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密码》第三十八章 戈壁原是一部史
到东汉光武帝时期,公元25年,车师前国全部吞并了吐鲁番境内诸国,交河城成为吐鲁番第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公元73年,东汉明帝永平十六年,“东城贩营”使团和罗马昆塔商队经过西域鄯善的时候,车师是汉朝和北匈奴争夺的一个空档。而鄯善,由于窦固大将军的驻扎,是个安全的地方。
135
吐鲁番,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镇。
李由介绍说:“公元73年,‘东城贩营’使团和西罗马昆塔商队没有经过吐鲁番,他们走敦煌,过阳关,经楼兰故国鄯善向西走了。
那时候的鄯善城,比今天的鄯善偏南得多,是奉车都尉窦固将军驻扎军队镇抚西域三十六国的兵团大本营,班超就是窦都尉派遣到罗布淖尔和塔克拉玛干大漠的。
“东城贩营”使团和西罗马昆塔商队没有走吐鲁番,却有很多其他的使者、商贾走吐鲁番。
古代吐鲁番人以狩猎、采集为生,进入奴隶社会后,生产模式农业化了,人也定居下来。
西汉时期,北匈奴控制西域大部,不断侵扰汉朝。汉朝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意欲联合大月氏,对抗北匈奴。吐鲁番是西域的要塞之一,此后多年,西汉王朝与匈奴在吐鲁番一带展开了长期的争夺和拉锯。
公元前108年,汉朝将军赵破奴和王恢率兵数万,收复吐鲁番一带,命名其为车师,臣属于西汉王朝。但不久后,匈奴又控制了车师。
汉军联合楼兰国军队试图再度收复车师,又败了。时在公元前99年。
十年后,汉朝又派匈奴降将成娩率楼兰等六国联军围剿车师,车师王投降了汉朝。但公元前74年北匈奴重新占领了车师,并派了四千骑兵在此地屯田。
公元前71年,汉朝与盟国乌孙联合夹击匈奴,在车师屯田的匈奴兵惊惧逃走。车师又属了汉。之后,车师王与匈奴联姻,汉朝又失掉了车师。
公元前68年,汉朝侍郎郑吉率兵攻占车师交河城,派驻士兵三百人屯田车师。匈奴派兵不停地争夺,汉朝又放弃了车师。
公元前60年,匈奴发生了内乱,匈奴日逐王率众降汉,车师之地随之归属汉朝。
李由说:“这五次重大的车师之争,史称五争车师。”
汉朝于公元前60年在西域设立都护府,郑吉为首任都护。从此,西域归入汉朝版图。车师归汉后,汉朝把车师人的领地分成了八个国家,其中车师前国就在今天的吐鲁番境内。车师前国在交河城即今天的吐鲁番市交河故城。
到东汉光武帝时期,公元25年,车师前国全部吞并了吐鲁番境内诸国,交河城成为吐鲁番第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公元73年,东汉明帝永平十六年,“东城贩营”使团和罗马昆塔商队经过西域鄯善的时候,车师是汉朝和北匈奴争夺的一个空档。而鄯善,由于窦固大将军的驻扎,是个安全的地方。
汉朝之后,这一带地方由中原国家的高昌郡变成西凉的高昌国。
高昌是被唐朝灭掉的。唐灭高昌的时候,高昌王国已经相当大了,有三个郡,十四个县,七座重城。
唐朝在原高昌设立西州都督府。之后没有多少年,吐蕃军队在这一带又与唐朝开始了无休止的地域争夺。
唐朝洛阳偃师僧人玄奘是公元627年,偷渡出境,私往天竺求取佛法的。
唐僧玄奘经兰州到凉州,昼伏夜行,至瓜州,经玉门关,越五烽,渡流沙,备尝艰苦,抵达伊吾。伊吾是今天的哈密,经过被称作火焰山的地方,至高昌国。
玄奘在高昌国,受到高昌王麴文泰的礼遇。
离开高昌,唐僧经库车、碎叶、迦毕试国、赤建国——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翻越葱岭,到达今天的阿富汗东部和巴基斯坦白沙瓦、克什米尔一带的古迦湿弥罗等国,学到了佛法,驮回了佛经若干。
卡米尔说:“哦唔——唐僧,伟大的求佛人,旅行者。”
那么,哈密,我们刚刚经过的哈密,在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地位呢?
李由说:“哈密,在中国有名气。有一种瓜,甘甜如蜜,以哈密为名。瓜以地名,地以瓜闻。”
哈密在古代叫西漠,是戎人的故乡。汉朝的时候,称伊吾或伊吾卢,明代以后,哈密的名字才固定下来。
伊吾卢在两汉时期受西域都护府管辖。
公元73年即东汉永平十六年,窦固代表汉朝在伊吾设置宜禾都尉府,执行事务。公元131年,汉朝将宜禾都尉改为伊吾司马,仍然驻守在哈密,主持军事和屯垦。
公元73年,“东城贩营”使团和罗马昆塔商队没有经过哈密,他们走敦煌,过阳关之后朝窦固将军营地鄯善去了。
“右前方是敦煌——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明珠。”卡米尔说,“博努瓦先生和罗伯特先生,请告诉我,你们作为专家,眼睛里的敦煌。在你们向我讲解之前,应该先听李由先生的。”
李由笑道:“卡米尔逗趣了。敦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原始社会末期,中原战乱,被逼迁徙到河西的三苗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他们先以狩猎为主,后来逐渐掌握了原始的农业生产技术。”
136
夏、商、周三代时期,敦煌隶属于古瓜州,有三苗的后裔,又有羌戎族的人在此地游牧或者定居。
罗伯特说:“西汉初年我知道的,整个河西走廊为北匈奴所占领。汉朝在与北匈奴作战的同时,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联络被匈奴驱赶到锡尔河和阿姆河流域的大月氏人夹击匈奴。”
汉朝与乌孙联合,重创北匈奴之后,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渐渐打开。
汉代丝绸之路,经过敦煌,继出玉门关和阳关,沿昆仑山北麓和天山南麓,分为南北两条道路。
南线从敦煌出发,经过楼兰——后来叫鄯善,越过葱岭——帕米尔高原,而到安息——帕提亚,西至大秦——罗马。北线由敦煌经高昌、龟兹、越葱岭而至大宛——乌兹别克。
汉唐之际,天山北麓又出现一条新路,由敦煌经哈密、巴里坤湖,越伊犁河,而至拂林——东罗马帝国。
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各国使臣、将士、商贾、僧侣络绎不绝,而敦煌据丝绸之路之要冲,成为咽喉锁钥——中西方贸易的中心和中转站。
西域胡商与中原汉族商客在敦煌云集,从事中原丝绸和陶瓷、西域珍宝、北方驼马与当地粮食的交易。
李由说:“西汉曾在河西设置酒泉郡和武威郡。公元前111年,将酒泉、武威二郡分别拆置敦煌、张掖两郡,又从令居——今天的永登,经敦煌直至盐泽——今天的罗布泊,修筑了长城和烽燧,设置了阳关、玉门关,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当时的敦煌统管六县,西至龙勒阳关,东到渊泉,北达伊吾,南连西羌——今天的青海柴达木。
魏晋时期,河西地区先后建立了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等地方政权。
前凉时期,曾改敦煌为沙州。西凉时期,曾以敦煌为国都。
十六国时期,群雄逐鹿中原,河西反而成为相对稳定的地区。中原硕学宿儒和百姓黎民逃往河西避难,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
汉魏时期传入的佛教,此一时刻,在敦煌空前兴盛起来。
罗伯特说:“敦煌是河西地区的佛教中心,也是佛教东传的通道和门户。法显、鸠摩罗什等佛学家,无论东进还是西去,都在敦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公元366年,乐尊和尚在三危山下的大泉河谷开石窟,供佛像,莫高窟从此诞生了。
北魏灭了北凉,统一了北方,占据了河西。这个时期,敦煌局势安定,百姓乐业,佛教盛行,莫高窟继续开凿。北魏开出了十三个洞窟。
博努瓦说:“从敦煌莫高窟壁画遗存,可以看到,中原文化、佛教文化、西亚和中亚文化不断传播到敦煌,中西不同的文化在这里汇聚、碰撞、交融,使得敦煌成为华戎所交,一大都会,人文荟萃之地,文化粲然动人。”
李由说:“隋朝建立后,将大批南朝贵族连同其部族远徙至敦煌,叫做充边,南北汉文化在敦煌融为一体,使敦煌的地方文化更加富有明显的特色了。”
隋文帝杨坚崇信佛教,曾数次下诏各州,建造舍利塔,诏命远至敦煌。在皇帝的提倡下,隋代存在的三十七年,在莫高窟开凿佛窟七十七个。
博努瓦说:“隋朝在莫高窟开凿的佛教窟龛,规模宏大,壁画和彩塑技艺精湛,同时并存着南北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
到了唐代,更不得了啦。唐代经济文化繁荣,佛教高度兴盛。唐代在莫高窟开窟数量一千多个,保存至今的有二百三十二个。唐代窟龛的塑像和壁画都达到了异常高的艺术水平。
莫高窟的唐代洞窟中,保存了大量吐蕃时期的壁画艺术。藏经洞内,也保存了大量的吐蕃文经卷。
唐王朝后期,国势由盛转衰,吐蕃乘虚占领河西,统治长达七十多年。
到了宋、西夏时期,莫高窟开凿洞窟一百个。
博努瓦说:“至今,莫高窟保存着大量丰富而独特的西夏佛教艺术,有的资料被封藏于莫高窟内的密室,得以保存下来。”
蒙古大军灭了西夏,河西地区归元朝所有。
元朝远征西方,必经敦煌,敦煌一度呈现出经济文化繁荣的景象,和西域的贸易更加频繁。据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就是这一时期途经敦煌漫游中原的。
明朝初年,修筑了嘉峪关、明长城,在敦煌设立了沙州卫。后期,吐番占领敦煌,明王朝下令闭锁嘉峪关,将关西平民迁徙关内,废弃了瓜、沙二州。此后二百年,敦煌旷无建制,田园渐芜,人口流离,城舍衰败,风播杨柳,月照流沙,成为大漠荒地了。
清王朝渐次收复嘉峪关外的广大地区,在敦煌建立沙州卫,从甘肃各地移民两千四百户到敦煌定居、垦荒,又迁吐鲁番、罗布泊大批兵民于沙州一带,慢慢建成了戈壁绿洲。
清朝后期,改沙州卫升敦煌县,隶属于安西州。
今天的敦煌是个小城市,辖七个镇、两个乡。德默号和爱福号越野车开进敦煌市区,敦煌人和游客们围上来,好奇地欣赏车身上的喷绘。
从一侧开始,经过车前盖,到另一侧结束的飘逸灵动的彩色丝绸——丝绸之路,上面的城市名称从巴黎开始,一座一座。
绕过车头,绕过车头位置上丝绸绾成的硕大的鲜艳的牡丹花,看到另一边车身上的敦煌字样,不用招呼,大家兴奋地接过李由送过来的彩笔,龙飞凤舞地签上自己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