期的洛阳城,史家叫汉魏故城,是公元一世纪到六世纪中国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四个王朝的都城。
汉魏故城北依邙山,南逾洛水,东据虎牢关,西控函谷关。其城市规模,在北魏时达到最大,分为宫城、内城和外郭城三重城圈。外郭城长、宽约十公里,面积约一百平方公里。
东汉于公元25年在洛阳立都,使用的依然是前朝的都城。
汉魏洛阳故城前后延续使用近一千六百年。
173
公元73年,汉明帝在洛阳接见了瞿萨旦那国的和亲使者,接见了西罗马昆塔商队,派遣了窦固等四路大军出击北匈奴——窦固又派遣班超镇抚西域三十六国。
也在这年,汉明帝派遣了“东城贩营”使团送十三公主刘小丝前往西域和亲……
公元190年,东汉王朝瓦解,董卓胁迫汉献帝西迁,焚毁洛阳宫庙及人家,繁华的洛阳城,遭到了彻底的破坏。
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建魏,定都洛阳,由此开始了对东汉洛阳的重建、扩建与新建。
魏文帝曹丕时,修复了洛阳北宫的部分建筑物。魏明帝曹叡大兴土木,在东汉南宫崇德殿的旧基上建太极、昭阳诸殿,又增饰了芳林园等。
曹魏政权重点修复北宫,起太极殿,采取了单一宫制,即宫城位于全城中轴线北端,居中建极。曹魏改变了中国历史上两宫并置的模式,树立了中央集权的绝对单一威信。
公元495年,洛阳城为北魏的国都。
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天的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后,即开始了大规模的营建,宫城、内城、外郭城组成的都城使洛阳城达到辉煌的顶峰。
从汉魏洛阳城遗迹,可以看出,随着城市范围的扩大,布局所发生的根本性变化。
东汉至晋代,宫殿区相对分散,曹魏及西晋时,宫城集中于一。
北魏时城区扩大,包裹了汉晋洛阳城,出现宫城、内城、郭城三重城垣布局。
汉魏洛阳城如同在烈火中涅槃的凤凰,随着城头变换大王旗的朝代更迭,历经修建、焚毁、重建、焚毁、再重建,形成了古代都城的基本格局,对隋唐时代及以后的都城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北魏王朝到洛阳后,开始在龙门山的伊阙开凿佛教造像石窟——龙门石窟。龙门石窟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四百年之久。石窟南北长一公里,今存有窟龛两千三百四十五个,造像超过十万尊,碑刻题记两千八百余品。
龙门石窟的建造,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
龙门石窟规模最大的窟龛是奉先寺,当初是寺院奉先寺的后窟龛,后来奉先寺塌毁不存,窟龛袭用了它的名字。
奉先寺开凿于公元650年,唐高宗李治登位之初。是李治为其父皇发愿建造的,后来成了烂尾工程。到了二十二年后的公元673年,皇后武则天带头赞助两万贯钱,带动官僚们积极赞助,于公元675年终告完工。
中间的坐像卢舍那,通高十七米多,头顶为波状形的发纹,双眉弯如新月,高附着一双秀目,微微凝视着下方,双耳长且略向下垂,下颏圆而略向前突。身着通肩袈裟,衣纹简朴无华,一圈圈同心圆式的衣纹,烘托头像。
奉先寺中的卢舍那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圆满,安详温存,不男不女,亲切动人。
两边是次级和次次级佛像,分别为老成持重的大弟子迦叶,温顺聪慧的小弟子阿难,表情矜持、雍荣华贵的菩萨,门口两边,是英武雄健的天王,咄咄逼人的力士。
在佛教的起源地尼泊尔及印度,早期的寺院都是“圆”的,中间是座塔,信徒们居住在周围,绕着修行。
佛教进入东土,高贵啊,要住高档居所。中国什么居所高档?四合院。
中国的寺院都是四合院样式的,多进样式的。四合院在本质上是集权和等级的聚合物。
上房是老太爷居住的,居高临下,其他房屋一概匍匐于下。对于异体的排斥,对于外人的戒备,对于等级的尊崇,对于长辈的驯服,便是“院中人”的特征。“院中人”常常小心眼而缺乏大气,对围墙之外的一切,警惧、拒绝、不信任。
四合院中,没有平等,缺乏流动,生活空间的狭小使人的视野受到限制,终年生活在等级之中,因循守旧,老人统治,人情社会,道德主义,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四合院中的人,尤其“爱好和平”,不想“走出去”敛取外财,只想在里面享受等级大福。
佛教是集权和等级的吗?不是。释迦牟尼是高种姓出身,但他创立佛教,正是为了反对婆罗门教的种姓等级制度。
在佛教思想中,世界变幻莫测,人生飘渺无定,无论是乞丐还是国王,是贩夫还是走卒,一律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这就是平等。四合院里有平等吗?没有。四合院式的寺里有平等吗?没有。
佛“东渡”后,住进四合院一样的寺庙,实际上是被按进封建窠臼了。在集权本质和等级内涵之下,佛教“平等、普度”的宗旨已被抛弃了。
洛阳龙门龙门奉先寺内的造像,计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二供养人。主佛最大,坐高十七米多,其余弟子——迦叶、阿难,文殊、普贤,多闻、增长,金刚力士,虽为立姿,高度却依次递减,到了两边的供养人,仅有六米高了。一龛之内,人物群体主次分明、等级森严。
主尊有头光、身光层层扩散,胸前的衣纹也是对称的半圆以烘托面部——中心的中心。两旁依次下列的人物,其神情、动作也无不对本尊卢舍那做出各种各样的呼应,尤其是文殊、普贤这对菩萨,面部略嫌呆板,身姿也略输僵硬,均是为了突出主尊卢舍那的高等级,统治性。
等级,在佛经中是找不到根据的,等级森严、主次分明、尊卑有序、高下有别的“奉先寺格局”,注脚在哪里?不在别处,就在中国的封建性上。
“奉先寺格局”与宗法专制下的封建社会处处相契、重重相合,是中国封建制度的一个绝妙的缩影。
奉先寺是一个世俗的“家庭”。 居中是家长,左右是儿子,往下是妻妾、家丁、护院、奴仆。封建宗法的家长制特征在奉先寺内充分而又突出。
奉先寺是一个世俗的“朝廷”。 真命天子高高在上,恭侍两侧的是一老一少左右丞相,迦叶饱经风霜、老成持重,阿难温驯文静、朴实谦逊。文殊、普贤着艳服,佩宝饰,自然是皇后、嫔妃。多闻、增长神貌严峻、披挂铠甲、手托宝塔、脚踩夜叉,二力士目眦尽裂、赤膊上阵、其状咄咄、其势汹汹,则是几位勇猛威武的将士,随时准备为朝廷效力,为皇上捐躯。
奉先寺浓厚的世俗家庭气息、封建王朝色彩与佛教“出家”、“绝世”的精义、要旨是水火不容、相逆相背的。
当年的石窟设计者、开凿者或许并非主动为之,因为等级法则在一千多年前已经融化在人们的血液中了。
174
李由带博努瓦、罗伯特和卡米尔见到了后山先生。
后山先生热情地接待了他们,说:“由儿有功,欧洲的朋友们不简单。”
后山先生曾著有历史文化书籍《西欧史传》六卷、《帝都传奇》十卷、《牡丹传奇》十卷和《武则天》十卷等。另有大量思想评论和各种书籍。
后山先生曾在美国和欧洲的媒体开设多年的文化评析专栏。
博努瓦、罗伯特、卡米尔和李由他们立好三脚架,调好拍摄器械,向后山先生汇报了一路上的情况。汇报了意大利伦巴第平原波河岸边的考古发现;汇报了他们考证研究的“东城贩营”和西罗马昆塔商队的丝绸之路故事。
随后,博努瓦慎重地拿出文物盒子,请先生对玉石纺轮和象牙织梭发表看法。
先生观察了纺轮和织梭,说:“由儿曾经在电话里跟我说,他认为,纺轮下面的斑点是‘河图’和‘洛书’ ,是正确的。这些斑点,是两组数列,或者叫做两个简单的矩阵,是古代洛阳的标志物之一。”
“河图” ,传说产生于老酋长伏羲。
在远古时期,黄河与洛河中游一带,亦即洛阳一带,气候温热,水源充足,草木繁盛,野果丰硕,鱼虾肥美,走兽猥集,伏羲领着人们在这儿住下了。
酋长伏羲,膂力强劲,还比大家有脑子。他培训人们,用细藤条结成网捞鱼滤虾,把捕到而吃不完的小兽蓄养起来。
远古时期,人们在生活中顺着心里的意思来,但生存条件恶劣,陷落在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中,天亮了出去搞吃的,天黑点名人数就少了。
环境恶劣,生齿增殖缓慢,常常突现的各种灾难,令人猝不及防。因而,伏羲氏把很多功夫下在测和卜上。出去摸鳖捞鱼,采撷瓜果,伏击野兽,时刻留心一切征象,以之对事物进行先测,进行预决。
伏羲力争把每一次测和卜的结果都记下来,把每一次对事物进行先测、进行预决的果报也都记下来,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以后有所比对,简单方便,所以称作“易” 。
伏羲的部落民,跟着伏羲,正如一群猫鼬,唧唧喳喳,闹腾不休。但他们无论采摘,还是渔猎,期间发现什么所谓吉兆、祥瑞,当然,也有他们认为的凶兆、恶瑞,就立即奔去汇报给首领。
洛阳北部一带,黄河刚刚出山,水面浩大,岸滩平缓,人们抠鳖摸蚌,嬉闹期间,忽然发现水中有大的动物出没。
这种水生动物是马面鳄,鳄的一种。
洛阳所在的河南省,简称豫。在中国古文字甲骨文里边,豫字画的是一个人和一头象在嬉戏,或者说一个人扭着象鼻子在玩。
名志其实。远古时期的河南,黄河和洛河中游一带高温多雨,不但有鳄,而且还有大量的短毛象,它们四处游荡,堪称霸主。犀牛也有,猩猩也有,猫熊也有,孔雀也有。
马面鳄身长九尺五寸,脸好似野马,却生有两只肉翅膀,头顶虬须,背负龙鳞,凌波踏水,如履平地。
远古先民从未见过马面鳄。这是神物,还是鬼怪啊?人们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火速禀知伏羲。
马面鳄离开黄河中流,左一晃,右一晃,溜达到南岸的河汊里,继续逆水向上。这条黄河支流后来干了,它在洛阳市正北,孟津的白鹤镇东边。
伏羲匆匆赶来。他缘着溪岸,一边走一边观察这头巨大的马面鳄。人们前呼后拥瞧新鲜,瞧热闹。伏羲不得不一次次摒退他们,怕人多,不礼貌,惹怒了神物。
马面鳄走到浅水处,背脊暴露出来。伏羲看到它的鳞甲有不同的颜色,组成均匀的斑点,就按照那些斑点的相对位置在岸边沙滩上画出来。
很多人不做思辨,以“鳄”传“马” ,人云亦云,口口相因,说那个动物是马。后山先生索沉探赜,批阅考证,以大量的远古气象学、地理学等支撑,述证其为马面鳄,已获北京师范大学等学府多位教授的赞赏。
马面鳄背上的图案,和伏羲复制在岸边沙滩上的图案,便是上天责成黄河赐给人类的神秘“河图” 。
伏羲是个有责任心和爱动脑筋的人。责任心,使他时刻不忘为他的氏族的生活进行卜测和预算。动脑筋,使他埋头在河图这个斑斑点点的数字组合里边,挖掘、探索,搞出了个玄而妙之的学术成果——八卦。
从学术的角度来看,伏羲因河图作八卦,灵感是否来自黄河里的动物,无法考究,但是,先民们在河滩上捡到有天生斑点的石头,可能性相当高。
美丽的带有斑点的石头捡了回来,狂风暴雨出不了门的日子,在山洞里翻弄,可能性也相当高。
175
“洛书”呢,据传产生于中国古代第一个奴隶主夏禹。
世界上许多民族史中,都有洪水传说,亚伯拉罕诸教和基督教圣经的《创世纪》中有,伊斯兰教的《古兰经》里也有,可见上古时期水患是个大问题。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问题同样严重:洪水灾患连绵,人众愁苦不堪。
夏部落生活在山中,传说是洛阳南边或者西边的山里,会筑坝,因此其部落长夏鲧被当时部落联盟的盟主虞舜命为治水负责人。
山里,水流狭窄,土石方开挖方便,夏部落的挡水实验全是成功的。可一到平原,不行了。
平原的水,遍地横流,筑堤垒堰,严防死守,根本无效。
条件恶劣,工具落后。水情温和时,尚可凑合着堆起来三四尺小堤,暴雨山洪连天而至,眨眼就完了。常常是,费劲筑成的土坝和挽臂死守的人墙荡然无存,连个漩涡也不留下。
如此,跟水较劲九个春秋,泽国还是泽国,汪洋还是汪洋。
虞舜很生气,拿掉了鲧,还要治罪。因为鲧浪费了各部落对出的大量吃食,还让各部落对出的奴隶民工都淹死光了。
专案组进一步调查,发现夏鲧在水势过大的时候不思冲锋,反而消极怠工。鲧连夜逃窜,躲藏到羽山去了。
夏禹是鲧的儿子,他向虞舜要求主管水务。说:“家父没有治得了大水,是家族的耻辱,小的愿意继续奋斗,完成治水大业,以赎父亲之罪,以为天下立功。”
虞舜同意了,命夏禹为治水总指挥。
夏禹检讨了其老子失败的原因,在治水中变堵截为疏导。他不再修筑堤坝了,指挥奴隶们,顺着黄河、洛河、伊河等水域的流向,到处扒口子,开通道。
在持续数年的系列工程中,夏禹还常常亲执耒锹,身先士卒,使奴隶们备受鼓舞,成效显著。
八年后,天公作美,不像以前那样下雨了,让夏禹这一代人,渐渐制服了水患。
夏禹在治水中运用权力,尝到甜头,即有了把持国柄的谋算。由是,他不断处心积虑,多方准备。
洛河的水面慢慢回落。大禹带着心腹,来到洛水边视察。鱼鳖虾蟹都在浅水里嬉戏。尤其那些鳖们,见到久违的太阳,纷纷挤上水中丘台晒背。
夏禹说他看到了那匹花背巨龟驮着字。
他的手下人众,都说认不得字。夏禹说他认得,“正顶上两个字是皇极,皇极就是中央。四周那些字,也都有讲究。”
夏禹的跟班们察言观色,你一言我一语道:“大人治水有功,大德布于天下,故而洛龟贡书,出示皇极,这是上天赐给人间的祥瑞,您老人家应瑞即天子位,才是行万世大道啊。”
夏禹哈哈笑道:“拥立我做天子,你们好做我的爱卿啊!要说,你们跟着我,风里雨里,也都是有功的,应该获得特权,享享大福。”
回到住处,大禹画在地上一些字,说是洛水神龟背上的那些,他背了出来。
按照后世史家的所谓研究,夏禹画出了皇极,围绕着皇极,画的是三德、五行、五事、五纪、五福、六极、庶征、稽疑等,共有九组。
上天赐给夏禹以治世玄机,不是看上了他,让他即位和长治的吗?
夏禹不客气,便宣布自己是新一届部落联盟的盟主。后来,夏禹把权力交给了自己的儿子夏启,一代代世袭起来。
176
那么,神妙不凡的河图洛书到底是什么?昭示着什么?很多人懵懂不知。
实际上,伏羲获河图,夏禹受洛书,其中,鳄龙和神龟的影子下面,都是黄河与洛河水边的石头。
石头由天工鬼斧所造就,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十分结实,若身上再斑斓一些,先民就由喜爱而至敬畏了,从中不断有所发现。
发现。是的,河图洛书之于古都洛阳,其重要价值正在于发现。世世代代的后人,装扮和丰富河图洛书,但最初,对河图洛书的发现是简单的。
后山先生道:“简单,是成年人对童年人的评价。童年人的也许简单的发现,正是他心性的开启、智慧的萌动、创造力的发端。”
在这两个玉石纺轮底部所见,正如你们所看到的,河图洛书以黑点或白点为基本要素,以一定方式构成若干不同组合,且在整体上排列成矩阵的两幅图式。
河图,以两个数字为一组,分成五组,以五和十居中,其余四组,六和一,七和二,八和三,九和四,均匀分布在四周。
洛书,以数字五居中,其余八个数均匀分布在八个方位。
细加分析,会发现,河图洛书中包括着纵、横、斜各组数字之间的等和、等差等算术关系和数理关系。
用纯数学的方法推导,还能发现河图与洛书的同源性,与中国古代数学中的九宫格的相似性。
河图洛书本质上的数学思想,跟中国后世的术数观念,你借我,我借你地融合,长成了中国文化的重要部分。
博努瓦和罗伯特听了后山先生的讲解,连连称好,说:“中国文化,非常奇妙。感谢先生,让我们明白了这两枚玉石纺轮的内涵。那么,这枚象牙织梭上的图案,我们初步认为是树枝,桑树的枝,请先生指教。”
后山先生仔细观察了精巧的象牙织梭,道:“不是树枝,这个图案是河流,是黄河、洛河和伊河以及它们的位置关系。上面有两个重要的标志,两个圆圆的点,一个在黄河附近,一个在洛河附近。他们都不是瑕疵,是标志,是汉光武帝陵墓的位置和当时洛阳城的位置。”
“啊!”博努瓦叫起来,“后山先生您让我茅塞顿开!茅塞顿开啊!”
博努瓦说:“一直观察分析这幅图案,怎么看都像树枝,终究不敢断言。聆听先生一席话,方觉得清楚明白,敢于下结论了:不是树枝,而是河流,是黄河、洛河和伊河。”
罗伯特说:“太感谢后山先生了!这枚牙梭,是东汉宫廷里的物件,汉明帝时期的制品,把纪念先皇帝的内容和洛阳地理位置蕴涵在里边,顺理成章,切实可信。”
博努瓦说:“不虚此行,不虚此行!太值得了,太值得了,太值得了!”
后山先生说:“由儿在电话里,多次向我报告你们这次重走丝绸之路的活动。你们是当今惟一真正从西欧走到洛阳的团队,可以媲美公元73年的西罗马昆塔商队了。
“千载万里丝绸之路,在你们的行动中复活。
“千载万里丝绸之路上的神奇爱情,在你们的发掘研究中复活。
“陪同你们考察洛阳之后,我将为你们购买返回欧洲的机票,并提议洛阳优价购买你们的德默号和爱福号越野车。
“博努瓦,罗伯特,卡米尔,由儿,你们辛苦了,丝绸之路的历史发现,你们是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