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密码》第三十一章 织梭上奇特的树枝
博努瓦说:“树枝,这枚象牙织梭上的奇特的雕画,树枝,我和罗伯特都不确定是什么意思。”
象牙织梭一侧光滑的外壁上,雕刻有树枝——粗而长的一枝上生发出较小的一枝,较小的一枝上又生发出次小的一枝。
罗伯特说:“昆塔猜测,这是桑树的枝。他认为,这个小小的象牙织梭,是丝绸艺术的象征,丝绸来自于蚕茧,蚕的食物是桑叶,桑叶长在桑树上,桑树就是这个样子。”
111
卡米尔说:“博努瓦先生让我看一看你的宝贝吧,是时候打开你的魔盒了。”
卡米尔所说的魔盒,就是在李由的巴黎寓所看到的而博努瓦未做展示的那个古董收藏盒。
当时李由的寓所里最引人注意的是张大图片,内容是一座古老的庄园,古代西罗马风格的巨大建筑群落,那就是博努瓦的考古发现,东方天使城遗址复原图。
博努瓦当时就坐在大图片下,一个古董收藏盒前面。盒子里是三件出土的物品:两枚纺轮和一枚织梭。
之前博努瓦和卡米尔并不相识,罗伯特相互介绍了他们,一个考古专家,一个媒体记者。
卡米尔那时刚刚从新上司那里领到这一趟“西欧青年重走欧亚丝绸之路团队”的采访任务,她很高兴加入这样一个团队,跟着他们解开一连串沉埋千载的历史谜题。看到博努瓦在打理文物收藏盒,她即猜测盒子里的宝贝来自波河岸边的东方天使城。
罗伯特简单地告诉她,那里边是纺轮和织梭,远古时期的手工业纺织工具。不过它们到了古罗马,到了波河平原的东方天使城,价值和作用就远远地超越工具了。它们是被敬奉起来的信物,或者可以称之为圣物。
卡米尔说:“李由让我观赏他的研究成果,看到一幕幕的丝路活剧,今天我知道了,纺轮和织梭,当年的收藏者是把它们装在紧贴胸口的内衣袋子里带回罗马的。”
在巴黎的时候,卡米尔跟博努瓦不熟悉,未便提出一饱眼福的要求。
“博努瓦先生,我相信你那个古董收藏箱里的织梭,正是十三公主刘小丝委托织云和绣雨带给昆塔的那枚象牙织梭。它不是骨质的,是象牙的。李由先生和罗伯特先生告诉我们,它是象牙质地的。”
这时,博努瓦在案子上铺开一片深红色的丝绒布,然后戴上雪白的手套,小心地打开了他的魔盒,拿出雕有树枝的象牙织梭,工巧精美的东汉——西罗马爱情信物。
卡米尔像是被惊到了,“多么精美啊,太精美了。百闻不如一见。难道,它不是实用的物件,仅仅只是信物,用来铭记爱情的……信物?”
博努瓦说:“我认为是这样,因为它过于小巧,用来织布的话,不好把握。”
卡米尔道:“这你就不一定说得对了吧?请教李由先生,在中国古代,女孩子很小就开始操持家务了吧?他们年龄小,手掌就小,小手掌岂能把握大织梭,小织梭正好让她们用起来顺手。”
李由笑道:“有很小就操持家务的说法,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不过,这么小的织梭,操作起来不容易滑脱吗,卡米尔?”
博努瓦说:“树枝,这枚象牙织梭上的奇特的雕画,树枝,我和罗伯特都不确定是什么意思。”
象牙织梭一侧光滑的外壁上,雕刻有树枝——粗而长的一枝上生发出较小的一枝,较小的一枝上又生发出次小的一枝。
罗伯特说:“昆塔猜测,这是桑树的枝。他认为,这个小小的象牙织梭,是丝绸艺术的象征,丝绸来自于蚕茧,蚕的食物是桑叶,桑叶长在桑树上,桑树就是这个样子。”
卡米尔说:“其实昆塔也不确定。赛尔是丝绸的精灵,丝绸之国的公主,东方大汉朝的天使,那么,除了桑树枝还会是什么树枝呢?”
因此昆塔发誓一定要把赛尔公主请到罗马,为她建一座城堡,为她开一处桑园……
112
卡米尔、李由、博努瓦、罗伯特他们休息的地方,叫做吉根——中国新疆的吉根,具体地点在吉根的克孜勒苏桥头。
吉根,隶属于乌恰县,是乌恰最西边的一个乡村。吉根,柯尔克孜语的意思是聚会。大概,这个地方,在古时候是牧民们定期聚会的地方,一个会场?一个巴扎?
吉根只有两千人口,几乎全是柯尔克孜族,他们以游牧为生。
克孜勒苏河穿境而过。克孜勒苏是突厥语,克孜勒是红,苏是水,意为红色的河流。这条红色的河流是喀什河上游的一条支流,水呈红色是它的上游流经第三纪红泥岩石区,河水中夹杂有大量红色泥沙,史上曾称之为赤水。
克孜勒苏绿洲狭窄,两边高处,触目可见红色砂岩。
这个地方已经是帕米尔高原东部了,气候比卡米尔、李由、博努瓦、罗伯特他们走过的塔吉克斯坦东部要温和一些了,但是,山还是很多的。
简单拍摄,上车,继续东行。德默号和爱福号迎着山风前行,车身上喷绘的彩色丝绸之路,他们已经走过了大半,签过许多人名的节点早已绕过两个车头。
巴黎,慕尼黑,格拉茨,马里博尔,萨格勒布,萨拉热窝,贝拉内,普里什蒂纳,内戈蒂诺,塞萨洛尼基,伊斯坦布尔,阿达纳,大不里士,帕提亚故地,德黑兰,喀布尔,杜尚别,都已经记录在他们的欧亚行程中。
经过了乌鲁恰提。乌鲁恰提这个地方曾经简称老乌恰。乌鲁恰提也是柯尔克孜话,意思是大山峡。克孜勒苏河在这里接纳了卓尤干河。
又行数小时,到了新乌恰。新乌恰是坤昆山和天山的交汇处。到了乌恰就有高速公路了,加油,维修,飞奔,驰骋。
喀什是中国西域重镇,是李由他们重走欧亚丝路活动中的必停之处。
喀什地区的车迎接他们到G3013吐伊高速公路上,然后带着德默号和爱福号驶向喀什城。
喀什的一位宣传部副部长和两位科长及三位科员隆重接待了他们。
罗伯特说:“欧洲考古学家在意大利伦巴第平原的考古中,发现了一块巨大的石头,上面刻有古意大利文和中文的‘东方天使城’五个字。”
博努瓦说:“继续发掘,发现了一处古堡遗址。在遗址中,出土了两枚纺轮和一枚织梭。它们是古代中国的东西。据罗伯特先生、李由先生和我联合考证,认为它们产生在中国最古老的城市洛阳。
“我们在对出土文物进行解读的同时,广泛收集历史资料,进行比照研究,我们很吃惊地发现了一个掩埋在历史深处的东西方爱情传奇。这个传奇非常动人。
“对织梭和纺轮,我们有自己的判断,但我们不能完全肯定。
“纺轮的底部有些人为的斑点,李由先生有所判断,认为是黄河和洛河赐给古代人的数字组合图案,叫做‘河图’和‘洛书’。织梭上有树枝图案,我们还难以准确断定。
“因此,我们决定走一趟古代的丝绸之路。到中国,到洛阳,解读这些文物和它们的文化内涵。卡米尔是一名独立记者,她记录我们的行踪。”
副部长命他的几个部下帮助“西欧重走丝绸之路团队”架设摄录机,然后说:“东西方爱情传奇?这个发现,它实在是空前的!”
罗伯特说:“公元73年,有一个西罗马商队到中国来了,队长是昆塔男爵。安德鲁·昆塔。他们千难万险地到了东汉首都洛阳,收购了大量丝绸,还受到了汉朝皇上的接见。皇上为他们题了四个字:‘使通万里’。
“请李由先生介绍一下当时西域的情况。”
李由说:“好的。当时,北匈奴控制着中国西域,成为东汉的大患。东汉决定廓开西域,派了四路大军征讨北匈奴,其中,最南边的一路,将军是窦固、耿忠、班超等人。”
奉车都尉窦固在普类海站稳脚跟,建兵站,筑堡垒,向西推进。
窦固派班超往西镇抚西域三十六国。班超干得很好,镇抚了鄯善、焉耆、龟兹、于阗、疏勒以及贵霜。
当时的于阗南面,有个瞿萨旦那国。这一年,瞿萨旦那国秘密派遣使者到洛阳,请求和亲。东汉明帝允准了,选派自己的养女十三公主刘小丝西嫁瞿萨旦那国,建立战略外交关系。
出于安全考虑,和亲的队伍被皇家伪装成了商队,叫做“东城贩营”。西罗马昆塔男爵的商队是真正的商队,有幸随在“东城贩营”后面,得以安全地西行。
在西行的路途上,昆塔男爵和十三公主因缘巧合,产生了爱情。他们走了一路,秘密地爱了一路。疏勒这一带,是他们古老传奇爱情的见证之地。
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公元1901年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丹丹乌里克的一处佛寺遗址发掘出一块木板画,叫做《蚕种西传》 。画作记载的,就是这个传奇的爱情故事。木板画是个实物证据。
木板画上最左边的女子是真正的公主,她举臂指着化了妆的假公主的帽子,让她在经过阳关关卡的时候,保护好头上的帽子。因为那顶帽子里边,藏着朝廷严禁出境的桑籽和蚕种。
这个故事,唐僧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记》中也比较完善地记载了。
“啊……原来谜底是这样的啊!”喀什人士讶然不置。原来如此!原来在历史的深处,竟然藏着如此宏大的一个故事!
罗伯特说:“有木板画为证,有《大唐西域记》为证,仍然解决不了意大利波河岸边出土的东方天使城石匾的渊源,解释不了古代中国纺轮和织梭何以到了伦巴第的东方天使城,这需要我们实地踏勘,细心求证。”
副部长说:“太传奇了,太不简单了你们!我代表喀什宣传部门,支持你们!喀什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古代罗马人和东汉公主如果在喀什谈恋爱了,那么喀什就更有名声了。”
接下来,在宽敞大方的会客室中,副部长热情地展示喀什的历史文化,进行宣传教育。
副部长说:“特别感谢李由先生,从遥远的西欧,给我们带来卡米尔、博努瓦、罗伯特这些历史文化界的国际朋友,古代欧亚丝绸之路的研究专家!”
113
朋友们和专家们重视喀什,是喀什的荣幸。
喀什位于新疆西南部,它北倚天山,西枕帕米尔高原,南抵喀喇昆仑山脉,东临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八国接壤或相邻。
喀什是古丝绸之路南北两道的交汇点。喀什拥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独特地缘优势,是丝绸之路从中亚、南亚进入中国的第一大城市,也是中国中原通往西亚和欧洲的陆路通道。
喀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经两千一百多年,是新疆第一座国家级历史名城。千百年来,喀什一直是天山以南著名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公元前二世纪,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张骞正式开辟了西行之路,后来这条路逐步成为贯通欧亚大陆的东西方交通要道。
丝绸之路东起中原,经长安、陕西、甘肃河西走廊、新疆塔里木盆地,跨越葱岭,经中亚、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而达地中海东岸,全长九千多公里,仅在中国境内,丝绸之路就长达四千多公里,约为全程的三分之一。
新疆是丝绸之路中段,喀什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中外商人云集的国际商埠,也是西域三十六国中的重要国度之一。
喀什汉朝时称疏勒,张骞出使西域曾经到达这里。东汉都护班超经营西域,这里是大本营。喀什是唐朝安西四镇之一。清初是清政府“总理南八城事宜”的喀什噶尔参赞大臣的驻地。
喀什的历史,是世界文化活力的晴雨表:亚历山大大帝时期,这里文化的主流是希腊式的,印度崛起的时代,则是印度式的,中国的汉唐时期则是中原式的,而大探险家斯文·赫定看到的,则是伊斯兰式的。
副部长一口气把喀什说了个遍,似乎没有什么可以再说的了。但副部长让一科长继续向客人介绍。
这位科长照着样子说:“喀什历史悠久,古称疏勒,堪称新疆历史的活化石。”
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这里既是中西方交通的咽喉枢纽、文化交流的荟萃之地,又是我国西疆最早的国际市场和门户之地,商业繁荣,民俗浓郁。
早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前,喀什就已经成为了中外交流的一扇窗口。
喀什西面的帕米尔高原,连接着著名的瓦罕走廊,是华夏文明与印度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东西方的文化通过瓦罕走廊,在喀什这里相汇、交流。
后来的晋朝僧人法显西行求佛、唐朝高僧玄奘赴天竺取经,都曾沿着这条道路走过。
喀什曾为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做出过重大的贡献。
公元前60年,汉朝在新疆设西域都护府,喀什作为西域的一部分,从此正式列入中国版图。
在《汉书·西域传》中,整个天山南北有西域三十六国,只有疏勒国有市列,就是有市场。这说明,疏勒是欧亚大商道上重要的贸易枢纽。
两千一百多年前的疏勒城,在整个天山南北,为什么能独有市列,而且又能生意兴隆通四海呢?正是因为那个时期,闻名四海的丝绸之路通商活跃。
古代丝绸之路贯穿东西,尤其开拓了欧亚北部的商路,这条路向西运输了数不清的货物,其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
在两千年前的条件下,任何商队想在丝绸之路走个来回,都是非常艰难的。但是,各国的商品仍然还是成年累月、浩浩荡荡地涌入欧洲和中国市场。其中的奥妙就在于丝绸之路的途中有着许多商品集散、中转站。
在张骞的眼中,“疏勒城西当大月氏、大宛、康居道也” 。就是说,在国外,印度、大宛、大月氏、帕提亚等国,都自觉地充当着这种商业流通中介的角色,而在中国境内,最理想的商品集散、中转地,就是当时的疏勒,今天的喀什。
沿着丝路北道,疏勒城四通八达,使得成为这条要道上当其要冲的关口。
在地势上,疏勒城西倚葱岭,东对大漠。西去各国商队,在饱尝戈壁沙漠之苦到达这里后,前面将有海拔四五千米的葱岭等着他们攀越;东往的各地贾客,刚从嵯峨险峻的葱岭之间活着下来,又要跨越茫茫沙漠,在这里稍定惊魂,也是大有必要。
对于艰难跋涉辗转于丝绸之路的商旅、使节来说,疏勒城田地肥广,草木丰饶,是他们集结休整的理想之地。
各路商贾在这里休整、交流,各国商队为了便利,就在这里将携带的货物倒手集散,各取所需。于是,商品的集散、中转站就此形成,疏勒城的市列就得天独厚地出现了。
蓬勃兴盛的丝路贸易,极大地促进了古疏勒物质文明的发达。疏勒本地雄厚的经济实力,又反过来参与和促进了丝绸之路的贸易经济。
我们可以想见,那个时候的疏勒,城里城外,车水马龙,行商坐贾,比比皆是。杂货纷呈,琳琅满目,市场上是绚丽多姿的各类服饰,嘈杂如潮的各国语言……那该是一副多么繁华热闹的场景!
当时疏勒市场上的畅销热货,首推帛、锦、绮、缎之类的中原丝织品,其次多有月氏细毡、大秦琉璃、安息香料、罽宾麻布、大宛骏马、于阗玉石与龟兹铁器,还有疏勒本地自产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想必也种类不少。
那时的疏勒,不但有优越的地理交通条件,而且经济、政治、军事实力也很雄厚,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丝绸之路造就了疏勒城辉煌的形象,疏勒城也为丝绸之路的繁荣和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大大增添了光彩。
114
中国的科长有水平,说得有理有据。副部长又让另一位科长说。
另一位科长说,唐朝著名僧人玄奘西天取经,路过疏勒后,著有《大唐西域记》一书,对西域的描述细微而又浓重。
除了玄奘之外,在《马可·波罗游记》中,疏勒城货如云屯,人如蜂聚,被马可·波罗描写成为东方开罗。
在数千年的历史中,疏勒在中国西域佛教史上的地位也是很突出的。疏勒曾经跟于阗、龟兹、高昌并列为西域四大佛教文化中心,有过灿烂多彩的佛教古文化,至今还有不少古代的佛教遗迹。
在公元六世纪初年,整个西域都崇奉佛教,疏勒则是佛教最早传入中国的地方之一,与之相对的喀什三仙洞,就是国内现存的最早的东汉时期的佛窟。
唐朝末年,回鹘汗国解体以后,随着维吾尔族的逐渐形成,随着伊斯兰教的扩张,佛教文化慢慢退出了西域。在今天的新疆,除了少数蒙古族聚居区信奉藏传佛教之外,已经很难看到佛寺的踪影。
在这个民族大融合、宗教文化大变迁的复杂过程中,喀什起到了关键的枢纽作用。
然后,副部长又讲解今日喀什的喜人景象。
经过岁月变迁,进入二十一世纪,贸易和投资在古丝绸之路上再度活跃。在这种情况下,喀什的特殊地位愈发凸显出来。
喀什周边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吉尔吉斯、印度五国接壤,有红其拉甫、吐尔尕特、伊尔克什坦、卡拉苏四个边境口岸对外开放,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公元2010年,喀什设立了经济特区。
国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宏大构想,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作为经济特区,喀什成了向西出口加工基地和商品中转集散基地,进口能源和稀缺矿产资源的国际大通道,成了新丝绸之路上的一座桥梁。
今天的喀什,作为塔里木盆地西缘最古老的绿洲之一,也作为新疆唯一的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已经成为了新疆的缩影。
今日喀什,市场繁盛,物品丰富、无奇不有,并享有歌舞之乡、瓜果之乡的美称。
在南疆最大的贸易市场——东门巴扎里,精致的花帽、美观别致的英吉沙小刀、民族风格的陶器……琳琅满目,各种民族风味小吃,甜瓜、石榴、桃、葡萄等各色瓜果,飘香诱人。
现在的喀什,是一个充满神秘和诱惑的地方,没有封建王公贵族留下的红墙绿瓦,没有天府之国一望无垠的富庶平原,没有江南小镇曲幽婉转的溪流,也没有见证了金戈铁马王朝兴衰的万里长城,却有独特的个性,令人意乱情迷,沉醉其间。
喀什融合文化,但并不轻易趋同,笑纳交流,但并不简单顺从。
走在喀什的大街小巷,会有古今交错的感觉。喀什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和这里的人一样,古老,庄重,平和,自足,很难改变。
喀什,就是这样一个古今交错的城市。她有着繁荣的过去和现在,有着幸福和安祥的生活,有着厚重的历史底蕴。
希望尊贵的西欧客人,遇见喀什,就像翻开了一本厚厚的文化交流史,走进喀什,便如走进了一个延续千年的美丽梦境。
希望尊贵的西欧客人,在喀什吃好、住好、游好、购好,把丝绸之路宣传好,需要配合的,我们全力配合,需要支持的,我们全力支持!
几个科员带头鼓掌,于是几个来自西欧的年轻人也热烈地鼓了掌。
罗伯特说:“非常感谢,我们对喀什有所了解了,我们将到重要的地点去看一看,到街头征求签名,签在我们的车上。就不劳领导费心了。若需要帮助,我们会主动联系。”
走出来后,大家说:“好家伙,这宣传,真受教育啊。”
李由说:“这样好,我们知道了喀什悠久的丝绸之路历史,观光喀什丝绸之路遗迹,有的放矢,更有意义。”
德默号和爱福号越野车停在喀什市中心的人民路上,人们围着车辆,热闹地签名、拍照,问这问那……