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密码》下卷
《丝路密码》第二十六章 两条山带打成的结
贵霜王国曾经觊觎帕米尔以东的地盘,一是历史上的老家所在,二是打下来几个小国,建立管理机构,可以享有商贸利润,于是,贵霜王伊感率兵五万人北下,其时经略西域的汉家将军正是班超。
班超和广德计议御敌之策,坚守为上。贵霜军队远来征战,后勤补给难以长久,只要固守城池,假以时日,伊感军饥饿疲敝,于阗奋勇出击便可获胜。
093
“这里是地球的角。地球是一头公牛,这里是它的角。”卡米尔说,“怪不得如此难行。”
罗伯特问她:“为什么是公牛?”
卡米尔说:“公牛有角啊。”说了忽然笑自己了:“哦。母牛好像也有角。”
“西班牙小母牛。”罗伯特绷着嘴巴,故意调笑卡米尔一句,然后问李由:“中国人怎么说的,我记得是‘好像大葱一样的高山’?”
李由说:“字面上大概是这样。中文叫葱岭,这是个很古老的称谓。更古老的时候,它还有个名字,叫‘不周山’。”
卡米尔说:“我来代替罗伯特解释一下这个名字:不圆的山,或者,不完整的山。”
李由道:“卡米尔很聪明,说对了,古人正是认为它不圆,不完整。”
卡米尔说:“坐李由的车,不知不觉把中文学了。”
“为什么叫不周山呢?有个大力士把它撞了。”
“大力士?像奥林匹斯山上的赫拉克勒斯那样,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丰功伟绩,死后灵魂升入天界,并成了星座?”
“撞坏了不周山的中国大力士叫共工,是个水神。共工一向与火神祝融不合,他率领水中的虾兵蟹将,向火神发动进攻……”
水神共工的先锋大将相柳和浮游,猛扑火神祝融氏居住的光明宫,把光明宫四周长年不熄的神火弄灭了。大地顿时一片漆黑。
火神祝融驾着遍身冒着浓烟的火龙出来迎战。所到之处,云雾廓清,雨水退却,阴暗悄悄遁去,大地重现光明。
水神共工恼羞成怒,命令相柳和浮游将三江五海的水汲上来,往祝融他们那里喷去。霎时间,长空中浊浪飞泻,黑涛翻腾,白云被淹没,神火又被浇熄了。
可是,相柳和浮游稍一松劲,祝融的神火又烧起来,加上祝融请来风神帮忙,风助火威,火乘风势,炽炽烈烈地直扑共工。
共工他们想留住大水来御火,可是水泻千里,哪里留得住。
烈焰长舌般卷动,共工他们被烧得焦头烂额,东倒西歪。大火疯狂追赶,共工率领水军且战且退,逃回大海。他满以为祝融遇到大水会知难而退,因此潜在水宫,自鸣得意。不料祝融下了必胜决心,全速追击。
火龙所到之处,海水滚滚向两旁翻转,让开了一条大路。祝融直逼水宫,共工他们只好硬着头皮出来迎战。然而终究无法抵挡,相柳逃之夭夭,浮游活活战死。共工无法再战,狼狈逃向天边。
天边挡着高耸的大山,正是不周山。共工回头一看,追兵已近,无法逃走,加上又羞又愤,一头向山腰撞去。轰隆隆一声巨响,大山竟给共工撞折了。
不周山一倒,大灾难降临了。原来不周山是根撑天的巨柱,巨柱一断,半边天空坍塌下来,露出石骨嶙峋的大窟窿,顿时天河倾泻,洪水泛滥。
李由说:“中国古代思想里边,表示事物的冲突、矛盾,有水火不相容的典故,它的出处就是水神共工氏和火神祝融氏的这场鏖战。”
罗伯特说:“水火天生不睦,是自然界的本能,非人力所能干扰。这场惊天动地的大战,没有什么所谓正义和公理,只有大自然的力量在搏击。”
李由说:“中国文化把这种现象叫相克。”
卡米尔说:“水神和火神比试,火还是比水有优势的,所以它能胜出。”
博努瓦说:“中国古代神话非常有意思。就水神火神这个来讲,它就是一个隐喻。明看是宇宙间的一场战争,暗藏的是大自然的变迁。共工怒撞不周山,大自然被毁坏了。后来人们续上了女娲补天的神话,是大自然的恢复。”
卡米尔问李由:“女娲把巨大的柱子再次树立起来,她是又一个大力士?”
李由笑道:“据说四根柱子都倒了,大地向东南倾斜,海水向陆地上倒灌。平原上的人多数都被淹死了,幸存者只好逃往山上。但是,山林是兽类的领地,它们受到侵扰后十分愤怒,向人类发起疯狂的攻击。又有许多人被野兽咬死,吃掉。
“人类在空前的灾难之下,幸存者已经很少。女娲便以黄土和黄泥,捏出了许多人——当然这就是黄色人种的缘起了。
“女娲选用各种各样的五色石子,架起火将它们熔化成浆,用这种石浆将残缺的天修好了。但是,天还得架起来啊,就斩下一只大龟的四只脚当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天又撑了起来。
“可怜那匹大海龟,脚剩得很短了!大自然可怜龟,就封它为长寿王。
“女娲补好了天,但她没有把天弄平,东高西低。因此,太阳、月亮和众星辰都很自然地滚向西方。”
094
博努瓦说:“从实证学的角度来看,女娲的时代可能有小行星撞击地球。而所谓五色石补天,能看到以瓦盖屋的影子。最初以泥土烧制瓦片,火候难以掌握,颜色各种各样。故事被一次又一次地添枝加叶,烧瓦演变为炼五色石,盖屋演变为补天了。”
李由说:“我赞同这样的考证。”
博努瓦说:“考古学已有明确的证据。女娲神话遗迹的地理分布位置,在中国山西、河北、内蒙古及辽宁一带,其核心白洋淀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的河北这一带留下了一个古文化的空缺区,原因就是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天外撞击灾害。”
李由说:“是的,博努瓦先生提出冀中平原的“远古无文化”现象,非常珍贵,值得深入研究。”
卡米尔问:“不周山改名葱岭,是它像大葱一样高吗?罗伯特说它像大葱一样高,才叫葱岭。”
李由说:“葱岭的名字,汉朝才出现。汉朝人到这一带来,看见山崖葱翠,很像大‘葱’,爬上去,发现真的有许多野葱,就叫葱岭了。岭的意思是大,并不是单纯的高。实际上它是个高原,高,还有点平。塔吉克语叫帕米尔,是大屋顶的意思。”
罗伯特说:“帕米尔高原,中国这样翻译:世界屋脊。”
帕米尔高原是地球上两条巨大山带打成的一个山结。两条巨大山带,一条是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带,一条是帕米尔楚科奇山带。它也是亚洲大陆主要山脉的汇集处:喜马拉雅、喀喇昆仑、昆仑、天山和兴都库什。
帕米尔最高,群山起伏,连绵逶迤,雪峰群立,耸入云天。
由于空气稀薄,所以能见度甚好,瞧,我们能看见远处冰雪的山峰,一座一座。
帕米尔高原是古代亚欧丝绸之路上最为艰险和神秘的一段。
当地民谣曰:一二三雪封山,四五六雨淋头,七八九正好走,十冬腊月别开头。
十月、冬月和腊月,寒冷开始了,一月、二月和三月,大雪封山,四月、五月和六月,常常下雨,七月、八月和九月,是帕米尔高原上正好行走的日子。
由于地势高寒,行旅艰险,因此沿途那些帮助行旅解决住宿和给养的驿站就显得格外重要。
博努瓦说:“帕米尔高原上有多处驿站遗址,一般都是石头城,石头屋。当时的驿舍,多数由卵石砌筑,方形,尖屋顶或拱屋顶,炉灶也是卵石砌就的。”
罗伯特说:“一般驿站附近,都有河滩草场,牧草肥美,可供来往商旅放牧驼、马。”
095
帕米尔高原的降水量从西向东逐渐减少。
西帕米尔,相对高差大,降水较多,植被比东帕米尔丰富。高原下部和山谷中,植物以蒿类和盐木为主,三千米以上,为多刺垫状植物生长区,如有多刺紫云英、棱狐茅、针茅草,再高的地方,发育着高山寒漠植物。
西帕米尔的河谷,生长有柳树、杨树、桦树和沙棘,以及蔷薇属组成的灌丛等。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当地人栽培有葡萄、苹果和杏树。
东帕米尔主要是高山寒漠,没有乔木植被,仅在谷底、盆地及干燥的山坡,生长着矮小灌木,垫状植物,较湿润的谷底生长有蒿草。
但东帕米尔动物较西帕米尔多,主要有牦牛、山羊和盘羊,偶尔会发现青绵羊和东方盘羊。在人类活动最少的地方,常见高地山羊。在较为低矮的山岭,栖息有捻角山羊和旱獭。
高原羊为商贸行旅提供一定的肉食补给。
当然有猛兽了,棕熊和狼、雪豹,它们靠吃旱獭为生。不太高的山腰,有山鹑、雉和雪鸡这些禽类,高峰之上,喜马拉雅秃鹫经常光顾,也有髯鹫什么的。
大量往返于西伯利亚和南亚之间的迁徙水禽经过东帕米尔。
东帕米尔的农作物,主要是大麦、玉蜀黍、马铃薯、豆类、油菜籽和根菜,还有棉花。果品有苹果、梨和杏,以及葡萄。
贵霜王国曾经觊觎帕米尔以东的地盘,一是历史上的老家所在,二是打下来几个小国,建立管理机构,可以享有商贸利润,于是,贵霜王伊感率兵五万人北下,其时经略西域的汉家将军正是班超。
班超在于阗,刚刚镇抚了于阗王广德。
班超和广德计议御敌之策,坚守为上。贵霜军队远来征战,后勤补给难以长久,只要固守城池,假以时日,伊感军饥饿疲敝,于阗奋勇出击便可获胜。
贵霜的粮草越来越少,伊感的军队四处搜掠又无所得,班超推断,伊感会收买东边的龟兹,合击于阗,以博取最后胜利。
班超请广德派兵,跟自己的三十多位汉朝勇士一起埋伏在要道上,果然未出班超所料,伊感的一队求援兵卒出现了。
班超挥军包围了他们,放归一个,其余全部杀掉。
伊感从逃归士兵口中得知军情,自知已无出路,便派使者向班超请罪,要求修好。班超同意,贵霜撤军,自此保持和平友好关系。
中国汉朝的时候起,国力强盛,向外通商,商人沿丝绸之路连通欧洲地中海各国,像昆塔他们的商队,是必须穿越帕米尔高原的。
到了中国的隋唐时期,文献里才出现帕米尔的字样。唐代僧人玄奘在《大唐西域记》里对帕米尔高原有所记载,称为波谜罗。
玄奘说:国境东北,逾山越谷,经危履险,行七百余里,至波谜罗川。东西千余里,南北百余里,狭隘之处不逾十里。据两雪山间,故寒风凄劲,春夏飞雪,昼夜飘风。地碱卤,多砾石,播植不滋,草木稀少,遂致空荒,绝无人止。
波谜罗川中有大龙池,东西三百余里,南北五十余里,据大葱岭内,当赡部洲中,其地最高也。水乃澄清皎镜,莫测其深,色带青黑,味甚甘美。潜居则鲛、螭、鱼、龙、鼋、鼍、龟、鳖,浮游乃鸳鸯、鸿雁、驾鹅、鹔、鸨。诸鸟大卵,遗荒野,或草泽间,或沙渚上。
池西派一大流,西至达摩悉铁帝国东界,与缚刍河合而西流,故此已右,水皆西流。池东派一大流,东北至佉沙国西界,与徙多河合而东流,故此已左,水皆东流。
再后来,有中国元代文献《马可·波罗行纪》 ,是意大利威尼斯人马可·波罗所作,马可·波罗十七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途径中东,历时四年多到了中国,在中国游历了十七年,回意大利后,口述了很多见闻,被作家鲁思梯谦写了出来。《马可·波罗行纪》是其中的一本。
《马可·波罗行纪》里记载帕米尔高原说……离开这个小王国,向东北方骑行三天,沿途都位于山中,登上去海拔很高,以至于人们认为这是世界上最高的地方。
登上峰巅,会看见一个高原,其中有一条河。这里风景秀美,是世界上最难得的牧场,消瘦的马匹在此放牧十日就会变得肥壮。
还有种类繁多的水鸟和野生绵羊。这种羊体形硕大,角上长有六掌,牧人把这种羊角割下来当作食盘,用来盛放食物;还有用它连起来做羊群晚上休息时的篱笆,以保护羊群的安全。
这个高原叫帕米尔,在上面骑行,整整十二天都看不见草木人烟,放眼处尽是荒原,因此行人必须携带其所需的足够的食物。
此地海拔很高,而且气温很低,看不见任何飞鸟。寒冷异常,点不起火来。行人感觉到的热力也不如其他地方感觉到的明显,烧烤或煮制食物不容易熟。
李由说:“从中国清朝的时候起,帕米尔这一带高原全部属于中国,清朝把帕米尔分为八帕——八个管辖区域。”
这八个管辖区域,由北向南,依次为:和什库珠克帕米尔、萨雷兹帕米尔、郎库里帕米尔、阿尔楚尔帕米尔、大帕米尔、小帕米尔、塔克敦巴什帕米尔、瓦罕帕米尔。
帕米尔高原是欧亚交通的必经之地,丝绸之路进入塔里木盆地以后,分为南北两道向西延伸,到了帕米尔高原则又交汇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